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祖传踏碓数十年不停转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4日08:10  南方都市报

  

祖传踏碓数十年不停转

  昔日制作白米饭功臣,如今打造传统食品“宝刀未老”

  ●晒客:黄杰妹/福田上沙社区

  ●宝贝7号:舂米工具——— 踏碓,踏碓一起一落,往往不下两三万次,才把糙米舂成白米。

  时光荏苒带走了“耕田耙地,砻谷舂米”的辛劳,留下了以往农村劳动生活的纪念品———踏碓。曾经,拥有一个好的舂米工具能确保全家人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如今,踏碓静静地躺在黄杰妹家的杂屋里,“宝刀未老”,作为制作传统食品的好帮手而得以流传。

  祖祖辈辈用来舂米

  上沙龙秋村的小院,杂屋中珍藏着黄杰妹的“传家宝”——— 踏碓。泛黄的木杆,散发着历史的味道。踏碓由埋在地下的臼窝,长达两米的木杆,以及木杆头上的碓头组成。木杆的一头是碓头和臼窝,另一端可用于脚踏。从田间收获,砻出来的糙米放入臼窝中,踏板踩下,木杆高高扬起,碓头重重落下,白花花的米粒和米糠在重击下分开。

  “祖祖辈辈都用这个舂米。”舂米,是将砻出的糙米加工成白米的又一道工序。加工的器具主要是石臼,石臼又分为“捣臼”和“踏碓”两种。黄杰妹的传家宝是其中的踏碓。踏碓的一头联结着黄杰妹对以往农村生活的回忆。从她记事起,踏碓就是祖辈们的舂米工具。农活干得好不好,曾经是评判媳妇是否称职的标准。出嫁后,舂米成为她农耕生活的重要部分。

  上世纪80年代前,家里还有地,踏碓的主要用途是为全家人的白米饭而“奋斗”。舂米是个力气活,也需掌握技巧,站得稳,踩够力,碓头翘起,用手推下,使碓头能直捣到底,糙米才容易去皮成为白米。踏碓一起一落,往往不下两三万次,才把糙米舂成白米。舂太久,人下来时,几乎站不稳,行路趔趄。踏碓声声中,黄杰妹的三儿一女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长大。

  村里多数踏碓已“作古”

  随着田地逐渐湮没于城市的发展,踏碓也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村里大多数人家的踏碓在岁月中流失,成为历史“古物”,黄杰妹家的却被当做宝贝珍藏于小院的杂屋中。如今,58岁的黄杰妹不用穿梭于田间地头,而制作传统食品成为她生活的新点缀,踏碓随之有了新的工作岗位。比如,用于磨粉。按照上沙的传统,冬至、清明等节气或节日是品尝茶果的好时节,茶果制作中的磨粉这道环节如有踏碓相助,出炉的茶果味道更加香酥可口。忙不过来的时候,黄杰妹会从香港直接购买糯米粉,只要得闲,她必定将购买的糯米放置于臼窝中,让它们在碓头一下下的撞击中,变身为细软可口的糯米粉。

  黄杰妹是村里制作传统食品的好手。茶果、米饼、松糕、手粉、大油泡……逢年过节、添丁等,左邻右舍经常被她邀请过来帮手,前来“学艺”的邻居们见证着农耕时代的遗留物——— 踏碓的发扬光大。

  “踏碓磨出的粉好吃。”日前,邻居袁莎莎为南都记者现场演示踏碓的使用,将糯米放入石臼中,用踏碓磨成粉。伴随着碓头一上一下,黄杰妹的小院里充满欢声笑语。若问踏碓几多岁,黄杰妹会笑着摆摆手,从她嫁过来做媳妇开始,它就伴随她一起劳动和生活,这踏碓的年龄她还真不清楚,她只知道“是祖上传下来的”,自己打算继续传下去。

  ■ 启事

  南都邀您来晒宝

  一弯勾玉,一对鎏金耳坠,古人喜欢在清风明月下摩挲祖传珍宝。不过孟子说得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秀场》版广下英雄帖,邀请您来晒晒养在闺中无人识的传家宝。若您是慧眼有缘人,还有机会获得“寻宝猎人”神秘大礼。欢迎拨打本报热线83325000,或发邮件至nanduxiuchang@ 163.com提供线索。

  专题统筹:南都记者 文婷 梁瑜虹 专题采写:南都记者 朱菂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