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扩
近日有媒体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最高达15倍,全球第一”。就此说法,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方面表示,否认“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全球第一”说法,表示应按大行业划分比较——差距是4.7倍,不是15倍。
同一个研究所几天内竟然得出悬殊巨大的结果,到底是辟谣还是在忽悠?不妨比较这两则泾渭分明的消息。前一则消息称,“根据去年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证券业的工资水平比职工平均工资高6倍左右,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差距达11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数据,这一差距又扩大到15倍。 ”“从目前的资料看,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已跃居世界之首,已经超过巴西。 ”而后一则消息则改变口风称,“该所依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研究显示,按大行业划分看,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工资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工资的4.7倍;按细分行业看,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证券业是最低的畜牧业的15.93倍。 ”也就是说,2008年行业间工资差距还正处在历史峰值,一年之后也即是2009年,这历史峰值竟然峰回路转从15.93倍跌到4.7倍了。真是太令人难以置信,太令人激动万分了。
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却奇迹般地做到了。这可信吗?稍有点生活常识和通胀体验的人都可以扪心自问。好在有人早就揭示出其中的奥秘:前一结果是劳动工资研究所根据由国家统计局出版的《2009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细分后的各行业平均工资得出的,后一个结果是因为2010年国家统计局改变了统计的游戏规则,“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未列入统计类别,此前收入最低的畜牧业被归入“农、林、牧、渔”业,最高的证券业则归属金融业,于是一经“平均”,大行业的平均收入差距便摇身一变大大缩水了。
但生活总是很现实的,我们从身边的变化就可以发现,工资总额的增长远远慢于 GDP的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在每年全部的国民财富分配中,工资和按劳动报酬方式分配的财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而且,现实生活中,中低收入群体往往难以在高速的经济增长中获益,却要徒增通胀难以承受之重。即使中产者收入倍增还看不到明显迹象,但在住房等价格掠夺中支出倍增趋势已经凸显。更要提醒的是,国家统计局往往难以统计到行业间的灰色福利及灰色收入差距。而贫富间、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或许会在此间拉得更大。
要解决行业收入差距问题需要很多配套改革。比如,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真正实现同工同酬等。行业收入差距更进一步地表明,还需要减少初次分配中资源配置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中非市场因素的干扰,减少行政力量对市场的干扰。而在市场主导的竞争性行业里,劳动者报酬要增长,就要完善工资协商制度,形成有效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所以,与其继续“辟谣”,不如起而行之,形成财富和资源分配的新机制,从根本上扭转 “少劳多得、不劳而获、多劳少得”的不公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