感受幸福
广东———记者新春走基层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潘林
王瑶璋曾在香港做过48年茶楼生意。上世纪80年代到中山定居,被街坊称为“王伯”。9年前,闲不住的王伯在南区竹秀园开了家专营港式点心的“爱群食店”。对于这个革命化的店名,他有自己的解释:“爱群,就是喜爱群众。”
都说早茶生意“旺丁不旺财”,可王伯的“爱群食店”生意兴隆。每天清早6点开始营业,下午2点打烊,店里总是人头涌涌。“第一批客人早上5点多钟就来霸位了,基本上是坐免费公交车来的阿伯阿婆。他们都有自己固定的座位,一盅两件,跟老朋友喝茶聊天,开心得很。”王伯说,他的茶客遍布中山,很多人之所以喜欢来他这里饮茶,除了能吃到正宗港式点心外,更因为茶靓水好———“水是专门从五桂山拉来的山泉,茶是正宗普洱。”此外,到“爱群食店”消费很实惠,味道好分量足,一个茶位才五毛钱,过年过节不加价。每逢周一“爱群日”,周四“孙中山纪念日”,所有出品还8折优惠。
“爱群食店”有个奇怪的规矩,每天中午1点半以后,如果店里还有点心没卖出去,王伯会免费送给在场的食客。“一来让食客知道没有隔夜食物,二来不浪费,食客收到赠品格外开心。”王伯说,“爱群食店”没有经理,也没部长,他把每个员工都当成自己家人,通过感情留人,不分你我,顺手发财。王伯喜欢与店里的食客寒暄,忙时还帮忙斟茶递水,帮顾客找位置。看到每天有那么多新朋旧友来品尝美味佳肴,他就非常欣慰。
“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最大的幸福。”王伯说,现在开食店,比在香港时轻松多了,没有任何压力。由于家里穷,九岁那年,王伯被父母送到酒楼打杂,洗碗、扫地、切菜、煲茶,样样都抢着做,没有时间休息,更不敢生病。后来学调料、学掌勺。十多年后,王伯终于成为香港的酒楼大师傅。
在香港,王伯经常去其他酒楼“偷师”。“但凡有酒店开张,我第三天就会去试吃,看他们有什么特色品种。”王伯琢磨别人的烹饪技巧,回来就改良自己的出品。他还按不同季节不定期推出自己开发的新点心,免费让食客品尝提建议再改进,直到客人满意才正式推向市场。凭着不断创新,王伯曾在香港连开了33家“南华茶室”。
这几年,王伯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慈善万人行、汶川地震,他都慷慨解囊。王伯有6儿3女,都有自己的事业,孙子也已大学毕业。家人希望他在家安享晚年,但他不听。王伯说,自己这辈子最大喜好就是吃,开“爱群食店”不为赚钱,就因为喜欢。“我现在每天吃七八餐饭。当然,看着客人吃比自己吃还开心。”王伯说,他不烟不酒不赌,一天最多花5元钱就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