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玉门5月13日电 (杜海涛 韩虎 贾爱华)初夏时节,甘肃玉门市干海子候鸟自然保护区千亩湖面波光粼粼,芦苇等植被绿意盎然,各类候鸟随风翻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干海子位于玉门市花海镇,1万亩的候鸟自然保护区,曾栖息着珍稀鸟类26种,其中候鸟19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规定的候鸟13种,周围还有45万亩沙生植被,有过碧波荡漾、飞鸟翔集、绿荫如盖、黄羊狂奔的美丽风光。上世纪90年代,由于干海子上游流域超采地下水、过度开荒、引水灌溉、气侯变化等原因,1998年彻底干涸,致使所有的鸟类迁移他处,境内的北石河河床裸露成荒草地,两岸天然植被遭受干旱逐渐干枯,红柳成片死亡。在干海子周围,45万亩天然植被急剧退化,风沙肆虐。
由于河西走廊是中国北方地区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而该保护区又是这一通道的必经之地,每年都有大量的鸟类在这里停歇、繁殖、育雏、越夏。彻底干涸的干海子,引起了甘肃各级政府及水利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抢救性保护干海子候鸟自然保护区及周围天然植被,玉门市于2003年正式启动了干海子自然保护区输水生态恢复工程,由甘肃省疏管局每年从赤峡水库放水1500万方,向干海子人工注水,该工程先后疏通河道180公里,截至今年4月,甘肃省疏管局共计输生态水约1.6亿立方,年均2000余万立方,干海子共计输水2.1万立方米,开挖、疏通输水河道35公里,修缮、加固拦水坝6个。
经过多年连续跨流域输水,给北石河沿线的天然植被及其生态环境带来了可喜变化,沿途可以看到输水河道两侧的红柳种子发芽扎根了,水流所到之处,枯死的红柳等植被迸发出勃勃生机,水面逐渐恢复扩大,引来了久违了的迁徙候鸟,输水沿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
目前干海子蓄水面积达1300余亩,鹅喉羚、红隼、天鹅等国家一、二级野生动物和候鸟又开始在干海子迁徙、繁衍。随着输水工程的持续进行,干海子“碧水连天、候鸟翔集”的景象得到重现,保护区附近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