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杨子强
“十一五”期间,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发展战略,把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放在优化信贷结构上,不断优化金融生态,推动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创新金融服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以优化信贷结构为着力点,支持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五年来,每年都以分行1号文件的方式下发货币信贷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全省发展的金融支持。针对结构性矛盾是全省经济运行中根本矛盾的实际,始终强调把贯彻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的着力点放在优化信贷结构上,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全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行“八个加大”,对“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做到“六个不准”,以信贷结构优化促进信贷合理增长,支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一是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等的协调配合,推动银企合作。每年都与省发改委共同发布信贷和产业政策,推动银企双方就全省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对接,同时,积极联合省有关部门和地市政府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十一五”期间共组织召开57场政银企合作会议,推介项目16585个,达成贷款协议8315亿元。围绕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重大发展战略出台了系列金融支持措施,与东营、德州、临沂、莱芜等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会同省财政厅、科技厅等部门出台了小企业贷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风险补偿奖励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支持。二是推进征信系统建设,便利信贷投放。先后将环保、产品质量、司法等非银行信用信息纳入征信系统,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评定,为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提供信息支持。截至目前,全省137个县(市区)已建立农户信用档案983万户,719万户获得贷款,对建档农户贷款余额1892亿元。三是创新金融产品,解决瓶颈制约。紧紧围绕抵押担保等问题推动金融创新,引导金融机构推出了钢结构抵押贷款、联合信用贷款、公证抵押贷款、“信贷+保险”贷款、商标权质押贷款等一系列信贷产品,有效解决了制约小企业、“三农”、高科技企业融资的机制性难题。四是强化信贷政策导向评估,促进结构优化。对金融机构信贷投向定期调度、考核和通报,并采取有差别性的服务管理措施,推动金融机构自觉贯彻执行信贷政策要求。到2010年末,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41653.7亿元,贷款余额达32536.6亿元,重点支持了重大建设项目、中小企业、“三农”、消费、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全力维护金融稳定,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从维护平安山东建设大局出发,建议省政府建立了以常务副省长为总召集人的金融稳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风险监测分析,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提示金融风险,协助处置有关风险事件。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圆满完成专项票据兑付工作,全省134家农村信用社共兑付资金132亿元,居全国首位。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了银行业机构开业报告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印发了金融机构综合评价暂行办法。大力推动优化全省金融生态环境,各级政府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作为地方金融工作的中心任务;促进建立了省级和地市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了对地市领导干部的金融知识培训;认真履行反洗钱职责,切实加强银行卡管理,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犯罪专项行动,维护了良好的金融和社会秩序。
加强支付系统建设,为全省资金汇划提供安全“高速路”
在全省金融机构共同努力下,现代化的大小额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在全省成功上线运行,汇划资金做到了实时到账。在全国率先实现在全省7696个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开通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解决了全省1000多万农民工向家乡汇款难的问题。在全国率先实现在全省4000多家网点开通个人存款通存通兑业务,居民通过任何一家银行网点即可向本人账户存取款。试点推广集中代收付业务,单位和个人只选择一家银行就可以办理各项费用收支。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形成了“农民足不出户可缴费,身不出村存取款”的“寿光模式”,并在全省推广。至2010年末,全省农村开通网银611.1万个,ATM7765台,POS23.5万台,发行银行卡5822万张,现代化支付服务正惠及广大农村。
积极创新国库服务,切实便利政府、企业和百姓民生
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库直接支付业务,创造性地设计了由国库将国家惠农惠民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受益人账户的做法,实现了补助资金“零在途”,截至2010年末,各级国库直接支付补贴资金种类达143类,累计支付金额37亿元,居全国首位。全面铺开集中支付改革,规范商业银行集中支付代理业务行为,预算资金执行效率明显提高。大力推广市县财政、税务、国库、商业银行四部门横向联网系统,减少了税款入库环节,将税收入库时间由3-5天减少到1-2秒,实现了“一经申报,即可入库”的目标。坚持特事特办,确保了抗震救灾资金在第一时间拨付到位。
加强现金供应和人民币管理,有效满足全省经济发展需要
加强现金需求预测和计划管理,合理调拨发行基金,提高残损人民币销毁及回笼券清分效率,确保了全省现金供应总量适度、券别合理、票面整洁。在全省金融机构及企业之间探索建立小票横向调剂机制,化解了大中城市公交公司小票缴存难、超市等用零大户取现难的矛盾。改进县域人民币流通环境,累计成立县域人民币管理服务中心80个。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全省反假货币宣传网络,建立农村和城市反假工作站2.3万个,发展农村和城市反假义务宣传员10万余人。
不断推进外汇管理和服务,努力支持全省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
每年都以外汇局1号文件下发外汇管理和服务指导意见,出台一系列便利贸易投资的服务与改革措施。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出口收汇网上核销试点、出口收汇远程核销、出口退税免于提供纸质核销单、异地付汇备案改革、部分业务权限下放县支局、简化来料加工贸易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手续、进口核销改革、出口收汇存放境外试点等简政放权改革措施,大大降低了企业业务办理成本。下放了企业对外投资资金审核管理权限,简化了境外投资资金来源审批和汇出审核手续,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政策便利。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了外汇主体管理,对试点地区企业办理各项外汇业务实行集中管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得到企业好评。对于全省重点大型企业,推行“一企一策”外汇服务措施,支持海尔、海信等大型企业集团实施经常项目外汇资金集中管理,每年都在全省组织开展外汇政策业务集中宣讲活动,受到政府部门和企业广泛赞誉。扎实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至2010年末,全省436家企业成功办理该业务,境外涉及六大洲38个国家和地区,结算金额达到343.4亿元。2010年,全省国际收支总额2108.5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186.3%。
“十二五”时期是山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将在总行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工作全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