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刘薇报道:备受关注的1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昨日公布,1月CPI涨4.9%,低于市场预期。抛开CPI权重调整的影响,不少研究机构认为,尽管1月CPI远低于此前市场预计的5.3%-5.4%,但整体来看今年的通胀压力仍大,控物价仍然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也不会因此而放松,预计年内利率、汇率、准备金率三率齐动控通胀的可能性仍很大。
通胀压力并未减小
对于此次公布的CPI数据,市场普遍表示低于预期。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指出,1月份CPI上涨4.9%,明显低于此前预期的5.4%。他分析认为,低于预期的最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涨幅低于预期。1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0.3%,比预期低1.2个百分点,导致CPI比预期低0.4个百分点。此外CPI权重调整,国家调低了涨价较高的食品价格的权重,调低了2.21个百分点,导致CPI比预期低0.22个百分点。
对于今后的物价走势,李慧勇认为,如果全年食品价格涨幅低于预期,将导致CPI比原先预测的4.5%要低。“我们暂时维持全年CPI上涨4.5%、前高后低的预测不变。”
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崔历也指出,考虑到CPI权重调整的动作相对不大,她并不认为早先关于CPI将在1季度达到顶峰、之后逐渐回落的预测将出现实质性变化。
但尽管CPI走低,通胀压力并未减小。申银万国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从更能够反映通胀压力的非食品价格看,1月份非食品价格上涨2.6%,涨幅比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1月份PPI上涨6.6%,涨幅比上月扩大了0.7个百分点,也反映出通胀压力在加大。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也指出,尽管名义通胀率出现了出乎意料的下降,中国的通胀压力却并没有因此而缓解。从通胀数据本身来看,3个月环比通胀年化率已经达到了12%的水平,这表明潜在通胀压力仍然处于较高的区间。同时,不断攀升的生产者价格指数也将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产生明显的传导作用。“从中国经济的现状来看,中国的通胀压力将在中期内持续上升”。
“三率齐发”仍是主要调控手段
在通胀压力并未明显减轻的情况下,控物价仍是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分析人士认为,宏观调控并不会因此而放松。
“由于通胀仍然是主要矛盾,我们维持三率齐升控通胀的观点不变,预计年内还要加息两次,准备金率将提升到20%以上,人民币升值5%左右。”李慧勇称。
刘利刚也指出,在3月初的两会前,央行仍可能再次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摩根大通研究团队则预计中国的综合通胀率将在上半年维持高位,预计央行将在上半年再进行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少两次加息及人民币进一步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