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启汉:工运“纵火队”队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3日01:55  新京报

  

李启汉:工运“纵火队”队长
李启汉
李启汉:工运“纵火队”队长
李启汉在小学和中学的遗墨19卷,作文278篇。
李启汉:工运“纵火队”队长
李启汉在工运方面表现出巨大能量,他率先打入青帮,多次组织大型罢工,1927年被国民党杀害,时年29岁。插图/于祖培

  李森,李启汉的另一个名字。这是妹夫邓中夏为他起的化名。

  那是1924年10月13日,李启汉刚从狱中出来,两年零四个月的监狱生活,让他形容枯槁,发蓬如草。邓中夏感叹道,“坐牢最早最苦的同志要以李启汉同志为第一人。”

  此后,邓中夏建议他改名。他说,“你从狱中出来,头发长得像森林一样,不如改名李森,同时也表示我们工人阶级像森林一样,无限众多和无限生长。”

  李启汉入党后,一直从事工人运动,想通过改名,让身份更隐蔽,让生命更安全。

  但他不知道,自从入党后,他就被上海工部局等严密监视。工部局的《警务处日报》这样描述李启汉的身份,“煽动分子”、“工运领袖”、“著名之中国布尔什维克”、“陈独秀的跟随者”。

  他被捕接受审讯时,外国陪审官曾说,“被告生平唯一的职务似乎就是到处制造纠纷。”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3天后,李启汉在全国总工会宿舍内被捕。短暂审讯后,他被秘密枪决,投尸大海,时年29岁。

  打入青帮

  上海卢湾区南昌路——曾经的法租界霞飞路,100弄6号是幢两层石库门楼房。门口挂着牌子“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旧址”。

  李启汉1920年到上海后,就住在二楼亭子间。他个子瘦小、面容白皙,发言时口齿伶俐,很能抓住问题重心。

  “一大”代表包惠僧对他印象很好,在他回忆中说,“我们可以说是一见如故,我的年龄比大他四五岁,他常用上海人的语调叫我‘阿哥’。”

  这是李启汉的天分。他走南闯北,练就一口南腔北调。

  他是湖南人,1920年跟随毛泽东,闹学联来到北京,要求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由此结识邓中夏。不到半年时间,他就会用带着湖南土腔的北京话跟人聊天。

  邓中夏跟他讲述了很多马克思的理论。随后,在邓的建议下,李启汉来到上海。

  1920年,李启汉入党,开始着手建立工人补习学校,但学校常遭到帮会破坏。

  上海的各工厂、工场中,都有地方性帮会。因为工人怕被敲诈,总想找保护伞,所以他们不归杨即归墨。

  其中势力大的要算青红帮,每个角落都有他们的组织。尤其是青帮,是上海的地头蛇,无论是公司企业,还是里弄摊点,没有青帮的关系,那就一事无成。

  “一大”后,上海成立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工运,但如何处理帮会关系,成为棘手难题。

  包惠僧回忆中说,劳动组合书记部曾想派人分途打入青红帮,“但我们的同志都是学生出身,如果要上台讲话作报告,写文章搞宣传,倒有的是人,如果要到青帮去拜老头子,到红帮里去做小兄弟,那真是没有那个耐心,而且也不容易找到这个门路。”

  李启汉找到了门路。

  他在车袋角工人补习学校,认识一女工,同她处得很好。她是青帮的,由她引荐,李启汉顺利加入青帮。

  入帮后,李启汉的活动范围从小沙渡的纺织厂,发展到杨树浦的各个纱厂,甚至发展到浦东的灯罩厂,他到处都得到同帮人的照顾。

  1921年,上海党小组筹备“五一”纪念活动。李启汉担当发起人。活动前一天,巡捕突然包围筹备处。李启汉躲避不及。但他用流利的上海话同一名与会代表聊家常,又装作毫不在意地答复巡捕的询问,然后趁其不备,寻机溜走。在场的包惠僧,为他圆通机警,深为折服。

  五一那天,有万余工人,分赴两地,参加集会,会上工人发言踊跃,最后在“劳动万岁”的口号中,集会顺利结束。

  组织工运,四处“纵火”

  1921年7月,上海英美烟厂发生罢工,起因是洋监工亨白尔见工人偷吸香烟,便拿木棒敲他们的头。加上平时被严酷剥削,烟厂8000余工人,如潮水般冲出厂门,罢工停产。

  罢工后,工人们变得进退两难,不知如何继续,甚至有人提议,到神庙求签问卦,若得“上上签”,则继续,不得,便另觅出路。

  此时,共产党正召开“一大”,闻讯后,派李启汉深入工人中,领导罢工。

  李启汉有一种本事,他能将复杂的资本论,讲得通俗易懂。他告诉工人,他是来帮助他们讨债。他说,为什么你们日夜劳动,还吃不饱肚子;为什么资本家不干活,却越养越肥。那是因为,他们剥削了你们的血汗,欠了你们无数的债。

  李启汉借机瓦解厂内的帮派,号召所有工人团结,要求厂商加工资、减工时,并且罢工期间工资照发。

  工人们心里没底,担心要求太高,砸了自己饭碗。

  李启汉安慰说,“我们罢工一天,每人只损失两三角工钱,烟厂资本家却要损失好几万,他拼不过我们。”

  罢工持续20多天,烟厂损失百余万元,厂商最后妥协,基本答应工人要求。

  半年后,李启汉再次施展身手。

  因不满外国资本家剥削,香港3万海员罢工,致使食品、生活物品断绝,香港顿成“死港”。资方要求上海代理人桂阿茂,火速招工,送往香港。

  1922年1月30日,李启汉等人赶往吴淞路桂阿茂住处,提出警告,“你如敢破坏香港海员罢工,便是工人的死敌。工人群众决不会宽恕你。”

  随后,李启汉等以“有恐吓行为”而被捕。

  桂阿茂加快招工,几日内招募了一千零四十名新工,准备即日赴港。

  李启汉交付50元罚金后,保释出狱,立即赶往码头,劝阻工人,要求他们团结,“工人不能坏工人的事”,“罢工胜利了,工资增加了,大家都得好处”。

  最后,一半海员留下,另一半登船赴港。

  此后,李启汉又领导上海邮局罢工。他还编辑《劳动周刊》,用大白话、甚至上海话“猪头山”(“笨蛋”的意思)等乡俗俚语,来宣传马列,以点燃工人们内心中的无产阶级火种。

  1922年6月1日,李启汉刚从广州开完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回到上海,忽然有人来表示要买50份《劳动周刊》,还要谈工作。

  当时在场的董锄平回忆说,下面响起敲门声,我们从窗口望去,看到来人,穿着长袍,一副流氓相。张国焘要李启汉下去接头,李启汉下去后,故意讲话的声音很大,表示情况不好。我和张国焘就翻墙从隔壁跑了。李启汉被抓去了。

  不及而立,慨然就义

  在狱中,李启汉度过两年零四个月。出狱后,他改名李森,旋即投入工作。

  1925年,李森赴广州参加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广州行,成为他人生旅途的终点。

  在会上,李森代表工人慷慨发言,“中国革命最主要的敌人只有一个——帝国主义。至于封建军阀,无论是奉系直系皖系以及其他,都不过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只有打倒帝国主义,才能打倒军阀。”

  当时他穿着一套短裤褂,胸前扣子没扣上,露着胸膛。

  在场的包惠僧在回忆中说,会后很多人同我说,现在的工人真是进步了,像今天欢迎会上讲话的那个工人的发言是如何简单明了、生动感人啊!

  李森在湖南岳云中学时是高材生,自从走出湖南后,他再也没穿过那套蓝袍黑马褂。包惠僧在回忆中说,当时知识分子到过香港广州的,几乎没有哪个不做一身洋服穿一穿。李森则很少穿洋服。

  李森平时常穿一套三个口袋的蓝色工人服,脚上一双旧胶鞋。他在广州的全部家当是,一张席子、一顶蚊帐和一条旧裤子。

  1925年6月,为支援上海五卅运动,中共发动省港大罢工。因为大批罢工工人离港返粤,李森负责安排他们的食宿等生活问题。

  在国民党左派廖仲恺的支持下,他去查封烟馆、赌馆,并借用祠堂、会馆,作为工人的食堂、宿舍。他还为回乡的工人开欢送会,免费发放车票、船票。

  至7月7日止,有超过20万名香港工人离港。他们到广州后,免费吃住,每餐三荤一素一汤。

  工运中,广州随后设立“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下设干事局,为执行机构,李森任局长。

  李森不只自己从事工运,还力劝家人投身革命。

  省港罢工后,李森动员秀才出身的父亲,出任广西钦州公安局局长。由于英国屠杀广东工人,李森父亲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一切英国货物,施行海上封锁。

  李森还将二妹夏明(原名李慧馨)嫁给好友邓中夏。

  1927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迁址武汉。邓中夏离粤。李森接替他,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罢工党团书记一职。

  1927年4月15日,榨粉街李森家忽然被包围。李森听到很紧的打门声,立即翻墙跳到隔壁。但那户人家不让躲避,他只得再翻回自己家中。

  门外警卫员和敌人搏斗。更多的敌人翻墙进屋。李森迅速穿上妻子的衣服,装作妇人。由于衣服领子低,李森的喉结露出破绽,他被抓走。

  4月23日晚,李森被押往南石头刑场杀害。

  6年后,李启汉的妹夫邓中夏,亦被国民党杀害于南京雨花台。

  妹妹夏明在回忆中说,她一直记得李启汉跟她说的那句话,“你要记着,哥哥是为什么而生,为什么而死的!”

  【人物志】

  李启汉

  湖南江华人,生于1898年,卒于1927年,1920年经邓中夏推荐来到上海,寻找陈独秀,是年加入共产党

  他貌似书生,但在上海党小组内第一个打入青帮;他的活动能量很大,上海工部局对他严密监视,并称他为“煽动分子”、“工运领袖”、“著名之中国布尔什维克”;他还能用大白话讲述马列原理,唤醒工人的无产阶级革命意识

  纪念馆

  书生与青帮

  李启汉在岳云中学时,便小有才气,其文章纵横捭阖,针砭时弊。

  但当他到上海后,完全放下书生意气,利用灵活多变的手段,结识青帮女子,打入上海青帮,为开展工人运动,获得大量群众基础。

  上海工部局1921年1月26日的《警务处日报》称,“一李姓之布尔什维克宣传家已争取到二万以上的工人支持,并企图坚持努力,直增至十万人。”

  伟大历程

  人大选举建设民主

  1953年下半年起,中国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选举热潮,对长期饱受封建专制压迫、从未真正行使过选举权的老百姓来说,这是破天荒的事。

  经过一年多普选,在21万多个基层选举单位、3.23亿登记选民中进行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566万余名,逐级召开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此基础上,共选出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其中党员668人,约占55%,党外人士558人,约占45%。

  1954年9月15日,1210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9月20日,出席大会的代表经投票表决,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明确规定,新中国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从一届到十一届连续十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申纪兰清楚记得:“1954年第一次骑毛驴到长治县,坐敞篷车辗转到太原,再转火车到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57年来,她从当全国人大代表初期只提自己身边看到的小问题,到后来逐渐关心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申纪兰说:“下至农村上至国家大事,我都要举手,要不说句公道话,还叫什么人大代表?”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方针。

  2011年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据新华社电

  □本报记者 周亦楣 闾宏 实习生 赵月若雪 江华、长沙、北京报道

  【下期预告: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李立三】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