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禁令11年,非法教辅依然凶猛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5日06:59  正义网-检察日报

  魏博 李炎学

禁令11年,非法教辅依然凶猛

   在北京海淀图书城挑选“教辅”的家长魏博摄

  2001年,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布的《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规定: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购买,发行部门不得向学生征订或随教材搭售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

  2012年2月,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纠风办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

  这些规定的出台既为给学生减负,也意在治理“教辅”乱搭乱售。但是近日笔者暗访发现,这些规定对“教辅”没有任何冲击力,“教辅”仍然泛滥成灾。

  家长:给孩子买“教辅”不计代价

  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图书大厦的教辅书区,笔者看到,有十余位家长正在挑选教辅书。放眼望去,摆在家长们眼前的教辅书种类繁多,仅中考总复习资料就有《实战北京中考》、《中考模拟试题汇编》、《5年中考3年模拟》、《2012中考必备》、《中考总复习全解》等十余种,价格由30元至50元不等。

  “您在给孩子挑什么书啊?”笔者上前询问一位正在挑书的初三学生家长王女士。

  “孩子快期末考试了,来给他买点儿模拟试卷。”王女士回答。

  “学校不发模拟试卷吗?”笔者追问。

  “发是发,但要想成绩高,就得比别人做得多。”王女士接着说:“海淀区很疯狂的,你不努力怎么办,去通州区读高中吗?”

  “那有没有算过一个学期下来买教辅材料得花多少钱呢?”

  王女士略带苦笑地告诉笔者:“给孩子买‘教辅’我们不计代价,只要对孩子有帮助就行。”

  通过采访书店的导购员,笔者了解到,现在还不是“教辅”的销售旺季,寒暑假期间前来购买“教辅”的家长更多。

  学生:同学都买便跟着买

  午休时间,笔者在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遇到3位该市“八一中学”的高一学生。

  “学校现在给你们发教辅材料吗?”笔者问。

  “也不怎么发,我们都自己买。”其中一位姓黄的同学答道。

  “那你们一般买几本?”笔者问。

  “我主科每科有四五本吧,像他也就一两本。”姓黄的同学边说边笑,指着旁边的张同学说,“我们都不一样,哪科好就少做点儿,买多少本得看自己的情况。”

  姓张的同学告诉笔者:“其实做那么多也没什么用,很多题都是重复的,耽误时间。”

  “那你们觉得做那么多本教辅书累吗?”笔者继续问道。

  “累啊,其实老师也没规定必须得做多少,但周围同学都买着做,自己也就跟着做了。”姓黄的同学说。

  老师:要“精”不要“多”

  “您对教辅材料怎么看?”笔者在海淀区一家新华书店采访了一位北京市某中学教初二的姓苏的老师。

  “教辅对学生理解新内容、巩固知识点、扩大视野确实有帮助,但是不能抱着‘有比没有强’的想法购买很多本,学生根本做不过来,耽误时间还没有什么收获。要选择高品质的,其实精读一两本也就够了。”苏老师说。

  “那您会给学生推荐教辅读物吗?”笔者问。

  “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我不可能强力推荐某本书给所有的学生,那样没有针对性,效果也不会好。市场上的教辅书质量参差不齐,我一般会在家长会上,把如何选择教辅书的方法告诉家长,他们会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酌情购买的。”苏老师说。

  苏老师还表示,选择教辅材料时,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购买,最好是出自大出版社和知名编辑,还要看内容编排是否科学、难点讲解是否透彻、例题练习题是否新颖、答案是否详细,如果能配有解题思路就更好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