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榜
引言:“全国煤炭工业百强企业”山东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坐落在泰山脚下、汶水之滨——宁阳县这片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沃土上。勤劳智慧的华宁人就是在这片沃土上演绎着一曲从无到有、从小而大的荡气回肠的发展壮歌。十年弹指一挥间,山东华宁矿业集团犹如一颗腾空而起的新星,由一家小型地方煤矿发展成为以煤为主,集机械加工、电缆制造、非煤矿山开发和纸箱包装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仅2010年与2001年相比,企业资产由2001年的不到1亿元增加到现在的8亿多元,集团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是2001年的21倍、11倍和12倍,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华宁集团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地方煤矿的佼佼者,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煤矿“样板矿”。
因成绩卓著,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煤炭工业百强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安康杯’安全竞赛优胜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十佳煤矿”、“山东省科技进步先进企业”、“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程洪良是省、市人大代表、宁阳县政协副主席,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煤炭工业优秀矿长、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多项殊荣。
一个在2001年还是经营举步维艰、发展陷入低谷、人心涣散的企业,在短短的10年中,为何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为何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带着诸多疑问?近日,笔者慕名来到该企业,以期深入了解和探索华宁集团怎样走出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之路。
矢志不移
奏响发展主旋律
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个瞬间,但对于华宁集团来说却是激荡风云、创造发展奇迹的漫漫征途。时间追溯到2001年3月,年仅35岁的程洪良走马上任华宁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当时由于集团保安煤矿(华宁集团的前身)面临资源枯竭(据省国土资源厅的专家评估,仅能维持开采三年),加上外部市场低迷,内部体制机制不科学,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生产经营陷入最低谷。更让人焦心的是,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公司上下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熬的心态,上上下下畏难发愁,精神不振,干劲不足,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处于不思进取、停滞不前的状态。
在历史考验面前,程洪良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没有畏缩,彻底摒弃等靠要,确立了“创业至上,发展为先”、“宁可拼死冲出一条生路,也不能苦熬等来四面楚歌”的谋生存基调,针对资源枯竭这一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经过科学论证和分析,提出了“争取资源,投资建矿,二次创业再铸辉煌”的十六字发展方针和“老矿革新挖潜、新矿开发建设、非煤产业发展壮大”三大战略任务,打好老矿资源革新挖潜延长矿井寿命、发展非煤产业提升效益、寻找接续资源投资建矿三个硬仗,努力实施战略突围,踏上了二次创业的艰苦征程,开始了从低谷走向高地、从高地迈向辉煌的奋斗。
狠抓老矿革新挖潜,延长矿井寿命,这是公司迈出的第一步。在职工代表大会上,程洪良讲道:“老矿的革新挖潜,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不搞革新挖潜,不延长寿命,几年后企业没有资源可采,关井停产,那我们创业就失去了基石和基础,人员无法安置,建矿资金无处可谈。”由于当时奥灰承压水上开采在同行业还没有先例,井田西翼受奥灰水威胁的300万吨煤炭储量,被国家行业部门鉴定为“安全风险大,不宜开采”。能不能解放这块宝贵的资源,直接关系到华宁生存发展,关系到新老矿井的生产接续。他承担着很大风险,带领技术人员进行科技攻关,并聘请山东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联合开展“受奥灰水威胁的厚煤层带压开采研究”。几年来,已经成功采出煤炭100余万吨,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全国相似条件下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思路决定出路,拼搏铸就辉煌。2002年公司接续矿井——鑫安煤矿开始筹建,新井建设伊始,董事长程洪良提出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开发”的建设原则,提出“争取把鑫安煤矿建成基建投资最少、建设周期最短、施工效率最高、工程质量最优的现代化矿井”。并且,多次在新矿建设会议上强调:鑫安煤矿既要建成精品工程,又要建成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在建设的各个环节上都要加强监督,让新井真正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评判。具体开始从矿井建设的第一道关口——招标抓起,建立了以审计、财务、纪委、工会以及有关业务部门为主体的招标会,并和外委招标联合起来,严格按照招标法进行规范操作。建设期间,共举办各类招标活动40余次,开展专项审计18次,使矿井总体造价下降15%,为建井节约资金4500余万元。可以说,鑫安煤矿从筹建到建成,华宁人所用的建设时间、资金和吨煤投资成本均创造了新时期地方煤矿建设史上的一个先例和特例,被誉为一个创造历史的发展奇迹。
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未来。然而,有了鑫安煤矿,华宁一班人仍然没有满足,而是积极储备后续资源。公司钾长石矿总储量800万吨,属全国罕见的特大型长石矿床。钾长石开发项目目前已完成地质勘探、可研报告、矿井设计等工作,即将开工建设。储量近亿吨的杨家集煤田已取得勘探开发权,目前杨家集煤田开发已列入到了华宁集团新的建设日程。
从逆境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华宁人对抢抓机遇、科学发展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也就是在煤炭主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公司又开始了新的追求,那就是调整产业结构,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投资多元化、发展多元化战略,做大非煤产业,走出一条煤与非煤两翼齐飞的集团可持续发展新路,使华宁人站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如何发展非煤产业?在这种情况下,程洪良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是在现有非煤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产品竞争能力;二是在一无技术,二无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借船出海、借梯上楼,通过合资合作发展非煤产业。在他的主持下,对非煤产业进行了升级改造,企业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兼顾职工长远和现实利益,投资对纸箱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引进了国内一流和五层板纸生产线,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档次,扩大了市场份额。通过纸箱厂技术改造、建设洗煤厂、发展印刷等一批非煤产业,公司富余女工得到妥善安置。紧紧围绕新一届宁阳县委提出的实施“双带动”发展战略,推进科学发展,造福宁阳人民的总体思路,通过招商引资,与全国知名电缆企业联姻,合资建设高端电缆生产项目,山东合浩通电缆有限公司应运而生。2008年,总投资30亿元的电缆加工项目在宁阳工业园区奠基,项目共分三期建设,全部达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利税12亿元,其中税金6亿元。公司产品定位为高精尖、新奇特电缆,围绕产业链式发展、立足打造百亿产业园的目标,争取3—5年实现上市融资。同时将建立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争取研制和开发20—30项新产品、新技术,用专利产品和高新技术占领市场,产品本着50%面向国外市场、50%面向国内高端市场,始终保持在高端电缆的领先地位。该电缆项目,为贯彻实施宁阳县“双带动”发展战略,打造县城东部工业经济增长极,必将抹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设想,不久的将来,华宁集团将全面形成“煤业为主,多业并举,立体经营,综合开发”发展新格局,华宁人做大做强企业之梦必将实现!
立足创新
抢占发展先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体制创新增动力。华宁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着力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形似”走向“神聚”,2001年实现了由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变的历史性跨越。在组建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配合新项目管理机构的设置,重新优化了业务流程,建立起了管理层次清晰、职责明确、协调运转的机关管理体系。结合用工制度改革,积极推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顺利完成了员工身份置换,建立起了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工新机制。加快实施主辅分离,推进后勤改革,在后勤管理中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围绕“区域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超前进行了非煤产业体制试点和改革,为非煤产业的发展壮大扫除了体制障碍。
科技创新添后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抢得先机、占据潮头、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武器。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的程洪良深谙技术创新之道。在他的倡议下,从2002年开始公司每年拨专款设立科技奖励基金,开展“双创”评比活动。每年召开两次“双创”表彰大会,对所有创新项目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同时,长年开展“技术比武”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参与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先后有“微差控制爆破技术”、“受奥灰水威胁的厚煤层带压开采技术”、“立式煤仓一次爆破成井技术”、“绞车自动挡车器的研制与应用”等70余项技术获得各级奖励,获得国家专利16项。这些技术在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材料消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2005年,公司机修车间机电班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职工创新示范岗”荣誉称号;2007年,公司省级技术中心通过省经贸委评定;2008年,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通过国家人事部审批。同时,公司采取“引、育、培、联”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倡导“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成才”的理念,紧紧抓住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通过轮岗锻炼、送出培养、过程研修等措施,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了舞台,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报效华宁的决心。
管理创新激活力。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华宁集团在管理创新中,始终紧密追踪现代管理的新趋势和新成果。几年来,企业以思维转换为先导,以流程再造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监督考核为保障,围绕财务、资金、成本、物管、营销等重点环节,积极推行了全方位精细化管理(REC),大力倡导“敬畏规章,制度至上”以及“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对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考核,真正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考核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内部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起以买卖、供需等市场因素为主,行政命令为辅的新型关系。通过经济手段,把职能部门捆绑在“成本战车”上,将生产单位的材料和工资一起承包到区队;辅助单位实行量化评估承包;地面机关实行服务质量与工资挂钩考核。同时,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行了EPR(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6S”管理,使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得到空前提高。
文化创新增强凝聚力。实施了文化强企战略,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提升企业竞争力。近年来,华宁集团紧紧围绕培育“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从提高员工的文化意识入手,围绕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面,对企业精神、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及企业经营理念进行了重新归纳、提炼,并对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进行了规范,形成了以安全文化、管理文化、人才文化为重点,涵盖区队文化、班组文化、岗位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的多层次、立体化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公司形成了以“华宁”为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使之品牌化,不断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围绕“热爱华宁、建设华宁、奉献华宁”这一主题,时刻注重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精神统一员工思想,提升员工团结拼搏、奋发向上、求实创新的进取精神。凡是来自华宁的员工都会感受到这里紧张和谐、健康向上的气氛。实践证明,华宁的这种企业文化变成了企业员工的共同心愿和自觉行动,形成了爱岗敬业、公而忘私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因为蜕变,蝴蝶被喻为最有禅意的昆虫。同样,企业的成长也要经历由蛹到蝶的蜕变过程。在华宁人看来,恰恰是创新给了企业由蛹变蝶的能量。
以人为本
打造本质安全矿区
员工生命至上,生产安全为天。保证员工生命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天字号”大事和永恒主题。近年来,针对全国严峻的煤矿安全形势,公司领导班子坚持把搞好安全生产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始终恪守“安全工作零起点”的管理理念,牢固树立起了“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的新观念。
作为从生产一线走上领导岗位的公司当家人,程洪良对安全工作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他说,煤矿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辩证思维,还要树立全面思维。必须恰当地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运用多种手段,多措并举,持之以恒才能抓出成效。他们提出了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在实践中总结了“管理、科技、装备、培训”四轮齐驱和人防、物防、技防三措并重的工作思路,实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促进了矿井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
公司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从提高思想认识,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入手,把安全生产放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认识。把安全当作第一政治,作为企业负责人的第一责任。在连续多年实现安全生产的情况下,增强公司员工“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和居安思危的责任感”。
无规矩不成方圆。公司始终贯彻“双基”管理思想,坚持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现场管理为重点,以完善制度为基础,以考核落实为保证,全方位夯实安全根基,着力打造“全员参与,全员监督,全方位预防,全天候控制”的安全新机制,架构起了“大安全”管理新框架。华宁集团积极倡导“细节决定成败”、“安全管理无小事”的安全理念,相继制定完善了以《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一套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断强化利益杠杆的引导机制,实行重奖重罚,严格落实奖惩。在生产技术管理上,他们实行安全技术“多家把关,一票否决”制,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严格执行“一工程一规程,无规程不施工”制度,严把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贯彻、执行四个关口,坚持安全设施与改造、新建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他们把管理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着力抓好现场管理,进一步形成了安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效网络。
为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华宁集团近几年累计安全投入2000多万元,积极推广应用了先进的安全工艺和安全设备400余套,大大提高了安全生产的物质保障水平。
华宁集团在安全工作中积极贯彻“科技兴安”的思想,坚持把“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作为工作重点,找准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和关键环节,不断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符合企业实际的实用新技术被投入使用,产生了巨大的安全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他们还积极与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矿压研究所、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等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技术联姻”,通过实施“借脑工程”,依托这些单位的技术、人才、设备资源优势,实现“借水养鱼”、“借梯上楼”,使困扰企业安全生产多年的一系列难题相继被攻克。
华宁集团以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为重点,积极搞好安全培训。他们以“三级培训”、“对症下药”、“方式多样”为特点,以建立“五个一”的安全教育工程为载体,突出“培训育人,活动育人,典型育人,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发动广大员工进行了安全文化格言征集,选编了《安全事故分析集》、《安全文化手册》,并通过下井前安全宣誓及看全家福照片、举办员工安全漫画等多种形式提高公司员工的安全意识,逐步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人人想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有效地巩固了安全生产的大好形势。
“管理、科技、装备、培训”四轮齐驱和人防、物防、技防三措并重的安全管理模式,让华宁集团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安全局面。以集团下属保安煤矿为例,已实现安全生产16周年,保持了全省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的新纪录,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华宁,“安全就是企业最大效益,安全就是职工最大福利”、“安全工作零起点,始终处于起跑线”等安全理念,已在华宁集团广大员工心中深深扎根。一个本质安全型矿区正在这里崛起……
关注民生
构建人性化和谐矿区
来到华宁集团,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这个企业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是多么的温馨。
程洪良常说:“‘企’无人则‘止’,人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企业发展迈上快车道,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的同时,他坚持“以人为本、以身作则、以严治矿、以爱聚心”的工作信条,更多想到的是员工,是职工群众的利益,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向互动,互利共赢。实施“塑形、聚力、爱心”三项民心工程,构建人性化和谐矿区。
塑形:为改善矿区环境,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文化品位。近年来,公司先后对老矿区进行了系统的环境改造,建起了一处一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华宁文化一条街”、“安全文化长廊”、“阳光广场”,达到了“矿区美如画,环境宜人心”的效果,使有着50年光荣历史的老矿重新展现出青春的容颜。同时,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力度,积极创建“职工之家”,先后投资建起了离退休活动中心、图书室、阅览室、书画展室、休闲广场等职工文化活动设施,为职工休闲娱乐创造条件。
聚力:坚持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职工工资实现大幅增长,养老、医疗等五大保险全部足额缴纳,各项福利待遇稳步提高。为改善员工住房条件,实施“安居工程”,在县城建成高标准的现代化住宅小区,使600多户职工乔迁新居,受到广大职工的一致赞誉。同时,为解决职工上下班交通不方便的状况,公司先后购置了6辆豪华班车,每天专门接送上下班的干部职工,在全县煤矿企业中率先开通了三八制班车,让职工坐上舒心车,安心工作。这造福职工的一件件实事,有效地稳定了职工队伍,大大激发了职工团结奋斗、艰苦奋斗的热情,企业呈现出气正、风顺、心齐、劲足的和谐发展局面。
爱心:“企业是我家,家和万事兴”。公司从解决员工生产、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千方百计为员工排忧解难。每年组织开展“送温暖”工程,坚持“两节”期间走访慰问老干部、困难职工活动,仅每年“九九”老人节期间发放慰问金就达10万余元。同时积极发动为困难职工、重病职工捐款活动,先后为集团10多位重病职工捐款,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送去了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随着华宁做大做强,企业效益稳步提高,程洪良在让员工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的同时,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实现了与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承诺。程洪良说:“我始终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企业作为社会一分子,它有责任、有义务回报社会,为实现和谐社会出力、贡献,这也是我们培育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近年来,公司及广大干部职工本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踊跃捐款捐物,奉献一片爱心,做了许多善事。特别是在2008年四川汶川和今年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公司全员立即行动起来,先后有3600多名职工积极捐款,公司及员工两次捐款总额达60余万元。同时,公司坚持每年资助鹤山小学女童班,深入响应山东省“慈心一日捐”活动,连续多年冠名承办宁阳县元宵节“华宁杯”焰火晚会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华宁领导班子立足自身实际,着眼科学发展,进一步明确了“践行科学发展,抓好三大任务,坚持六个第一,打造双百华宁,构建和谐企业”的企业发展思路,提出了“打造双百(百年百亿)华宁”这一宏伟目标。在新的创业征程上,华宁人按照既定的思路和目标,正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气慨,以非凡的智慧和毅力,满怀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断朝着建设双百华宁的目标阔步迈进。华宁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