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勇娣 陈玺撼 通讯员 张晋洲
春节长假,宝山区牡丹江路上的金富门酒店坚持开门营业,餐饮部50多名服务员轮番上阵,酒店至今没有因缺人停歇;节后上班第一天,青浦工业园区的富臣化工人事经理如释重负:企业复工率达97%,450余名员工中只有几位因车票难购而请假;到昨天为止,位于松江区的中欧集团95%以上的员工也已返岗,其余不到10人已在返沪途中……
每年春节后,沪上企业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题,然而记者走访市郊却发现,总有不少企业能赢得员工较高的“回头率”,不用担心“用工荒”,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节前“铺垫”留人心
节后用工高枕无忧,节前需要未雨绸缪。走进中欧集团的各个车间,生产线上已经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各项工作均在井井有条地开展。据透露,为了帮助员工能顺利返回工厂上班,公司在春节前为员工预订回乡票的同时,就帮其订好了返程票。钢集物流的外地驾驶员们则过了个舒心年,企业专门安排了大巴送他们回家,并且承诺来年开工再把他们接回来。
世贤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宋经理告诉记者,过年前两个月是最忙碌的时候,不少考虑周到的企业会委托劳务公司为员工代购火车票,“员工回家过年顺利,企业来年用工也顺畅。”
记者昨天从松江、宝山多家企业获悉,节后复工形势均较为乐观。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水清透露,截至昨天上午已有80%员工到岗,对买不到票或因其他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到岗的员工,公司不会扣其工资,而是采取后期加班等柔性方式进行弥补。
工人更看重“软环境”
来自青浦区香花桥街道总工会的调查显示,青浦工业园区内的一般企业,除了因扩大生产而需要招工的外,没有出现大规模缺人的现象。同样,宝山区举行的新年首场春风行动招聘现场,34家单位吸引了1000多名农民工应聘,并未出现企业“被挑选”的情况。
一些企业之所以招工难,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与企业的岗位要求不匹配,其二是企业的薪酬待遇不能满足求职者要求。
宝山区外地劳动力管理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宝山33%的来沪求职人员年龄在16—25岁,往往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普遍能够胜任企业的基础岗位,但随着城市生活成本的上涨,十分看重薪酬水平。宝山不少制造业企业已经在去年7、8月份上调了各类岗位的基本工资,平均幅度约在10%—20%,基本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美维电子有限公司复工一周,已悉数招到了所需的近200名员工,弥补了春节前员工流失造成的空缺。人力资源部经理张声平告诉记者,除了吸引人的薪酬外,现在的工人更看重企业文化、工作氛围等软环境,“企业只要能给员工提供一个足够的成长空间,招工就不会太难。”
青啤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谭人凤介绍说,企业有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员工每年经过考核都有晋升机会,相应的待遇也会提高,因此今年的招聘未遇到大的问题。
节后彩礼激励员工
新年上班第一天,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的100多名员工,收到了总经理写来的一封感谢信。不少员工还有望在新年里收到“新春大礼包”——将有29名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获得公司的相关股权激励,切实分享到公司发展的红利。
上海回天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复工当天,董事长章锋一早就站在门口迎接员工,为每位员工鞠上一躬,并奉上每人188元的“开工红包”。去年刚成功上市的上海锐奇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则一口气拿出了三份大礼——年终奖、上市奖、春节返乡费,暖了员工的心。
有立即生效的红包,也有长期有效的激励。东方泵业人事经理告诉记者,往年春节过后,车钳工和电焊工岗位比较缺乏人手,从今年开始,有经验的员工只要推荐一人上岗,并坚持工作3至6个月以上的,将给予推荐者每人300—1000元不等的奖励。今年东方泵业200人左右的招工计划已经完成了近一半,“全托了激励制度的福,其实企业付出的只是一小部分,但只要生产线运转起来,对员工和企业的好处将放大许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