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6年英德大战的门线疑案,到2010年世界杯上兰帕德的进球未判,再到近日切尔西同热刺时的误判进球,一次次门线悬案成了国家队、俱乐部及球迷口诛笔伐的对象。也许是迫于压力,此前一直采取强硬态度的国际足联(FIFA)妥协了,他们宣布将正式启动门线技术测试程序。就像网球场上“鹰眼”技术一样,足球场上也将有精密科技了。
在5月3日的第125届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IFAB)股东大会上,股东们一致决定将对门线技术(GLT)实验做进一步的研究。IFAB任命国际足联对目前的技术手段进行进一步评估,他们根据IFAB在2010年10月份提出的规则制度而进行独立测试来确保该技术的准确度,并考察不同技术供应商的系统的性能。国际足联将邀请对此感兴趣的门线技术供应商来参与进一步的测试。
测试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将从今年9月份到12月份,每家供应商的系统将在白天以及有照明的夜晚对足球进行进与不进的甄别。具体说来合格的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条件:第一,进球必须能反馈到裁判携带的手表上,自动产生振动及视觉信号;第二,信号范围要对球场全面覆盖;第三,任意球射门的识别度要达到100%;第四,静态精度检测在第一阶段至少要达到90%正确识别率;第五,动态精度检测在第一阶段至少要达到90%正确识别率。
只有达到以上五个标准的供应商才能参加第二个阶段的测试,这一阶段测试将从2012年3月份持续到6月份。他们将测试系统面对更多突发状况的可靠性、信号传输质量、不同天气条件和不同草皮状况下系统的可靠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这其实并不是国际足联第一次提出引进门线技术,早在去年十月份他们就曾在IFAB的经济会议上提出进行门线技术测试。从去年十月提出到现在确定实施,这一拖就是半年。可以看出,该测试是按照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标准进行的,也许我们能在2014年看到门线技术出现在球场上。钟河
1966年世界杯决赛
受害者:西德
悬疑指数: ★★★★★
1966年世界杯决赛在西德和东道主英格兰之间展开,双方90分钟内战成2:2平。加时赛成了英格兰赫斯特一个人的表演舞台,他分别在101分钟和120分钟各攻进一球,英格兰也以4:2获胜。不过倒数第二个进球一直到现在仍争论不休,成为世界杯历史上最大的疑案之一。当时赫斯特的劲射打在门楣上反弹下来,是否已经越过球门线从当时的慢镜头来看难以分辨。(图①)
2010年世界杯
受害者:兰帕德、英格兰
悬疑指数: ★★★★
2010年南非世界杯1/8决赛,英格兰VS德国。第39分钟,1:2落后的英格兰发动进攻,跟进的兰帕德凌空挑射,球击中横梁后弹入大门,看到球进后,兰帕德满以为扳平了比分,但乌拉圭主裁判拉里昂达竟然示意比赛继续进行。慢镜头显示,球足足越线了近半米!(图②)
1999年奥运会预选赛
受害者:中国
悬疑指数:★★★★★
1999年悉尼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9强赛,中国国奥队客场迎战韩国国奥队。韩国队右路斜传门前,申秉皓禁区内头球攻门,皮球打在横梁后砸在门线弹回被陈东得到,然而边裁示意进球有效。
晓新
链接>
足坛著名冤案悬案
图①
图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