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消息 ◇本报评论员 肖畅
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参加武汉市“两会”有关审议时,笑对网友“阮成发,满城挖”的戏称,引来会场笑声。阮成发表示:武汉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人们要增强幸福感,要修地铁,要建桥;如果不加快速度搞建设,武汉的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
修地铁、建桥,等等,都属于城市基础建设,也是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所在。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城市基础建设,是造福于所有市民,而非服务于部分群体,归根结底仍然是谋求社会发展,而非追逐经济利益。
事实上,网友的戏称,想必针对的不是城市基础建设,而是担心建设项目上马时间过于集中,以至于出现管理和规划的连续性问题。但是,项目过于集中,还存在一个城市发展的背景,这是有必要予以厘清的。
一方面,在此次的武汉市“两会”中,不少代表、委员和市领导都谈到,现阶段武汉市的发展面临着很好的机遇,这个机遇就是中央较为倾斜的政策。早些年,中央政策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这些地区获得了很好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现在,“中部崛起”的提法,以及各种试验区的设立,说明政策开始逐步向武汉等中部省市倾斜。政策有倾斜,就会带来发展的激励和支持。尤其是,在分税制以及央、地方权力有明确划分的前提下,武汉要获得跨越发展,具体如基础设施的发展,需要中央政策的倾斜。如今,中央政策带来机遇,没道理不去争取,没道理不抓紧建设的时机。
另一方面,城市基础建设不可能仅凭政府主观意愿,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资源流通速率的增加,流动人口的增多,以及落户武汉企业的增多,等等,都对武汉市基础设施提出了颇高的要求,而要求之高,使得基础建设难以靠点滴累进的方式进行,需要的恰恰是质变。事实上,我国的城市发展,尤其是各大中心城市的发展,基本上都在几十年内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所以,几乎每过十年或几十年,国内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都面临着更新换代,不求质变,无以承载城市过快增长的发展要求。
当然,即便如此,大规模建设,不等于集中暴露的问题都可以忽略。在这次审议会上,有代表提出,“地铁工程这么多,武汉为什么没有做城市地质调查?”阮成发书记回应称:“城市地质调查,国土资源局赶紧安排,列专项,再困难也要做!”在这个问题上,此次市“两会”的作用得到很好的体现——即:政府宏观决策之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需要查漏补缺,进而汇总问题,对政府决策提出问询,以辅助、敦促决策进一步细化与完善。
如果对这个问题再做补充,我们可以说,随着大批项目集中上马,政府的管理也需要及时跟上。多大的城市工程,就需要多大的责任予以消化。两年前,在武汉城建重点工程建设第十七次会议上,当时的武汉市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缓解武汉交通拥堵的措施,时任武汉市市长的阮成发首次提出:工程要标注施工、竣工时间;拖延工期的业主单位,要在新闻媒体上向市民道歉。这一做法,有利于缓解市民出行的“过渡”心态,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预期。只是,与基础建设相配套的城市管理可不可以更多、更精细?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并希望“两会”代表、委员进一步与政府部门沟通。
武汉要发展,就要搞好基础建设,这是毋庸置疑的。搞好建设,一是要争取机遇,加大投入,二是跟进管理,疏解建设期间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如能两方面协调,则跨越发展自然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