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秦川 报道
一段不到600秒的短片,二三线艺人与五六线导演的班底,数万元投入和流水线式后期。它们有一个艺术的名字叫做“微电影”,但本质更像是一段披着电影皮的超长广告。赤裸裸的商业品牌植入,不断调戏着观众的智商。
“刚刚火起来的微电影,正面临遭商业绑架的生存之忧。 ”多位视频网站人士坦言,出于广告主的追捧,越来越多制作公司已将“微电影”视作高级广告的代名词,在整个行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
在大片版权依旧虚高导致采购遇冷的情况下,国内视频网站一度集体将微电影视为未来营收的潜力种子。但对于还未发芽就早夭的危机来袭,这道坎该怎么过?
是“微电影”还是“长广告”
业内制作人刚子上周走进电影院后,终于对微电影失去最后一丝好感。
当年曾被筷子兄弟的 《老男孩》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他,如今只能沉默地感叹,这块昔日的草根乐土已被财大气粗的广告商集体攻陷。
刚子是去看《雨果》的,电影开始前,另一段电影预告片吸引了观众们的注意。大师王家卫亲自操刀,影帝张震和超模杜鹃主演,远赴印度皇宫拍摄外景,卡司和制作都相当华丽。但令人费解的是,男女主角似乎无酒不欢,无论情节起承转合,俩人始终都拿着酒杯拗造型。片尾一个雄浑的画外音道出了真相:原来这是某洋酒品牌投资拍摄的“百年传奇”故事。
“原来还能自我安慰说,微电影沦落为广告片是一些小公司、小团队在刷行业下限,现在王家卫这样的超一线导演都下海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刚子自嘲,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微电影已被广告“收编”。
互联网分析师苏哲有着同样的担忧。 “最近扎堆冒出的微电影中,像《父亲》、《红领巾》这样纯净的作品越来越少了。观众不是被男主角手上几分钟看一次的亮晶晶腕表闪瞎眼,就是被女主角一天换8套的服装品牌疲劳轰炸。 ”苏哲表示,不少二三线艺人也乐得接这种“微电影”,一来可以赚代言费,二来还能在个人履历中混个“电影”作品贴贴金。
作坊式流水线炮制“大作”
一部以品牌植入为盈利目标的微电影,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
拥有自己的工作室的林鹏 (化名)已经接过两个单子,他接受采访时透露,这种流水线式的作业半个月就能完成。
“通常都是广告公司来找我拍,他们有两种方案。一是为广告主量身定做写一个剧本,故事中植入对方的品牌和企业文化;二是直接从业内买不错的本子,然后找企业来赞助,等于做填鸭式广告。 ”林鹏坦言,只要稍微花点心思,插广告就跟吃饭一样简单。
“像《杜拉拉》那样的大电影里,徐静蕾仿佛时刻离不开口香糖和红茶,观众都能掏钱买票贡献过亿票房,更别提微电影这样的免费短片了,随便刷个几十万PV很容易。 ”林鹏表示,他上一部微电影的金主是某家饮品公司,所以该品牌饮料在短短5分钟影片中出现多达二十多次。“除了一小部分忠心粉丝外,正常观众看到后来肯定要骂啊,但就算他关掉窗口,这个视频也获得一次浏览量了,回头拿数据去糊弄广告主,反正这种广告很难监测效果的。 ”
在艺人酬劳方面,林鹏之前请的是一位台湾三线明星,广告公司只是塞了个红包“意思意思”,目测只有几千元。 “这种小艺人刚进大陆市场,大片和正剧肯定是轮不到她上的,拍个微电影炒炒话题,顺便和厂商搞好关系争取混个代言。 ”
林鹏表示,很多接拍微电影的艺人基本不对这种题材抱一夜爆红的幻想,大多冲着利益去,而更大牌一些的艺人往往是厂商钦点的代言人。“像霍思燕那样零片酬拍《校花》的,已经很少见了。 ”
草根拍客难向赞助商说“不”
对于愈发变味的微电影,视频网站和制作人方面都已经感受到了警钟。
筷子兄弟的肖央日前坦言,成名后感受到了当初没有的压力。 “赞助商只关注票房和金钱,很多创意和想法不得不屈从于外在的施压。 ”
刚子则在看轻之余,对同行们的苦水有更多的感触。拍部像样的微电影,成本最少也要好几万了,就算有艺术追求但也得填肚子,除了个别拍客能有幸被大公司或网站签下外,通常找赞助商是最好的融资渠道。
“但导演和赞助商之间的矛盾,从大电影到微电影都是永恒的斗争。 ”刚子表示,赞助商不是慈善家,他们更看重投资回报。 “品牌植入还是小意思,经常连剧本都要改个十来次。去年《肩上蝶》票房惨败,导演张之亮态度强硬不愿屈从投资方的意图剪片,这在微电影行业根本是不可能的,很多刚出道的小导演根本不敢忤逆金主的意思。 ”
风行CEO罗江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在有些微电影的确单纯为博眼球。 “各个视频网站制作节目的时候,大家看到的东西更多的是美女、血腥、暴力。为什么做到这样?因为这才容易拉到流量。”他认为,微电影所传播的内容应有一定的文化价值观,新媒体作为平台方也应把好关。
罗春江表示,其上一部微电影已有超过一部中等电影的播放量,还反向输出到了甘肃卫视,但并未有品牌植入。 “其实在我们接触广告主里面,大家对这个认可度是很高的,很多广告主都争着要花钱拍微电影去传播。但这个拍出来收视率还是很低,因为观众都很聪明。只有当品牌、气质、文化融合都很接近时,才能起到正面效果。 ”
视频网站叫停过度商业化
“在营销的时候必须要平衡一个度。微电影绝对不可以是长广告,否则就肯定得死亡。 ”优酷CEO古永锵如是说。
两年前,优酷一部《老男孩》播放量突破4500万,成为当年最热文化现象,并被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誉为“开启了网络电影元年”。两年后的今天,包括优酷、土豆、爱奇艺在内的视频网站纷纷开始思考如何驾驭好微电影这匹飞驰的快马。
不久前在电视节上推出微电影《遗忘》、宣传自制栏目《晓说》的优酷总编辑朱向阳表示,其实微电影回收成本的渠道并非单植入广告一条路。“大家已在尝试多元化的商务运营,包括影片发行收入、音乐收益、衍生品、版权收入等。在这个阶段,做好作品,把产业培育成熟更为重要,盈利模式不应作为短浅伤害的借口。 ”
土豆网CEO王微则认为,微电影短时间内离不开广告。“但是如果纯粹为了广告往前走,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
“举世皆狂的燥热后,终究会有一个阶段性的平静,平台、导演及客户会在这个时间段进行磨合。接下去实现团队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内容产品多元化、与电影和电视等其他媒体的联动、营销模式的丰富化……继而产生统一的游戏规则。 ”朱向阳告诉记者。
对于艺术和广告之间的矛盾,朱向阳预测,未来的微电影可能会分流,一方面向着内容方向发展,成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影视内容的一个新的行业;另一方面,向营销方向发展,成为广告业的一种新形势。
此外,也有视频网站开始考虑开辟除了微电影以外的自制战线。“微电影很有前景,但在中国的发展仍比较初级,需要经过市场、用户和自身的诸多调整、修正,现在微电影大家都在做,但是仍处在一个鱼龙混杂精品少的阶段。”近期推出《浪漫满车》、《健康相对论》、《小姐爱旅行》、《以德服人》等多档综艺自制节目的爱奇艺方面认为,自制综艺同样可以保持用户粘度,不一定非要扎堆往微电影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