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转化与还田”:让秸秆变废为宝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0日06:39  解放日报

  见习记者李茂君

  今夏,记者几次往返苏中采访发现,秸秆焚烧所致的浓烟滚滚,弥漫田野,十分骇人。前不久,从江苏到河南再到安徽,人们深受秸秆焚烧之苦,一些城市出现罕见的黄雾蔽日现象。比如,在浓烟围城时,南京黑碳成分是平时的4倍以上,大量呼吸道疾病被引发;更有甚者,秸秆焚烧影响能见度而导致多起交通事故。

  不少地方秸秆焚烧陷入“越禁越烧”的怪圈,其中原因只有一个:不焚烧,不好处理;一烧了之,成本最低。

  然而,城市是人们高密度积聚的共同生活体,大气是循环流通的,禁烧秸秆已成社会共识。出路在何?秸秆处置方法只有转化与还田,但要达到理想效果还有很多“路”要走。

  首因:农村人力凋敝

  当下即便是在主要产粮区,青壮年劳力也多选择外出打工,或花极少精力在农田,农村“空心化”愈加明显,留下的老人、妇女“被迫”成为了耕种田地的主要劳力。夏季农时紧急,从收割到下一季插秧,间隔时间往往只有10天,即使是青壮劳力也难以完成秸秆的转移清理。即使有企业回收,也因老人、妇女等精力有限,难以将秸秆打包送到回收地点,要运送,就得雇佣短工——卖秸秆的钱远不能填补油价、人力成本等带来的经济压力。

  “我们以前不烧,因为秸秆可烧火做饭、给猪牛羊铺圈,还可以喂牲口。现在青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也没有几户用秸秆铺猪圈喂牲口;乡下都用上了液化气,做饭已不用秸秆了。”南京江宁区横溪邵家村一村民如此解释“放火”的原因。

  处理:成本大于收益

  “如果有利可图,叫他烧他也不愿意。”苏北建湖县恒济镇种粮大户肖昭勤坦言,“比如我,种了300多亩麦子,现在麦子收上来了,就一把火烧掉了所有秸秆——这样最省事,也最合算。”还有,当地收割机没有切草装置,不烧掉,无法立即翻地种水稻。去年当地劝农户勿烧秸秆,辅之以每亩有10多元补贴,肖昭勤雇请了本地农民和车辆,花了几千元,“可是最后一分钱也没拿到,不知道被哪个环节截走了。今年干脆烧掉它,好歹还能落点草木灰肥肥田。”

  转化存困局。农民如何将秸秆转化、转化成什么,比技术障碍更大的在于经济障碍——秸秆转化是否合算?从苏中地区实践看,秸秆收集出售,一要增加劳动力,二要增加运输成本,按目前的秸秆收购价位,农民们觉得不划算。对秸秆加工企业来说,运行成本高也成为转化的致命伤,首因是现在物流成本太高了,秸秆体积大,一辆中型货车一次只能载800公斤,每天只能收回3吨秸秆。以去年泰州的行情为例,一辆卡车之外,要请8个工人捆扎搬运,每人每天80元工资;汽油费加汽车折旧费每天600元,回收3吨秸秆的成本是1240元,而最终生产出来的生物质燃料的卖价却不足千元。

  还田也不易。障碍主要在哪儿?“成本增高、比较效益低,是秸秆还田的最大阻力。”江苏省农机局专家孟德富分析说,夏收季节仅有10天左右,如果秸秆切碎还田,夏秋两季要每亩增加成本40-50元,“各地每亩10元的秸秆还田补贴,远远不够还田成本”。

  瓶颈:产业化处理薄弱

  江苏省秸秆机械化还田专家组首席专家陈新分析,要在短时间内清理出去秸秆,客观上要求秸秆处理达到相当的产业化水平。问题是秸秆虽然有一定的工业用途,但目前难以形成规模并产生效益。比如,秸秆可以造纸,造人工板,可以生产乙醇,而这主要还停留在理论上,“有的地方收购秸秆,用来制作草帽或者其他工艺品,但这种消耗是极其有限的。”

  4年前,南京江宁区就投200多万元建起秸秆气化站,可2个月就关门了,价值不菲的高科技设备成了摆设。表面上看是缺少政府支持,企业回报极低,自然难以承受高额的运作成本,往深处看是,秸秆处理技术水平低导致产业化效益尚不可观。我国南方地区秸秆处理回收企业数量与规模很小,根本经不起市场竞争的考验,很容易陷入经营窘境。

  北方地区相对土地开阔,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但秸秆转化投入产出比呈理想状态的企业仍乏善可陈。

  破解:政策与技术并用

  “让农民在秸秆还田中得利,需要政策的配套和完善。”常州溧阳市社渚镇某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汤芳伢说:“其实农民都知道,秸秆还田后,肥料可以少用,土质也能改良。可是,成本也确实不低。”他算了笔账:一亩麦子,从收割、切草到秸秆还田,一共需要110元,其中收割费用60元,切草10元,还田50元。而当地秸秆还田每亩补贴只有10元,亏本很大,无奈而烧。

  除了加大对秸秆还田的补贴力度,还应把切草装置这一关键装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内:“在技术装备上,要做到秸秆还田,收割机上必须装有切草装置,但这个装置得1万多元,并不在农机补贴之列;即使有了该切草装置,收割机耗油明显增大。结果是,收割机没有装切草装置,秸秆还田也就无从谈起!”汤芳伢如是分析。

  一些重点地区理应先行研究并部署治理。先应将机场、高速公路周边的秸秆转化与还田作为重点地域,在政策与技术装备的补贴上可给予优先与更大力度,而后视效果逐步推广。

  样本:推进综合利用

  徐州市泉山区陈庄村一杨姓农民,巧用秸秆种植食用菌,实现了10亩小麦秸秆可以产生经济效益7万元,在当地引发效仿。

  今年徐州市按照“1+x”破局,即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结合其他多种形式利用的模式,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3355万元的专项财政补助资金按照项目化管理,主要用在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秸秆能源化、基料化、肥料化和收贮点等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徐州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可达285.4万亩,还田率达到38.5%。

  由于先有可观财政补贴资金到位,而后村民“试着”搞起了利用小麦秸秆栽培食用菌的项目。操作方法为在麦收期间,把村民丢弃的麦秆贮存起来,粉碎后加入水、石灰、牛粪等原料,经过高温发酵后成为营养基,利用大棚接种装袋发菌,每个大棚平均产值在7万元左右,每亩小麦秸秆可实现价值7000元以上。在大户带动下,今年陈庄村在食用菌基地共建成食用菌大棚185栋,可实现年转化麦秸秆近5000亩,陈庄村现有麦地900亩,远远无法满足基地需求。这种处理方式基本实现了小麦秸秆循环利用。

分享到:

 
  • 新闻中俄否决安理会涉叙利亚决议草案
  • 体育足协杯-国安6-0 超级新援首球恒大绝杀
  • 娱乐麦当娜激情开唱 脱衣露底热辣调情(图)
  • 财经两部委:地方放松楼市调控立即纠正
  • 科技24岁淘宝美女店主家中猝死 生前常叹太累
  • 博客千万元一根的老山参 鲁迅保姆多少月薪
  • 读书一朝君子一朝臣:金正恩夺军权的猜想
  • 教育留学中介费有多水 业内人士自曝潜规则
  • 育儿幼儿园伙食太差生活老师揭家丑 微博关注
  • 健康跟Ta学第3期:冬病夏治“三伏贴”
  • 女性安妮海瑟薇短发性感搭 奢侈品网购的秘密
  • 尚品解读爱马仕“造假链”始末 白色花园豪宅
  • 星座测试你会被谁征服 爱人能满足你吗
  • 收藏中国严打艺术品逃税 徐悲鸿诞辰117周年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