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双非港童”,一张让家长身心俱疲的标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1日08:39  晶报 微博

   4月26日,香港医院管理局大会讨论通过,2013年香港公立医院将停止接受非本地孕妇预约分娩,而香港私立医院明年起也停收“双非”孕妇分娩。政策落定,意味着从2001年“双非”孕妇产子可获香港居留权开闸至今12年间,将有超过18万名被贴上“双非港童”标签的孩子,今后要在香港社会中艰难寻找自己的生存定位。

   走近这些“双非家庭”,记者听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无奈和尴尬,从预约赴港生子到双城走读学童,很多“双非”家长开始身心疲惫,家庭矛盾凸显,有的家长甚至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跑回老家打听,有什么渠道和关系可以让孩子身份“回到内地”。

   赴港生子:香港“出生纸”,看上去很美

   7月15日一早,在上海一家外企做文员的洋洋(化名),带着丈夫还有婆婆,坐飞机从上海赶到深圳,在皇岗口岸附近找了一家酒店住下。还有几天,洋洋就要去香港诞下自己的宝贝女儿,她在香港北角的景东轩酒店订下一个双人床标准间。

   算下来,5天的费用6400港币,丈夫和婆婆每天往返酒店至中区山顶道嘉诺撒医院的交通费用约200元港币,丈夫每天在北角一家老饭店订购的产后滋补汤要200元港币一罐,产后出院负责接送的两地牌照车是800元港币…… “要把所有的费用算清楚,不然到了那边人生地不熟,忙起来谁也顾不上这些细节,可能很麻烦的。”和记者闲聊时,洋洋还在电脑上根据网络上“赴港产子宝典”的帖子,忙着核计着自己还有什么东西没有准备。

   丈夫于先生话不多,满头是汗的他一直在收拾着大包小裹的行李,电饭煲、保温暖瓶、消毒奶锅、碗筷和各种酱菜,很快就把客房堆放成居家模样。“公立医院早就订不到床位了,我们约定的这家私人医院在香港据说有点名气,普通香港人是住不起的,前期行政费用要4万元,住院5天要差不多7万元,加上剖腹产手术费3万元,请儿科医生陪产检查和私人医生每天巡房也要1万元,加上之前的产检、路费和住宿费杂七杂八不算都要20多万。”洋洋婆婆的上海普通话虽然语气轻柔,可说出的这笔开销时却有着显然的沉重与干涩。

   “皇岗口岸是24小时开通的,对吧?过去香港那边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打到出租车吗?我们临时办随团签证的话,最快几小时能拿到?”虽然已申请到医院的预约分娩证,但担心孩子会早产,洋洋一家选择住在皇岗口岸旁边仍不放心,还在周全地考虑着应急预案。

   为了让丈夫去办理孩子的出生纸时不耽误事,洋洋还专门把自己和丈夫名字的粤语用拼音写在资料袋上,“免得窗口叫到名字,我们都不知道,错过了就只能重新排号,花那么多钱就是为这张香港出生纸,顺利拿到手就安心了。”

   洋洋说,自己当文员每月5000的收入实属拮据,丈夫在苏州工业园做高管,年薪30万,但也只能保证家里略有盈余。“其实,花这么大笔钱来香港生孩子,对我们来说的确压力很大,孩子出生后家里的生活质量肯定下降,但考虑到香港的社会、教育、福利等都比内地好,就咬牙放弃了被别人羡慕的上海户口,跑来香港。”

   谈到孩子今后的上学问题,洋洋坦言自己也很迷茫。“去香港生孩子我不后悔,但想想以后的求学路那么不易,真的心疼他,实在不行就只能我辞工来深圳租房子陪读,或者把孩子放学后送去香港保良局托管,全家的命运可能都会因为宝宝的到来而改变。”

   产后哺育:奔波三年只是个开始

   7月16日是星期一,因距离口岸较近,粉岭母婴健康院一大早就已人满为患。操着东北、上海、福建和四川话的“双非”父母们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各自的育儿经。

   8点30分,医院护工准时开门,听到预约叫名的大人们急匆匆跑进诊室,开始给怀里的孩子打疫苗。顿时,哭声、广播声和嘈杂声让候诊室乱作一团。

   “其实我们是不满意你们这些来香港生孩子的,以前的粉岭母婴健康院不会有这么多人,现在每天都这么拥挤,环境很差,就像菜市场,姑娘(香港护士)忙到态度和服务都顾不上了,我们这里的本地人就只好去港岛或更远的地方给孩子打针,很麻烦。”香港本地人蔡小姐看到大厅里的排队长龙,和维持秩序的护工用粤语交流了几句后,只好摇头带着儿子离开,眼中却难掩无奈和排斥。

   “我是沈阳的,老婆5月份来香港生了孩子,现在每个月都要从东北飞到深圳,再租两地牌照车过关来香港给孩子登记打疫苗,一次费用要七八千元,如果不这样,以后孩子在香港入学就有问题。”戴卡地亚手表,一身名牌的王先生强调自己“不差钱”,差的就是时间。“真折腾不起了,我们全家人现在要轮班办理港澳通行证,每月都必须安排一个人带孩子来打疫苗体检什么的,这样忙乎到上香港的幼稚园要两三年的时间,想着都害怕。”

   和其他很多受访对象一样,王先生不远万里赴港生子就因为看中了香港特有的吸引力。“不只是在社会经济繁荣、物价收入比合理等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软件’的成熟度与文明度。”而记者接触的一些希望孩子返港生活的“双非”家长中,绝大部分是因为香港教育制度较好,还有一些家长就是为了让子女来港能享受较佳生活品质和医疗福利等,或为日后方便出国留学提前进行“投资”。

   香港资深妇产科医生陈志慧表示,过去来港产子的孕妇多来自广东、福建等香港邻近省份,她们一般是通过在香港的亲属接应赴港产子,主要目的多是想生第二胎。但近年来,内地赴港产子的群体已变身为教育、经济状况良好的“新中产”,他们看中的是香港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易与国际接轨的背景。

   受访的不少家长认为,如果单纯从物质方面来看,内地一些大城市与香港的差距日益缩小,甚至很可能几年后就可以反超香港,但公民素质、社会福利、法治精神、民主进程等许多方面,恐怕相当一段时期都无法与香港相比,这些正是那张香港出生纸的“含金量”所在。

   而为了这些将来不一定兑现的好处,许多父母不辞劳苦、不惜万金,把宝宝生在香港,却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将来孩子是否能够“回归香港、融入香港”的问题。

   跨境就读:不只是成长的烦恼

   每周一至周五,早晨6时刚过,福田口岸的联检大厅里就开始熙攘起来,背着书包,穿着校服,脖子上挂着过关证件的小学童们在带队老师的引领下,通过深圳边检闸口,过往香港,开始一天的课程。

   根据深圳边检部门统计,目前深圳的跨境学童人数已达1.3万多人,每天早晚深圳各口岸都会为跨境学童专门开设快捷通道。而随着近几年的赴港产子潮,估计五六年后,“跨境学童”人数将步入高峰。

   陈萍女士的儿子在香港沙田已就读小学二年级,说起自己这几年接送孩子的经历,她感觉有些身心疲惫。“为了尽量避免港人将来歧视孩子,在领取出生纸时,我特意在孩子姓名表格中填上香港方式的拼写字母,但姓氏栏上还是跟随父母通行证上的中文拼音,这样到了学校和社会,别人还是一眼就能看出不同。”陈萍说,在和香港家长接触后,她发现其实港人对“双非港童”确有歧视,一些人还在不停呼吁要削减“双非港童”的社会福利。

   “儿子现在还不怎么会讲粤语,更不了解香港的市井生活和人文习惯,所以在学校里只能和跨境学童玩,每天放学就回深圳,与香港本地孩子‘界线’还是划得很清楚。”之前为了让儿子融入香港,陈萍在沙田租住了一间每月房租16000元港币的小公寓,这几乎是她月薪的五分之四,剩余的收入也完全用于往返深港通勤,但这种“双城生活”没坚持多久就出现了问题。因为孩子的社交圈还是在深圳,所以他回到家里除了写作业和看电视,甚至不愿出门玩耍,连最近的公园和球场在哪都不知道,每天眼巴巴等着陈萍下班从深圳赶过来陪自己才出去走走,性格也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

   无奈之下,陈萍只好把自己在南山的房子出租,跑到罗湖百仕达花园租住,为的就是让孩子就读这里的港人子弟私

   立学校。“每学期上万元的学费的确价高,但能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里学习生活比什么都好,有的人会说不同文化和社会制度对孩子从小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等,这些深层次的东西我没办法多想,等孩子健康长大,再把他放回到香港社会靠自己的能力去竞争吧,我们家长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

   采访中,同样住在百仕达花园的黄爸爸,遇到的问题更是又好气又好笑。“儿子是在香港出生的,现在每天都要早早起床过关上学,看到他姐姐可以多睡又可以被妈妈开车送去上学,就很不爽一定要去吵醒姐姐,两个人经常为此在房间里打闹起来,我们家一大早开始就已经热闹得不得了。”黄爸爸说,现在儿子回家经常写错字,因为在香港学习繁体字,讲的是粤语,回到深圳和小区朋友沟通时并不顺畅,发短信都要到处问人家这个字那个字怎么写。另外,儿子每天中午下课在香港无处可去,都要回到家里,下午两点钟再过关上课,晚上放学再回来睡觉,家长每天也要这样接送四次,整个人基本就被“废掉”,根本没时间做事。

   无奈之下,黄妈妈只好辞职在家,全力照顾两个孩子。

   与此同时,“双非港童”如果生活在内地,还要面临交高额赞助费读书的成本,就算经济上可以负担,还有多次回港办理“回乡证”的麻烦。网络上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双非”父母开始抱怨面临的困难,感叹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太过草率。记者在香港采访时,一些港人也承认,目前香港公共设施与服务对这么大数量“双非港童”将来可能引发的挑战,还显得预计不足、应对不足。

   在学校教育方面,前些年因本港出现人口生育低潮,不少学校招生不满,班级数量进行了压缩调整,可随着“双非港童”的大量涌入,一些好学校学位势必重现缺口。

   “港籍宝宝”长成“跨境学童”,当初美好的“香港梦”如今引发出无数意料之外的困惑。学位紧、上学远、融入难、沟通少等等问题,使每一个双非家庭倍感忧虑。但从积极方面来说,双非儿童从小就能接触到深港两种不同的文化,视野相对开阔。同时跨境读书也能提高独立性,培养孩子的毅力。

   未来困惑:家长对教育福利等政策变化的不安

   “我们的生活圈子在东北,孩子将来肯定要跟我们回去,不会占用香港的教育资源和社会福利,家长有条件帮孩子未来可以多一种选择,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尽管之前对香港人工作负责、认真礼貌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那则“蝗虫”广告还是让马宁久久不能释怀。马宁不能理解,更对因为“双非”而使两地“口水战”升级的现象十分茫然。“我们不会让孩子太早回香港,就算回去,也是我们自己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深造,成人后担当建设香港的生力军,绝不会跑去茶餐厅端盘子就是。”

   对在香港出生的小女儿将来的归属感和身份定位,马宁这位年轻的妈妈在受访中一再表达了自己的困惑。

   采访中,很多“双非”家庭也都有同样的感受,赴港生子的政策戛然而止,那对这些“双非港童”的教育制度和社会福利等相关政策,会有什么变化吗?“孩子小时候,正是性格养成和树立价值观的关键阶段,但他们同时接触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可以说是睡在深圳,却做着香港的梦,这样会不会迷失自我?标准混淆或概念模糊?如果发现香港社会也在另眼看待他们,这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到底会有多大的影响?”儿子已经在香港读5年级的赵妈妈算是“过来人”,在她自己发问的这个问题上,她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孩子对香港和深圳两地的归属感都相对较弱。“在香港,他会觉得自己是外地人,跟班级里的其他同学有距离;回到深圳又被大家叫做港仔,可标准的粤语都说不了几句,这些时常让他感觉无所适从。”

   声音

   深圳妇儿心理健康专家张小梨:

   孩子在两种社会难找平衡点

   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张小梨认为,双非家庭的孩子在香港上学,与其他同学相处,孩子心理上自然会出现一些比较和落差,“我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不好的影响,对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树立勇气、增强自信心等方面都会有负作用。

   “客观说,相对来说香港地区民众文化素养较高,出现‘排外’的情况即便有也是极个别现象。但毕竟地区差异存在,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区别不小,孩子反复在这两种社会里学习生活很难找到平衡点,严重时甚至其特有的‘模仿’天性都会被打乱,自我塑造的结果并不理想,这样的童年,你能说它是无忧无虑的吗?”张小梨说。

   香港资深政策评论员朱家健:

   双非家庭也可以先苦后甜

   “‘双非’政策被叫停,从心理上会让很多港人高兴,因为从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厚度来看,香港的资源也很有限,‘双非港童’的大量涌入难免会摊薄这些资源,增加港人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双非港童’这个群体是香港政策框架的产物,既然容许他们出现,香港社会就要做好接纳吸收他们的准备,而开放包容正是香港特有的优势,寻求解决这些孩子求学、问病面临的问题,香港政府责无旁贷,而这个群体在内地本身很多就是精英家庭,孩子们长大后如果回归,一定会给老龄化问题突出的香港社会带来一股新鲜的活力,也承载起香港明天的希望。”香港资深政策评论员朱家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从读书开始,“双非港童”就开始承受着大于常人的压力,也更好地磨练着他们自立的能力,目前的困难都应该是暂时的。如果香港政府有所识,有所为,关注这个群体,以政策为导向,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帮助他们尽快融入香港,那么双非家庭也可以先苦后甜。

   “双非港童”家长、网友“东北香瓜”:

   后“双非”时代的双城生活: 路长愁更多

   这些被贴上“标签”的“双非港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最大的现在也只不过十岁出头,从出生开始,就注定要比别人承受更多的辛苦不易,受到异样眼光看待,已经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年后还要面对学业求职,组建家庭等诸多问题。如果回到香港,他们的语言和生活压力远远高于同龄人;不回香港选择在内地生活,他们的港人身份又毫无优势可言,反倒增加了不少生活成本。这种困惑已经开始让相当一部分“双非”父母感到压力重重,开始后悔当初的决定,后“双非”时代的双城生活,难免路长愁更多。

分享到:

 
  • 新闻中俄否决安理会涉叙利亚决议草案
  • 体育刘国梁欲2020年后告别 加索尔任西旗手
  • 娱乐刘涛斥寺庙弃子流言称没空生娃
  • 财经鄂尔多斯政府平台向民间借款缓解负债
  • 科技新iPad今日上市:货源足“黄牛”没戏
  • 博客中国好声音是否造假 四步教你挑甜香瓜
  • 读书欺软怕硬:日本为何不敢向俄要北方四岛
  • 教育高考录取划分男女线能否扶持男性崛起
  • 育儿乐扣等进口婴幼水杯正己烷超标 微博关注
  • 健康巧选安全卫生游泳馆 防晒方法的6对6错
  • 女性罗雪娟:巨星要有个性 每克拉美钻商革新
  • 尚品大牌奥运服难逃中国造命运 好酒不坏秘密
  • 星座测你通灵吗 爱情吉时 下周翻云覆雨
  • 收藏天价白金笔1支等于1套公寓 艺术洗钱黑幕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