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施晨露
在电影节的9天时间里,集中观赏来自世界各国的300多部电影,对申城影迷来说是年度饕餮大餐。今年是电影节19年历史中,放映影院、片目和场次最多的一届。为了9天28家影院的800多场放映能有最精彩而安全的呈现,从邀请各国参展片、收集拷贝、字幕翻译、排片、运输和传送拷贝再到放映,影展前的准备长达半年以上。影展前的一、两个月以及影展9天,更是电影节所有工作人员、志愿者最忙碌也最紧张的时刻。
在9天影展即将落幕之际,记者走访电影节办公室和各大影院发现,“后方”和 “前线”依旧是忙碌的“战斗”状态。为让观众看片能尽量部部“安心”,各环节必须“严丝合缝”,800多场电影背后,“步步惊心”的故事不少。
邀片:名导名作纷纷来沪
每年电影节从上一年11月起启动报名,截至当年3月底,经过片目梳理和审核之后确定范围,一般自5月初起向各国片方寄出邀请。本着荟萃有影响力的名导名作、知名电影节获奖作品等原则,组委会还会策划一些专题影展,并向重要导演发出邀请。
今年,韩国导演金基德的《阿里郎》就属此类。金基德曾获柏林和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阿里郎》则是他自2008年患社交恐惧症离群索居后的第一部作品,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引起巨大关注。在韩国国内都鲜少参加影展等公开活动的金基德,不仅欣然答应把影片送到上海,连日来,还一直低调地穿梭在电影节的各个论坛和影院之间。他说,上海观众的热情让他惊讶,《阿里郎》不是一部好懂的电影,“在上海看我的电影的人甚至比韩国还多。”
拷贝:确认安全才可排片
每年影展,影迷们都盼着排片表能早点出炉,为了让800多场电影尽量在排定之后减少调整可能,确定拷贝到位是排片的大前提。“这也是多年工作总结出的经验,这两年,我们采用拷贝到位再排片,可能会晚到的影片就安排在影展的后期放映。”李庆阳是电影市场主管,也负责监管所有拷贝。“因为制作拷贝需要一定成本,一些艺术电影全年安排了一条‘电影节路线’,抵达上海和在上海停留的时间都是‘掐’好的。”
“迟到”的拷贝背后也有不少故事。宫崎骏监制的《来自红花坂》,起初收到的拷贝检测后发现声音沙沙的,此时已经是6月10日,工作人员又紧急商请从香港调来了一个拷贝,观众才得以第一次在身边的大银幕看到吉卜力出品。
排片:多种权衡是“艺术”
负责影展排片的王佳彦是从第一届电影节工作至今的“多朝元老”。4月初起,老王就要把影展影片“过”一遍,结合一审、二审意见做到对影片状况心中有数;5月16日起开始排片,每天早7点到电影节办公室报到,一直忙到晚11点。“排片要经过6、7稿,先确定金爵奖参赛片的观众见面会时间以及金爵奖和亚洲新人奖的评委看片,再根据影院的不同国家片目、不同片种的平衡,影片主创来沪的见面会时间等因素一遍一遍地调整。”
老王的工作台临时“搭建”在楼梯间,墙壁上贴着用各种颜色标注的影厅情况。打开排片表格,每部影片标注有审片意见、片长、拷贝到达时间、归还时间、包含导演需求在内的排片时间要求等详细信息,不同的落款注明显示了每部影片经过了多位工作人员之手才能顺利登上排片表。从去年开始,老王还尝试把同一位大师的作品或同系列的作品在一家影院连排场等方式,让影迷减少赶场之苦。网络上,影片公布信息的转发和评论量也是老王安排大厅、小厅的依据之一。“毕竟我们的知识面是有限的,要结合观众的智慧,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翻译:用战斗形容并不为过
影展的数百部外国电影,要在一个月时间里完成翻译、一校、二校,对每年30几位负责台本翻译的志愿者来说,用“战斗”形容并不为过。出于对版权的保护,所有影片的资料不能带出电影节办公室,台本组的高强度工作,往往是每看一个画面就定格进行翻译,有时候整部电影翻下来,甚至只知对白内容,对剧情全然不知。
由于影展放映的拷贝格式各不相同,换拷贝时会因为操作产生时间差,字幕都是靠字幕机由志愿者现场人工操作的,翻译时还得考虑一行字幕所能容纳的最多字数要求。意外时有发生。“比如今年有一部电影 《纽约五尖塔》,审片时一直是100分钟,放映的拷贝却是120分钟,字幕就对不上了,只能连夜重新翻译调整。”老王说,有些翻译的差错限于条件可能是不可控的,但往后,对于影迷重视的重点影片、专业背景较强的影片,也建议在翻译阶段重点关注,并请专业人士协助复查,让观众的观影体验尽量更好一些。
放映:数字拷贝的新课题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今年影展的数字拷贝数量大幅增加。往年是运拷贝辛苦,胶片拷贝一个就要20kg,但只要拷贝到位了,基本就可以安心放映。数字拷贝虽然轻了,但运输到各影院之后还需要上传服务器,所耗时间为1∶1,甚至更多,120分钟的电影至少要传120分钟。
更“要命”的是数字拷贝的密钥,“密钥相当于电脑上正版软件的序列号,一个密钥对应一台机器的一段放映时间,过期就不能再放。一旦出现问题,‘玩’的就是心跳。像美国电影《帮助》,由于调整过一次放映时间,昨晚发现密钥过期,经过连夜联系,到中午11点终于跳出了可以放映的绿灯,我们才松了口气,不会让买票的800多名观众失望了。”李庆阳说。
改进:让观众满意度更高
电影节的800多场电影,因为各种原因取消的有10多场,比率不高,但对买票的观众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望,从组委会到放映影院的工作丝毫不得马虎。老王说,数字拷贝的不断增多是趋势,影院唯有提前检查和准备,越早发现问题才能争取到足够的解决时间。有些放映上出的问题,如果更仔细、更负责地对待是可以避免的。“比如有天在微博上,我看到有影迷反映有部电影开场10分钟没有字幕,赶忙打给影院,发现是字幕机的线松了。”
作为面向观众的影展,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映规模在同类电影节中亦属少有。为让影展一年比一年精彩,让“救火”的故事更少发生,让观众享受到更多电影的快乐,今年影展落幕之际,明年的准备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