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食品安全是误读还是误导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0日09:39  京华时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顾昀

  食品安全问题,关键不在于公众是否骂错了对象,而在于企业有没有充分履行责任,监管部门有没有向公众传递正确而翔实的信息。

  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举办的食品安全年会上,有关专家称,“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不少是外界误读了,其实不合格的食品并非就是不安全的”。

  不合格食品不等于不安全食品,这话没错;但不安全食品必然是不合格食品,这更毋庸置疑。专家认为外界存在误读,应是担心公众“一棍子打死”。而在我看来,这其实反映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与担忧,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有强大的事实支撑。

  食品安全问题往往由规范不清、标准不明造成。比如,某品牌奶粉汞含量异常事件,现行国家标准固然未规定婴幼儿奶粉汞限量值,但这不等于说汞含量异常不涉及食品安全。换言之,不能说吃出毛病才叫食品安全问题。就此而论,如果说公众对食品安全存在误读,“不合格食品并非不安全食品”“含致癌物质并非致癌食品”等专家说法亦有避重就轻、混淆是非之嫌。

  退一步讲,公众存在误读也和食品安全监管不公开透明有关。在食品生产环节,许多企业不仅未尽充分告知义务,还刻意隐瞒产品含有哪些添加剂。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有的监管部门不是依法惩处,反倒帮企业灭火。普通老百姓专业知识有限,加上食品安全监管存在漏洞,产生误读岂是偶然。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有段子说:“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经历那么多起食品质量风波,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有助于公众了解食品安全现状,加强自我防范。更重要的是,食品安全监管应加大公开透明力度,公众才能进一步消除疑虑,从而客观对待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关键不在于公众是否骂错了对象,而在于企业有没有充分履行责任,监管部门有没有向公众传递正确而翔实的信息。倘若食品相关法规健全,企业遵纪守法,监管部门公开透明,即便公众一时误读,想必很快也能获取真相,作出理性判断。食品生产涉及专业范畴,食品安全却涉及公众知情权。公众越是存在误读,越需要充分公开相关信息。

  相关报道见昨天B51版

分享到:

 
  • 新闻中俄否决安理会涉叙利亚决议草案
  • 体育林书豪亮相火箭 发布会规模为皮篷10倍
  • 娱乐麦当娜激情开唱 脱衣露底热辣调情(图)
  • 财经两部委:地方放松楼市调控立即纠正
  • 科技新iPad今日上市:货源足“黄牛”没戏
  • 博客千万元一根的老山参 鲁迅保姆多少月薪
  • 读书一朝君子一朝臣:金正恩夺军权的猜想
  • 教育留学中介费有多水 业内人士自曝潜规则
  • 育儿幼儿园伙食太差生活老师揭家丑 微博关注
  • 健康跟Ta学第3期:冬病夏治“三伏贴”
  • 女性罗雪娟:巨星要有个性 每克拉美钻商革新
  • 尚品大牌奥运服难逃中国造命运 好酒不坏秘密
  • 星座测试你会被谁征服 爱人能满足你吗
  • 收藏文物局去年三公支出663万 艺术品洗钱黑幕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