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国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十二五”要实现县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县域经济,成为连日来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政府工作报告说,去年我省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70个,其中过30亿元的11个。这几个数字令人振奋。”长期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的省政协委员、山东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张卫国说,这几个数字足以说明,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已经站在全国的前列。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省在扶持县域经济发展上下的大功夫。张卫国把我省发展县域经济的策略概括为“放水养鱼,欲取先予”。“我省制定了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从宏观政策和具体政策上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促使资源顺畅流动。比如财政提供专门资金扶持农村旅游业、服务业等,扶持县域进行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另外,无论是农村‘两税’的取消,基层基础设施的大发展,刺激消费政策,都活跃了县域和农村市场,有了市场,自然就有了项目和投资。”
富民须强县。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增幅更高一些”的目标,必须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作为全省县域经济的排头兵,邹平的发展作了很好的印证。“一方面,县域经济发展了,产业层次提高了,才能更多地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就业,增加百姓的劳动收入;另一方面,只有县域经济发展,才能有地方财政收入的提高,才能有更多的基层公共财政投入,惠及民生。”省人大代表、邹平县委书记王传民说。2010年邹平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0亿元,财政总收入7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58亿元。受益于此,邹平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51元,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00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达2.2万人。
“县域强则省强,县域富则省富。”省政协委员、山东三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乐平直陈。他说,青岛郊区下辖5市,生产总值占全市的一半左右。经济总量大于青岛的苏州,同样下辖5市,生产总值却占了苏州全市的约70%。“苏州比青岛经济总量大,县域经济发挥了关键作用,而这种现象在广东等省份更为明显。可以说,‘十二五’我省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在县域。”“十二五”规划提出,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张卫国说,我们应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壮大县域经济问题。唯有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才能实现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5%的目标。
发展县域经济,关乎富民,关乎强省,关乎全局,刻不容缓。如何实现“30亿”方队的快速扩容,代表委员们各自支招。
“制度有着鲜明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发展县域经济,我省要继续完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新一轮县域经济综合考评制度,进一步扩大县级和强镇的自主权、决策权及经济管理权限,加快推进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县域的转移支付,推动县级、乡镇综合改革。”张卫国说。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要向特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人大代表、胶南市长姜军建说,“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不能一个模子,要发挥自身特点、优势,发展特色,才能创造出比较优势。”他介绍,胶南根据自身实际,全力打造具有胶南海洋和港口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港口经济有声有色,海洋经济和旅游经济也成为胶南经济的重要支柱。“以这样的发展前景,我们有把握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生产总值翻一番”。
“加快特大城市建设,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好办法。”张卫国提出了自己的另一策略,“县域经济发展和特大城市建设发展是统一的。目前我省没有特大城市,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而没有这种转移,就很难迅速提高县域的单位产出。我省已经提出发展特大城市的战略,这让我对县域经济更好发展充满信心。”
同样充满信心的还有在县域工作的代表委员。“我们要用五年的时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的第一方阵。”省人大代表、牟平区长李爱杰一句话掷地有声。他介绍,牟平由之前的产业低端、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的浅海养殖,转向发展滨海旅游、总部基地、文化创意、会展等高端产业,着力打造北部滨海新城,可谓脱胎换骨。“我们对进入第一方阵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