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山骨灰堂实现“电子取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6日02:04  新京报

  【服务】

  本报讯 北京大型骨灰临时寄存场所——八宝山殡仪馆所属的老山骨灰堂,已完成首轮升级改造,骨灰管理模式改为电子感应磁卡控制。

  6月,老山骨灰堂将启动二期改造工程,预计年底竣工。这是记者从八宝山殡仪馆获知的消息。

  4300格位完成升级改造

  据悉,去年启动的升级改造工程目前已竣工,完成了上部堂室骨灰寄存架加固和内部装修。该骨灰堂现寄存了1万份骨灰,上部堂室共有4300格位,已经完成了改造升级。改造前,老山骨灰堂由于使用时间长久,室内地面、墙面明显老化,骨灰寄存架陈旧。

  “主要是骨灰存取不够人性化。”八宝山殡仪馆康季坤馆长表示,原先,逝者家属办理完骨灰寄存手续后,骨灰堂会给寄存人发放“寄存证”,这是领取骨灰的惟一凭证,“比如一个大家庭只有一个寄存证,亲属想取出骨灰祭奠很不方便。”她介绍,原先有的家属丢失了寄存证,补办起来非常麻烦;或丢了钥匙,只好由工作人员“撬锁”。

  改造后,骨灰管理模式将以电子感应磁卡控制,每份骨灰配有一张主卡和最多4张副卡,市民可刷卡取骨灰祭奠。此外,改造后的骨灰堂全部采用计算机系统联网,每份骨灰“档案”都被记载在系统中。

  年内下部堂室改造竣工

  由于二期改造工程将“升级”下部堂室,5月31日前,在下部堂室存放的骨灰将开始办理移存手续,全部转移至上部堂室。超期未办理移存手续的,骨灰将被转放至其他寄存室存放。

  下部堂室的二期工程计划6月1日施工,预计年内完成。届时,骨灰堂(除东、西屋少部分骨灰架外)将全部改为电子感应磁卡的新型取灰模式。

  老山骨灰堂最多时曾存放了四五万份骨灰。康季坤表示,目前由于殡仪馆、墓地的分流,骨灰总量有了明显减少。按照目前骨灰堂的规划,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1.5万份为最高容量,“近一两年周转上是没问题的。”

  ■ 探访

  墙绘浅色浮雕减轻家属压抑

  昨日,改造后的老山骨灰堂内,上部堂室已装修一新,墙上绘有浅色浮雕。“主要展示一种生命的轮回。”康季坤称,浮雕中的梅兰竹菊就展现了季节的轮回。她表示,环境的美化,有助于进入骨灰堂内的逝者家属减轻压抑感。

  改造前,骨灰堂整个通道都“挤”满了骨灰架,过道狭窄拥挤。现在,上部堂室分出了数个区域,“让”出了通道。每个区域内设置的骨灰架都分为9层格位,格位表面以白色框配金色花边。格位显得大了些,也美观了。

  骨灰堂格位架最初采用的是木头质料,后来改成塑料、铝合金。现在,骨灰寄存室内已全部更换成由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的新型骨灰架。在骨灰架两侧的墙上,标有蓝色“感应区”。“市民可以刷卡,每张卡的芯片上都记载了逝者的姓名等身份信息,形成一个‘档案’。”康季坤称,逝者家属在相应的感应区域刷卡后,格位上的电子门锁将自动开启,供家属取出骨灰盒祭奠。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温薷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