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支付宝事件是中国式违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5日04:32  舜网-济南日报

  前天和同事谈论马云的支付宝事件,觉得这条新闻虽然没上媒体头条,却不是一个小事件。果然,昨天挺马方和踩马方已在网络上打得不可开交,把问题升级到国家金融安全的高度。马云本人,不惜两个小时越洋短信来澄清这一事件。昨天下午,马云就支付宝转让风波公开表态,称支付宝事件是媒体的“误解和误读”。

  在这个网言自由的时代,舆论的针锋相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马云对舆论反应的激烈程度有点超乎想象,两天时间内,先是越洋短信喊冤,接着打电话给他熟悉的媒体评论人,称其“不负责任的文章言论让坚守底线的阿里年轻人很是愤慨”,随后在杭州召开媒体沟通会,就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通报。

  笔者前天看过那篇让马云和他的年轻人愤慨的文字,大意是说马云以阿里巴巴小股东的身份,在没有取得两大主要股东同意的情况下,借管控之便,把属于中外合资企业阿里巴巴集团的核心资产“支付宝”低价转入自己控制的私人企业名下。尽管事件如何终结还没有定论,但评论者赞同大多数人的看法,认为马云错了,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契约原则。

  就如作者所言,这是一篇很普通的批评,类似的批评每天都能在各种媒体上见到。这种文章,以马云的做事风格和个性完全可以不加理睬。但马云在意了,这说明他觉得冤,他要大声喊出来,让全国人民和美国、日本的人民知道真相。

  按照马云的解释,只有100%内资的企业才能取得央行发放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已经授权以马云为首的管理层“调整股权结构,获取牌照”。在接下来的3年多时间里,管理层与董事会进行了无数次沟通谈判,都没有达成最终协议。如果拿不到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宝的6亿用户都将成为黑户,这对阿里巴巴尤其是淘宝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所以在上报截止期限前,管理层被迫作出了这个不算完美、但是正确的决定:先申请牌照,后跟股东谈判。

  马云错了吗?三年前雅虎和软银都不看好支付宝,经过马云和他团队的辛苦经营,支付宝如今已经成为拥有6亿用户的庞大的第三方支付系统,储存着数不清的重要安全数据,甚至成为美国政府、万事达、银联的心头“大患”。有着卓越商业头脑的马云知道未来的竞争是数据的竞争,支付宝未来的价值不可估量,所以无论是从商业价值还是个人情感,马云都不能接受它变成董事会犹豫不决的牺牲品。按照中国人的做事方式,只要结果是正确的,手段并没有那么重要。换句话说,支付宝换得了牌照,雅虎和软银不都是受益者吗?而且马云已经表明了谈判态度:“我每天把门开着,等着谈。我没有谈判大限,今天大限在他们那里。”

  对,一切行动都有利于支付宝的发展。但是外方股东怎么看待这件事?到底是马云为了支付宝的发展而违背契约,还是为了个人利益借机转让股权、逼迫股东签署城下之盟?大概很难看得清楚。尽管马云一直表白阿里集团的利益远远大过整个支付宝的利益,自己做事始终坚持100%合法、100%透明并且可以让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但是马云这次的表现让人看到了中方管理层在“非常时期”的“非常规”手段,作为外方股东,是咽下它还是吐掉它?

  单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马云的决策是正确的,我们理解马云理直气壮的转股行为。但是,所有的商业合作都是利益合作,契约是保证各方利益的重要制约手段。支付宝股权谈判之所以多年没有结果,主要原因是外方对中方缺少信任,这也是为什么两大外方股东一定要坚持对股权进行协议控制的原因。如今,外方的担心终于变成了现实,这让国际上如何看待中方的商业信誉?笔者认为,作为现代商业文明和商业道德的标志,当契约关系存在的时候,守约比获利更加重要。为了获利而破坏契约,就是放弃了自己的商业信誉,破坏了商业道德。在这个问题上,马云赢了市场,输了声誉。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