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无法界定“名人”,怎去认定“故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5日06:23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张骏

  嘉定区王敬铭住宅,粉墙黛瓦七进格局的状元府,现仅剩四进,当街墙面被“开膛破肚”,一溜开设了快餐铺、理发店、建材店,还有一家寿衣铺;浦东新区下沙镇王楼村傅雷故居,原有房屋31间,已被村民私自拆除14间,盖起新楼房。市政协文史委近日公布一项调研报告,上海共有199处名人故居列入全国、市、区(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尚有155处以上名人故居未列入保护范围。

  名人故居保护究竟“卡”在哪里,是否最后仍归结为“钱”的问题,现今该如何保护故居……名人故居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

  保护“名人”还是“故居”

  “155处”名人故居从何而来?据政协文史委负责人介绍,数据来自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各区县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统计。但“由于名人故居概念和标准不一致,数据也会不一样”,而此次调研“概念和标准较宽泛,凡名人居住和生活、工作过,并在居住时发挥过重大作用即认为故居”。

  这一调研中的数据“弹性”,恰恰反映了名人故居的“尴尬”——由于目前对“名人”的界定,国家没有统一标准,上海市也缺乏相应规范,造成“名人”界定混乱。

  “连名人都无法界定,怎么去认定故居?”一些专家提出,上海是名人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哪些人算名人,谁来认定?一些名人在沪租住地有好几处,哪处最有保护价值谁说了算?城市要发展、居民要改善居住空间,如果跟名人沾边就保护,每个街区都有说出点门道,是不是哪里都不能动了?

  因而,目前相关部门侧重于保护建筑本身,即名人故居中有价值的古代建筑和精美的近代建筑。对那些建筑不美观、不漂亮、“不值钱”的故居,关注较少。

  “要清楚保护的是什么。”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朱敏彦说,什么名人故居应侧重于保护建筑本身,什么名人故居应重视突出其人文内涵,哪些名人有资格建纪念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有章可循。

  不能太“功利”和“实用”

  一边名人故居被推土机推平,一边各地都在争抢所谓名人“故里”。翻印的老照片、各处征集来的旧家具、功劳簿似的简介,这样的故居成为城市扩充旅游资源的一种手段。

  专家认为,这两种对待名人故居的方式截然相反,实则是以“功利”、“实用”的态度对待名人故居,没有认识到名人故居作为城市文脉、文化底蕴的真正价值。

  政协调研中也指出,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名人故居保护给予了一定重视,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符合标准和要求的名人故居和历史建筑迟迟不申报、不挂牌,唯恐挂牌后影响城市开发和建设;文物部门将名人故居列为保护对象后,有关部门感到与城市建设、旧城改造有矛盾,往往以城建规划配套为由,不予支持或拖延处理;一些开发公司不理解名人故居的价值,不能遵照规划开发,而是根据利益随意拆建;一些故居占有者、使用者对名人故居的保护价值认识不到位,缺少法律意识。

  “联手”开发需多作探索

  去年,沪上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首例“民办公助”诞生。丰子恺后代置换下丰子恺旧居的二、三楼,恢复成丰子恺生前居住样貌,重新开放“日月楼”。

  各类“联手”开发名人故居的探索正在上海进行。市政协在调研中认为,政府应设专项资金,用于名人故居的保护维修和合理利用。同时,要进一步拓宽名人故居保护资金的渠道,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制定出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名人故居的保护性开发,争取国内外团体和个人对名人故居保护的援助。

  “聘请专家学者参与,请他们把研究和故居结合,细心挖掘史料,深入思考研究,发掘隐藏在故居中不为人知的珍贵细节,寻觅故居独特的文化价值。”调研组专家表示,通过各层面的联手发掘,引发市民了解故居、了解名人的兴趣,增强保护故居的自觉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市民素质,这将为城市发展带来无法估量的精神价值。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