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轶伦 通讯员 陈佳欣
“元宵踏月闹春街,同走三桥笑堕钗。一路看灯归去晚,却嫌露湿牡丹鞋。”《松江衢歌》对松江地区的元宵民俗作过生动的描述。而今,元宵佳节张灯结彩、搭台演出的习俗还在浦南农村里保留着。竹编巧匠扎起兔子灯、鲤鱼灯,点亮了田头阡陌;小朋友传承当地非遗,把“草龙滚灯”舞得有模有样;农村小戏台上沪剧、小品热闹上演;新鲜的是,春晚的“魔术热”也刮到了农村,民间魔术师举手投足“功架”十足,把老百姓看得乐不可支。
“今年兔年,元宵又快到了,扎个兔子灯是必须的!”叶榭镇兴达村的费土根老伯是国家级非遗 “叶榭舞草龙”的传承人,也是当地数一数二的竹编、草编好手,他的竹编表演曾亮相世博公众参与馆。劈开毛竹竿,把竹篾弯成适当的弧度,用铅丝固定,扎成“兔身”,再用白纸糊上“兔毛”,贴上“红眼睛”,安上小灯,几位老艺人花了4个小时终于大功告成。费老伯4岁的小孙女好奇地拽着“兔耳朵”,一看到“兔子肚”里的灯一闪一烁,就咧嘴笑了起来,还向旁人炫耀道:“这是我爷爷做的!”
费老伯告诉记者,叶榭当地还有亮“水族灯”的传统。“锦鲤”、“蟹兵”、“虾将”、“蚌壳”,这些竹编水族灯把费老伯的作坊堆得满满当当,竹制骨架上糊着色彩绚丽的绸布,水生动物造型栩栩如生。“以前我们在彩灯里放个小红烛,现在为了安全起见,就用灯泡代替了。元宵节晚上,把兔子灯、水族灯放到屋前空地上,齐刷刷亮成一片,还是挺壮观的。”费老伯笑着说。
新春佳节,一台台好戏也“闹”上了农家田头。田间的文艺达人赶场演戏,忙得不亦乐乎。《庵堂相会》、《燕燕说媒》,观众围着戏台,跟唱、叫好,热闹非凡。而贴近百姓生活的滑稽戏、小品也把大伙儿逗得笑逐颜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叶榭镇的元宵戏台多了新鲜的魔术表演。只见魔术师瞬间将报纸撕得粉碎,又倏忽间展开完整无缺的报纸,重现了春晚上演的“撕报纸”一幕,台下观众啧啧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