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邓卫华
于化虎一生育有八子一女,于永周排行老四;于树良是老大的第二个儿子。2月中旬的一个下午,两位后人与记者不约而同地聊起了老英雄的“后英雄时代”。
1949年,时任海阳县行村武装部长的于化虎,根据组织的安排回到老家文山后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30多年,期间曾当选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父亲一生勤劳,热爱劳动,喜欢自己带头干。早上,他天不亮就起来,到山里去刨地、种粮、浇灌;晚上,民兵站岗的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去巡逻、查岗。”于永周说。文山后村地处丘陵缺水地带,于化虎带领乡亲们修建了许多水塘和水渠,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文山后村受灾害影响小。
于树良告诉记者:“爷爷告诫我们不要为自己的小事给组织找麻烦。后来,我五叔在城里下岗,爷爷还是那句话,咱不给组织添麻烦,五叔后来自谋职业,联系了一个铁厂炼铁去了。”
于永周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于化虎辞去村党支部书记后,海阳县(1996年撤县设市)的领导曾多次提出提供住房,请他到县城里去住,但于化虎都拒绝了。
“爷爷一辈子信仰共产主义,去世前,他还一再叮嘱我们,葬礼不要铺张浪费,就按农村规矩办。但有一点,骨灰盒上必须盖一面党旗。”于树良说,“爷爷临去世前,还拿出500元作为特殊党费,捐给受到水患影响的南方灾区。”(据新华社济南2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