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号称亚洲最大业内领军的影视城两年前向企业转制 负责人称影视基地行业成本太高恐仅1%能盈利
离北京不到60公里的涿州影视城,央视四大拍摄基地之一,始建于1990年,号称是亚洲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亦曾在国内第一波影视基地建设热潮中扮演领军角色。如今,数百亿元资金决战上百家待建影视基地掀起新一波建设狂潮,而涿州影视城却正在独自经历从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的阵痛。它的痛楚与自省,恰恰为冷静审视这一行业提供了重要而特别的视角。
文/图 本报特派涿州记者李颖
闫诚彬是涿州影视城的副主任,负责经营。但转制两年来,他仍然无法掌握这家现代企业必须明确的核心数据。奋战8年,他觉得涿州影视城始终没有找到准确的定位。尽管近年来影视基地建设突飞猛进,各路资金蜂拥而至,目前业内资本形式、运营机制五花八门,却仍然是无序发展。
昔日:邻近北京曾是优势
沿京港澳高速驱车向南,出京后走第一个高速口一路向东即可到达涿州影视城,行程不过1个小时。影视城位于涿州码头镇。穿镇而过的公路路面不平坦,路两边有在建的高层住宅、高尔夫球场以及一个别墅区。影视城就在路的尽头。附近有影视器材租赁的店面,大概是淡季的缘故,都紧锁大门,最常见的是可供剧组住宿的快捷酒店的广告牌。
影视城里,道路整洁,到处可见汉、唐以及明清等各式建筑。铜雀台北面的城楼已被拆掉,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施工。偶尔可以看见零星的游客经过。
离北京近是涿州影视城的优势之一。今年年初,制片人李国文就刚到这里采过景。他说,北京市内怀柔、大兴等区都有影视基地,环北京也有河北易县、涿州影视基地。“涿州的服务很好,离北京近,场景怎么摆都可以。”
“去年在没有控制古代题材拍摄的情况下,我们接待了60多个剧组。”闫诚彬说。
体制:是束缚也是保障
然而,几年下来,涿州影视城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有点冲劲儿不足。”闫诚彬说,影视城想搞创收,但是却在体制内屡屡碰壁。比如想吸引更多的游客,难免要给导游一些“票提”(提成),但是体制下的财务制度根本不允许这样做。
对涿州影视城来说,事业体制一边意味着诸多束缚,但另一边也提供了较充裕的保障。每年,影视城都能够获得800万元的差额补贴。“2200亩地,每年水电暖以及人员维护等费用就要1000多万元。能够保住这种收支平衡就已经很不错了。”此前有报道称,这些年来,涿州影视城一直亏损运营,每年的门票收入并不能维持正常的运营。这时,来自央视的补贴就显得尤为重要。
困惑:转制后谁来牵头
两年前,刚拍完新《三国》,涿州影视基地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改制——全部按照企业经营,自负盈亏,以往的事业编制没有了。央视将3年的差额补贴共计2400万元一次性注入作为企业资本。有消息称,补贴金额可能提高到4000万元。与此同时,涿州影视城也改名为中视剧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然而,改制并未像闫诚彬设想的那样美好,他碰到了新的问题。
“现在土地以及地面上的建筑等这些固定资产,都属于央视。名头不是我们(影视城)的。但我们每年却要拿出很多钱维修。如果我们现在想建一个新景,但地都不是我们的。我们怎么建呢?建了之后又是谁的呢?如果我们现在想融资,又拿什么和人家合作呢?”闫诚彬说,“当年拿地时我们还是事业单位,土地是公益性质,如今已经改成企业,土地是否要重新走招拍挂的流程?是否要按照企业缴纳土地各种费用?”
除此以外,企业的运营方式、管理机制以及人员的思维观念也尚未完全改变。比如,闫诚彬很关心企业的经营数据,但是现在连每个月或每季度看到财务报表也不可能。
闫诚彬说,影视基地和地方政府像是谈恋爱的男女,要相互了解,相互融合,才能够感情美好。一方有愿望,另外一方也要呼应才可以。“地方政府是有发展的良好愿望的。”但他对涿州市在文化发展方面的思路并不清楚,“这边也有开发区,但偏向工业。”
记者在实地走访时看到,影视城在当地的确显得“孤零零”。除了附近一些餐馆、旅店和影视设备租赁等店面,很少能见到与影视城有关的、醒目的标志标语等。
观察:影城难独立运营
闫诚彬多年来一直关注影视基地的发展模式。他曾表示,国内影视基地有10%盈利都是乐观的估计,实际上只有1%~2%可以盈利。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许雪峰也认为,一些影视基地的建设缺少严谨的立项审批,属于盲目跟风追潮,很长时间没有影视剧制片商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
“去年,电视剧集产量有7000~10000集,我估计其中也就1500集左右能够挣钱,而且能盈利的要不是有播出平台助推,要不是有国有资金支撑。”闫诚彬说,影视基地是一种被动经营,处于生产链条的最低端,无法控制剧组数量、题材,只能通过建景,以便适合不同类型的拍摄。“一个产业要形成产业链,影视基地很难成为独立团体运营,应该在影视集团下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