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斗蛐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1日08:15  南方都市报 微博

  

斗蛐蛐

  

斗蛐蛐
一位村民在秀自己的蛐蛐。

  

斗蛐蛐
大小不一的蛐蛐罐上印有斗士的图案。

  

斗蛐蛐
观看斗蛐蛐的村民背后,一只鸡在战盘上寻觅战败遭遗弃的蛐蛐。

  

斗蛐蛐
两只蛐蛐在战盘中。

  

斗蛐蛐
操场上斗蛐蛐的村民头碰头。

  

斗蛐蛐
村民把蛐蛐从笼子转移到战盘上。

  

斗蛐蛐

  适合老年人的娱乐,不仅仅有桥牌、有社区舞蹈,还有斗蛐蛐。在东莞寮步镇的长坑村以及莞城区的北隅社区的老年人都有斗蛐蛐的传统。每年9月份过后,秋高气爽,正是斗蛐蛐的时节。

  每天下午3点左右,长坑村的老年人大多会在村委会旁边的大榕树底下聚集。老人们小心翼翼地手捧着各式各样的罐子从村里的不同方向走来,边走边细心察看罐子里的东西。你如果想象他们是来下棋、唱粤曲或是玩桥牌的,那你就错了。

  年过六旬的伍伯说,罐子里装的是蛐蛐,他们是来斗蛐蛐的。自打他懂事以来就看到村里有老人斗蛐蛐,斗蛐蛐这一活动在村里已经有一定的年头了。“来玩的都是老年人,年纪大了,在家呆不住,出去又没事可干,只能自己找乐子了,斗蛐蛐就是其中一个乐子”。

  大热天全副武装为蛐蛐

  老人们说,这些蛐蛐都是他们自己上山捉的,因为抓的地方不同,蛐蛐的名字也就不同。“蛐蛐分为很多种,有东莞蛐蛐、从化蛐蛐以及连南蛐蛐等。”而寮步长坑村的蛐蛐多是老人们从黄旗山以及大岭山镇内的山头抓来的。老人们说,每年夏天是蛐蛐的繁殖期。

  老人们一般都是晚上7点半左右去,用电筒把蛐蛐从草丛里照出来,然后用竹筒把其罩住。运气好的话,一个晚上可以抓到上十只,运气不好的话,一个晚上连一只都抓不到。“更不走运的话,还有可能会被杂草划伤皮肤”。为此,老人们在炎热的夏天不得不全副武装。

  蛐蛐的最佳生存环境是28摄氏度,回到家中后,老人们要把蟋蟀放在15瓦的灯泡下。因为最后参与决斗的是雄性蛐蛐,老人们将抓来的蛐蛐带回家后细细辨认,一旦确认是雌性蛐蛐,第二天会将雌蛐蛐放回山林。“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玩乐,影响了人家繁育后代”。

  罐养40天为“出赛”

  74岁的陈伯说,不管捉回来的蛐蛐是肥是瘦,达到40天就可以打了。但这40天可谓是尽心尽力的40天。“首先为了防止蛐蛐打斗,必须分开养殖,所以捉回了多少蛐蛐,就得准备多少个木制或者陶制的罐子”。而且每天还要照料蛐蛐的吃饭和喝水。

  蛐蛐的主要食物有豆类和小米,它的食量很少,一天大概吃四粒饭左右,还要喝水。“要精心照养40天,就像是在养孩子一样,看到它们慢慢变胖,心里喜滋滋的”,陈伯说,在罐子中圈养了40天之后,蛐蛐就开始有战斗的欲望,开始大打起来。

  但并不是所有的蛐蛐都会被主人挑选出来去“战斗”。老人们说,一些声音叫得响亮、壮实的雄性蛐蛐才会从众多蛐蛐中脱颖而出,到球场“出赛”。更直观地说,那些头大、腿大、触须直,是评判蛐蛐善不善斗的最为直接的标准。“几十只蛐蛐里找到两三只就不简单了”。

  不管东莞蛐蛐、从化蛐蛐,能斗的就是好蛐蛐

  在两只蛐蛐比赛之前要比大小。在选定两只大小相近的蛐蛐后,老人一般会先用毛扫在蛐蛐背上扫上几下,让蛐蛐兴奋起来,随后再将两只蛐蛐放在大的斗盆里进行决斗。老人们围在一起,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不时喊出“上去咬它,上去咬它”。现场气氛紧张。

  罐子外的紧张气氛很快被带到罐子内,两只蛐蛐变得怒气冲天,一边摩擦翅膀,一边发出唧唧声。随即,一个猛扑,大战开始,头、脚、触须,两只蛐蛐不停地旋转身体,变换方位撕咬对方。此时,老人们围在一旁,鸦雀无声。一两分钟后,落败的蛐蛐夺路而逃。罐子里,获胜的蛐蛐昂首挺胸,罐子外,获胜的老人欢呼雀跃。

  陈伯说,在比赛中斗输的蛐蛐将会被遗弃,而胜的将会被封为将军,继续被养着、参加比赛。但是蛐蛐号称秋虫、百日虫,它的生命是有极限的,一般蛐蛐在北风来的时候就会随着气温的下降而渐渐死去。老人们只得来年相约再战了。

  摄影:南都记者陈奕启

  采写:南都记者何永华

  征集令

  记得将你的国庆假期用照片写成日记,与我们分享每一天的心情。

  请关注“南都视觉”新浪官方微博。“照相莞”投稿邮箱为nddgzxg@163.com,来稿请写明拍摄时间、地点和简短说明,并附上联系电话和身份证号,请勿一稿多投。请凭见报作品和身份证到东莞市南城区鸿福路中盛商务大厦6楼领取稿费。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