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在农场里负责管理的大多是当地村民。
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开心农场”越来越多,租一块儿地,从附近的村子里雇人为自己种植蔬菜、养殖家禽,既保证了食品来源的安全,又在田间地头采摘时愉悦了身心,可谓一举两得。而与之相对应的,如今还出现了不少开办现实版“开心农场”的银行、高校以及民营企业等,它们纷纷在城郊租上一块儿或大或小的土地,形成自供或特供食品基地。生产的蔬菜既可以保证职工食堂的供应,还能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甚至有的酒店餐饮企业,专门使用自己种植的蔬菜烹出美食端上餐桌。
那么,种菜的成本究竟高不高?这些“直供菜”又是如何种出来的?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探访。
成本
“种菜要比买菜贵10倍”
重要的是,这些菜是纯绿色产品,可放心吃
天气暖和了。每到周末,在青岛某银行上班的张先生,就会开车拉着老婆孩子到自家的菜园里干活。
张先生家的菜园位于即墨市鳌山卫镇孙家白庙村的豹山开心农场里,菜园只有一分地大小,是他花1000元钱跟村里的青岛白庙芋头专业合作社租来的,地头上还插着一块制作精美的木牌,说明这块菜园的归属。张先生说,食品安全问题经常见诸报端,于是,他和其他20多名同事一拍即合,到这里租了3亩地自行种菜。
和张先生等人不同,李沧区九水路居民李女士虽然也是这个农场里的“地主”,但她属于“单干户”。去年春天,她在这里认领了一分地,种上了韭菜、黄瓜和青椒等应季蔬菜,一家三口吃菜问题全部解决了。夏天蔬菜长得快,几乎每隔两三天,李女士就要来这里采摘一次,吃不了的,她就分给亲戚和邻居品尝。
3月31日傍晚,记者在农场恰好遇到了正在种土豆的李女士,看她干起活儿来已有模有样。“租一分地一年1000元,农场里工人负责平时的种植和管理,每次来采摘蔬菜要消耗50元钱的汽油,而采摘的蔬菜却值不了多少钱!”李女士坦言,尽管自己的做法在常人看来不划算,但节假日带着孩子来农场,能让孩子认识很多种庄稼、蔬菜 ,了解庄稼和蔬菜是怎么生长的,一家大小在种地时还能锻炼身体。最主要的是,自己种的菜是纯绿色产品,黄瓜等蔬菜用手擦擦或水冲洗一下,就可以放心地吃,“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在城阳区夏庄街道冷家沙沟村租地种菜的廖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市区去一次自家的菜地,需要消耗60元钱的油,加上租地和雇人耕种的费用,在郊区种一块儿菜园的收获,和支出的费用相差悬殊,“种菜的成本比买菜贵10多倍”。但由于大家选择的菜园基本靠山临海 ,风景独好。在风景区里种菜,菜地几乎没有受到工业污染,既能保障蔬菜安全,还能释放心理压力,也是一种难得的休闲。
福利
公司食堂吃的“特供菜”
不仅食堂里吃,有的单位还会发菜给员工当福利
记者了解到,除了崂山区北宅街道、城阳区夏庄街道和即墨市的鳌山卫镇外,这样的农场、菜地,在青岛近郊和一些偏远的村庄还有很多,很多市民也成为了“假日菜农”。不仅如此,如今,很多单位也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之中。不过,这些单位通常只是负责采摘,至于菜园的打理,他们都是交给周边的村民来做。
当蔬菜采摘回来后,或供应单位食堂,或发给员工带回家吃,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不过,也有一小部分单位直接把菜地分成小块儿,组织员工进行耕种,收获的蔬菜归员工所有 。如今,在冷家沙沟村及北宅等地的一些出租菜地里,很多菜地都是企事业单位租来种菜的。
记者了解到,青岛红冠鞋业有限公司就在鳌山卫镇租用了10亩地,在此种植的蔬菜全部归员工食用。
据悉,该公司有百余名员工在食堂吃饭,每天需要消耗200斤蔬菜 。以前食堂采购需要绞尽脑汁,换着花样买菜,来满足大家的不同口味需求。有时,市场买回的蔬菜明显有农药残留,让采购人员十分无奈。于是,从去年春天开始,该公司开始租地种菜,以保障大家吃上“放心菜”。
为了满足大家的口味需求,公司每季蔬菜种植前,都要征求员工们的意见,尽量满足多数人的要求。为此,他们采取条块儿分割的方法,保证各种各样的时令蔬菜都有一些。
据该公司负责后勤管理的乔先生介绍说,菜地种植的蔬菜基本能满足食堂供应,但他也承认,一年下来,种菜的成本远远高于从市场上买菜。“自己的菜地里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蔬菜长得慢,另外,我们每天早上去拉新鲜蔬菜,运输成本也很高。”乔先生表示,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但既然单位食堂要自己种菜吃,就必须付出代价,“权当把这份投入当作给员工的福利吧”。
监督
蔬菜怎么种可视频监督
这种“远程监督”更像是在释放工作压力
据了解,如今在青岛三区五市几乎都有一些直供蔬菜基地,而分布最多的,要数平度、胶南、胶州三市。其实,早在2000年,海梦圆大酒店便在胶州等地搞起了有机菜基地,后来,其他一些餐饮企业也纷纷种起了专供自己食用的“放心菜”。
3月31日,在即墨市鳌山卫镇的一处农场里,记者看到几名菜农正在地里忙活着。菜农孙大爷介绍说,现在是种土豆和茼蒿的季节,很多地块儿里种上了这两种蔬菜。
这里的大葱和韭菜长得都很粗壮。尤其是韭菜,就有10余厘米高。据一位菜农介绍,这里的韭菜没有用塑料大棚,也没有在上面盖草,完全是自然生长的。眼下,这里的韭菜已进入快速生长期,清明节期间就可以收割了,这样自然长成的韭菜味道会格外鲜美。
在豹山开心农场里,除了造型别致的篱笆、新颖的供水系统外,还安装着不少监控探头。农场管理人员介绍说,农场有自己的网站,而这些监控探头会把农场里的蔬菜种植、管理情况及蔬菜的长势,毫不保留地上传到网站上。
“地主”们只要打开农场的网站,就能通过视频系统清楚地看到农场里的情况。
其实,这样的“远程种菜视频系统”,其最大的作用不是帮“地主”忙里偷闲在网上“种”菜,而是便于大家对蔬菜的种植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据了解,蔬菜在种植时,土翻多深,种子撒多少及肥料用多少,蔬菜在管理时,浇水是否及时,浇水量多少,及除草松土是否及时,对蔬菜的长势及产量都有很大影响。
因此,“地主”们通过这套视频系统,可以了解到菜地的生产、管理情况,尤其是蔬菜用不用化肥、农药的情况,更容易了解到。
■花絮
菜地变会场,开会种地两不误
在闲暇时,青岛红冠鞋业有限公司负责后勤管理的乔先生,也经常去公司的菜地干活儿,或查看一下蔬菜的长势。在那里,也有他的一分地菜园。乔先生说,公司还另外租了2亩地,作为奖励分给了20名优秀员工。节假日,带着老婆孩子来菜地里干会儿活儿,晚上把鲜嫩的蔬菜端上餐桌,心里感到特别舒服。
记者从夏庄街道冷家沙沟村了解到,这里的菜地大多已被单位租走,生产的蔬菜以供应单位食堂为主。和青岛红冠鞋业有限公司一样,岛城还有很多单位把菜地当成奖品,奖励给优秀员工进行耕种。有的公司老板还把会场搬到菜地里,一边和员工一起种菜,一边开会研究问题。这里的气氛比会议室里要轻松许多,大家心情轻松有助于集思广益。
青岛一家银行在鳌山卫镇海边承租了3亩地,雇了当地3名老汉给他们种菜。他们种的蔬菜种类并不多,春天种黄瓜、韭菜、芸豆等时令蔬菜,秋天种白菜 、萝卜。由于品种单一,蔬菜“种群”大,每次收获的蔬菜都很多。收获季节,单位按时派车来这里拉菜,采摘的蔬菜食堂吃不了,单位就发给员工们带回家吃。时间一长,职工们都适应了这种福利待遇,只要一周没有发蔬菜,大家就叽叽喳喳找后勤部门“理论”。
替这家银行种菜的陈老汉介绍说,夏天蔬菜长得快,有时黄瓜每隔一天就要摘。这家银行的职工就趁周末或下午下班后,开着车来采摘。地头小路上停了一溜小车,倒成了山村里另外一道风景。而且,职工们大都带着孩子,孩子们在菜园里追逐嬉闹,甚至胡乱撕扯瓜蔓和蔬菜,令陈老汉等人感到心疼。因孩子糟蹋的是不花钱的“福利菜”,职工们并不心疼,有人甚至还对孩子们的“天真烂漫”表示欣赏。今年,陈老汉他们已跟这家银行提出要求,职工带着孩子来采摘“福利菜”时,一定要教育孩子爱护这里的东西。
■链接
“开心农场”国外也有
前不久,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在博客中披露了“国家机关自建农场”的消息。据称山东、陕西等地一些机关单位在城郊建起自己的菜园,并聘请当地农民专职种菜。每天清晨,菜农将蔬菜采摘包装,用专车送至机关食堂,中午就上了单位的餐桌,称得上“现采、现送、现做、现吃”。
谈及租地种“特供菜”的原因,最多被提及的还是“安全放心”四个字。不仅仅是机关单位 ,青岛市的一些企业甚至普通市民,也悄悄开始租地种菜,除了休闲找乐之外,图的也是一个“能吃上真正的绿色蔬菜”……
其实,这种城里人租地耕种的模式,在国外早已不是新鲜事。在西方和日本,它被称为 CSA,又称作“社区支持农业”,已发起并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当时兴起时,也是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农户联手合作产生的。而CSA 出现在食品安全危机频发的当下,更多了一分无奈的味道。
文/图记者 焦恭森(署名除外)
■讲述
城里人点啥菜我们就种啥菜
说是租地种菜,其实“地主”们只是拥有菜地的使用权,而真正干活种菜的,大多是当地农民。只要租地者交上一些劳务费,农民们就会充当菜地管家,把菜地收拾得十分“光鲜”。尽职尽责的菜地管家们,会根据“地主”要求,对蔬菜的种植品种、数量和种植方法进行规范。而“地主”们对蔬菜的产量没有过分要求 ,大家看重的就是“绿色”两个字。
租地者很少扛锄头
在豹山开心农场里,记者拔出一棵大葱用手测量,这棵大葱足有半米长。附近一块普通菜地里也种着大葱,经比较,这些大葱只有农场里的大葱一半长。菜农孙大爷告诉记者,“地主”们的承租费里包含着不菲的劳务费,被雇用的菜农伺候起蔬菜来都特别尽心 ,因此这里的蔬菜质量明显好于普通菜园里的蔬菜。
孙大爷告诉记者 ,市民从城里过来种菜,大多只是来找找感觉,放松放松心情,和出门郊游差不多。但蔬菜到了收获季节,“地主”们会来得勤一些,为的是采摘蔬菜带回家吃。也有市民嫌路远耗时,有时蔬菜成熟了也不来收,导致蔬菜在菜地里变老或腐烂,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合作社有硬性规定,不准许菜农采摘市民的蔬菜!”孙大爷说,他们只能看着这些蔬菜烂地里,心疼却无权进行处置。
想种啥发发话就行
近日,在开心农场租地种菜的市民都接到当地农业合作社发来的短信,告知大家现在是种植什么蔬菜的最佳季节,半个月后,又该种植什么蔬菜,请这些市民自己选择种植蔬菜的种类和数量。市民只要定了蔬菜的种类和种植数量,就不用再为菜地里的事担心,蔬菜种植和管理全由菜地“管家”来负责。
来开心农场、冷家沙沟村等处租地种菜的市民,多要求种植传统蔬菜品种,例如黄瓜、茼蒿、韭菜、芸豆、大葱、白菜、萝卜等,花里胡哨的名贵蔬菜很少有人要求种植。
菜农们告诉记者 ,市民对种菜的知识了解不多,何时浇水、何时施肥等都不知道,甚至没人对蔬菜产量提出要求。不过,大家都会提出一个共同要求:不用化肥、不喷农药,除了人工浇水、除草外,要保证蔬菜纯天然生长。
在这些“农场”里找遍每个角落,记者都没有发现化肥和农药,菜地边上倒是堆积了不少有机肥。菜农们表示,化肥和农药都需要花钱买,就是“地主”不提要求,他们也不会自费买来使用。
■调查
特供的放心菜是如何种出来的
同样是在地里种菜,“开心农场”模式的菜园在种植方法上与其他菜地有啥不同之处?种出的蔬菜是否真不残存农药?毕竟租地种菜尚属新生事物,多数市民对此仍感到好奇,即使是很多“地主”对上述问题也不了解。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北宅街道北涧社区66岁菜农苏名语,这位曾为城里人种过地的农民,向记者介绍了“开心农场”里的秘密。
租一分地花费1500元
崂山区北涧社区毗邻滨海大道,距离青岛市区并不远。村子里的地大多在不太高的山坡上,下地干活时不经意间抬起头,就会望见不远处的崂山山脉 。66岁的老菜农苏名语告诉记者,村里的青壮年大多进城打工,山坡上的地大多荒芜,4年前,村里开始以每亩地900元钱的价格,从村民手里回收土地并向市民出租。
“这里交通便利,景色也不错,菜地很受欢迎。”苏名语说,至今村里已租出150余块、约60亩菜地,每分地收费1500元,耕种由合作社代劳,承租者不用亲自干活,只管坐等收获就行。合作社组织了22名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老把式,来伺候这些菜地,大家就像工人上下班一样,每天需要干8至9个小时的活。
施肥只用牛粪鸡粪
苏名语老人告诉记者,平常种植蔬菜时,菜农都喜欢使用化肥。但凡是来农村承租菜地的市民和单位,都要求菜地里不用化肥和农药。因此菜农只能用有机肥作为菜地肥料。刚开春,他们就从养牛场买来牛粪,在地头晒干捣碎后施进农田里。等蔬菜叶子长出几天后,还要给蔬菜加一遍鸡粪。菜农们提前买回鸡粪,放到池子里发酵一个周,再给蔬菜追肥,这样肥料更容易被蔬菜吸收。
一般的施肥方式,多是用化学肥料给蔬菜增加营养,一亩菜地一年下来,400元左右的化肥就够用,而使用牛粪和鸡粪则要贵得多。像北涧社区的租种菜地,一亩地一年共需要三车牛粪和鸡粪,一车(小型自卸车)牛粪进价230元钱,一车鸡粪350元,这样种植成本自然高出许多,当然效果也远比化学肥料好。苏名语介绍说,化肥对农作物的作用能快速显现出来,施上肥几天,蔬菜的长势就能看出来,甚至前一天施肥,次日蔬菜就有变化。但化肥的后劲以及安全性明显不如有机肥。
“施有机肥的蔬菜产量和质量明显要好很多,有时候一株黄瓜能摘6斤,而普通菜地里的黄瓜,最多能采摘4斤;一棵茄子上会长出多个近半米长的果实,但普通方法栽植的茄子,能长出30厘米长的果实就算难得了。”苏名语说,更关键的一点,施有机肥安全环保,不会产生农药污染。
引来泉水灌溉蔬菜
为了便于蔬菜浇灌,北涧社区的菜地里拉上了一根粗水管,从5里远的山顶引来山泉水;在豹山开心农场,菜农也是从山脚下的小河里引水灌溉。
除了“喝”山泉水,这些农场的蔬菜种子在挑选时也特别讲究。为市民种植蔬菜的菜农还透露说,普通菜地在播种前,会用农药浸泡种子,以免种子遭到害虫咬噬。但他们的种子除了“长相”饱满之外,还决不允许浸泡农药,种子在母体上生长时,母体作物也绝对不能喷施农药。夏天蔬菜长虫子是自然现象,他们只能人工进行捉虫,绝不喷洒除虫剂。菜农们都说,这里的蔬菜安全且口感很好,连大白菜都可以直接蘸酱生吃。
■新闻快评
谁都有权吃“放心菜”
“开心农场”从网络走进现实,都市人开始尝试种菜、收菜的乡村生活并乐此不疲,这自然是都市人逃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和生活情趣。不过,这种情趣的背后,其实也隐藏着都市人对食品安全的深深担忧和不信任。
这种担忧和不信任,来自于他们多次被“毒食品”伤害后的无助、抗拒,算得上是一种无奈的自救。的确,当毒韭菜、毒豇豆在身边屡屡出现,当滥用化肥、农药成为蔬菜生产领域的“明规则”,当农民朋友都知道要留几分地种点绿色蔬菜留给自家吃时,作为只能去市场上买菜的城市人,想吃点放心菜,不靠自救又能如何?
这种自救所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选择“上山下乡”种菜吃的,除了一些待遇福利较好的大机关、大单位,就是一些有钱又有闲的中产阶层。来回一趟的汽油钱就够普通家庭一天的开支了,更别提那些有专人耕种照看的“放心菜”,其生产成本动辄就比市场价高出10倍,岂是普通百姓能吃得起的?
由此可见,这种奢侈的自救并没有推广意义。大家除了羡慕,每天仍只能郁闷地去买那些让人不大放心的蔬菜。在食品安全这个社会性问题面前,开心农场这类只适合少数人的“抗争”,无法让多数人效仿,也无法解决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果说,我们非得指望这种方式才能吃上“放心菜”,那可真是全社会的悲哀。
生活越来越好,对食品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这是大势所趋。但在任何时候,吃“放心菜”理应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必须予以强力保障。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要把这些目标落到实处,首要环节就是要确实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让每一块地都长出自然、安全的食物,让老百姓也能放心吃市场上的蔬菜,喝市场上的牛奶,啃市场上的火腿肠。只有这样,才能让城里人、农村人各司其职,让“开心农场”这样的奢侈游戏悄然退场。杨祥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