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了锣鼓书不成“绝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6日07:10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陆一波

  明天就是元宵佳节。浦东新场古镇上,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巡街表演将热闹上演:浦东派琵琶、江南丝竹、打莲湘等,其中自然少不了国家级“非遗”项目锣鼓书。参与巡演策划的正是锣鼓书传承人谈敬德。

  “锣鼓书,旧称‘太保书’,是说唱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的一种乡土艺术形式。”谈敬德娓娓道来,“锣鼓书融豫、浙、苏民间音乐为一体,旋律高起低落,演员自击锣鼓、唱表说书,很是好听。”对于锣鼓书他如数家珍:过去,德高望重的锣鼓书艺人,一只书鼓、一个镗锣,一口气能说上三五个小时,听的人还觉得意犹未尽。

  谈敬德与锣鼓书结缘,可谓“无心插柳”。他的师傅是早年有名的锣鼓书艺人胡善言,“文革”期间在南汇文化馆看大门,和刚参加工作的谈敬德住一起,渐渐地,谈敬德在老艺人影响下学会了锣鼓书。

  从自己唱到普及再到传授锣鼓书,一只书鼓、一个镗锣,谈敬德坚守了一生。“随着老一辈艺人相继去世,锣鼓书中的‘说表唱做击’等传统技艺已徘徊在消失的边缘。”谈敬德无奈地说,“现今能表演锣鼓书的艺人已寥寥无几。”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谈敬德就开始走访老艺人,整理、挖掘、挽救了《月令儿》、《东乡镗锣》等30多个古曲调、100多首曲目。

  2006年锣鼓书成功申遗。他和同事们又发展了6个培训基地,为23所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锣鼓书音乐唱腔,并专为4个培训基地表演队面授技艺,将锣鼓书中的“说表唱做击”传统技艺传授给徒弟。尽管如此,谈敬德依然忧心忡忡:“以前,光新场镇就有10多家书场,现在全关门了。听的人少了,唱的人也少了,锣鼓书可不能成为绝唱啊!”

  “传承锣鼓书,‘非遗’列项还远远不够。”如今,谈敬德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怎样令现代人看懂、理解?不然,文化遗 产 只 能 是‘传’,而谈不上‘承’。”

  人物档案(略详情见报)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