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基雅维利的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5日07:24  中国青年报

  意大利学者维罗里在他的马基雅维利传中讲述了一个久远的传说——“马基雅维利之梦”:马基雅维利弥留之际,对陪伴在他身边的朋友们说,他在梦里遇到了两伙人,第一伙人衣衫褴褛、凄惨邋遢,是品德高尚的正去往天堂的人;第二伙人服饰端庄、高贵肃穆,他们谈论政治和政治作品,他们是被诅咒的下地狱的人,马基雅维利认出其中有柏拉图、普鲁塔克、塔西佗。

  在这个意味深长的梦里,马基雅维利跟朋友们说,他愿意去地狱里跟柏拉图他们一起讨论政治,而不愿意上天堂,对他来说天堂完全是一种煎熬。“马基雅维利之梦”的传说是否真实已无从考证,但其中透露出来的信息颇值得玩味。

  马基雅维利用“梦”来讲的故事,实际是公开了自己的道德抉择,即推崇共和国式的英雄道德、公民道德,而反感基督教式的谦卑和容忍。为共和国的事业而奉献,所得到的荣誉是至高无上的,如果这种奉献和荣誉违背了基督教道德,下地狱也无所谓,而且,下地狱更愉快更有趣。

  从故事中引申出的两种道德之间的抉择和评判,是学者伯林对“马基雅维利的原创性”的学术性阐释的通俗版本。伯林认为,马基雅维利公开了(而不是创造了)古典共和道德与基督教道德之间的冲突,它们都很好,但是它们不兼容。人们可以择其一而处之,只不过基督教道德对追求效率的现实政治没有太多助益,做个谦卑忍让的老实人没什么不好,只不过这样的人做不好政治家。

  马基雅维利的辛辣笔锋并没有针对基督教道德,以及按照基督教道德过日子的老实人,而是针对虚伪的人,尤其是虚伪的政客们。想开疆拓土、扬名立万,就不要再扭捏作态地上演各种基督教包装的政治丑剧,做英雄就要敢于直面下地狱的结果。对于政治家而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不是自己的鸦片,意图兼顾两种道德,只会国破家亡且身败名裂。政治家和普通人不同,必须在两种道德之中选择古典共和,按照基督教道德标准做好人的政治家不仅对政治无益,而且最终也做不了好人,只能做成虚伪、愚蠢、无能的伪君子。

  另一个学者克罗齐,则将马基雅维利说成是将政治和道德截然分开的。政治可以不顾道德,政治可以无视道德罪恶感,政治就是讲权力。如克罗齐所说,马基雅维利确实全力推动“政治与道德无涉”。

  于是,我们又被逼回马基雅维利的多重面孔这个老问题上。到底是《君主论》还是《论李维》代表了马基雅维利的真实立场和心境?马基雅维利是“邪恶的教师”还是“伟大的共和主义者”?传授阴谋诡计与倡导共和理想为什么在马基雅维利一个人身上都那么鲜明地体现出来?的确,伯林的讲法比克罗齐高明,其实道理很简单,退一万步讲马基雅维利,一个没有理想的坏人成不了邪恶的宗师,充其量只是鸡鸣狗盗的小坏蛋罢了——即便从最坏的方面看待马基雅维利,他也不可能没有理想。

  “马基雅维利之梦”的传说之所以广为流传,就在于它切中了马基雅维利念兹在兹的古典共和理想以及道德,它不仅表现出马基雅维利在道德抉择面前的勇敢与坚决,而且表现出他的真诚和执著。这样一个“大丈夫”式的马基雅维利形象,与马基雅维利一生的作为相一致。而《君主论》中教导“新君主”的种种政治手段,与上述形象并不冲突,那是老国务秘书在教一个立国者如何建成和维系国家,是古典共和的实践政治智慧在混乱意大利的运用技巧。

  国内学术界和翻译界从来就不缺乏对马基雅维利作品的热情,然而,版本杂多固然是热情的体现,却也使读者多有无所适从之感。除了潘汉典先生所译《君主论》之外,其他作品都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年初,吉林出版集团组织出版了《马基雅维利全集》,在重读马基雅维利的当口,人们需要仔细想一想,你心里的马基雅维利,是哪一个?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