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个英雄群体的理想之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3日05:39  西安晚报

  本报记者张更武 史佳 梁璠 于京玄

  核心提示

  他们是军人,但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手术室里。

  他们是医生,却超越在道德考验的生死场上。

  他们仁心、仁爱、仁术并重。

  他们有着崇高的信念和追求,有着精湛的医术和悬壶济世的使命;他们勇于创新,在一次次攀登医学高峰的道路上艰难探索;他们成果丰硕,无数的荣耀见证着人生的辉煌。

  医者仁心,每一次辉煌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那是一个个普通小人物的绝处逢生。命运在这里被改变了,爱在这里被升华了,来自医患之间的道德互动在看似平常的举动中闪耀着光芒,善良、诚信、厚道、担当……这些带着温度的文字形成了一个凸显人文关怀的巨大磁场。

  2012年2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四医大口腔医院院长赵铱民领衔,郭树忠、金岩、刘彦普等专家共同完成的“严重颜面战创伤缺损与畸形的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口腔界首次获此殊荣。该项目填补了口腔医学研究的多项空白,建立了四种创新性技术,即“造脸、换脸、替脸、长脸”,在自体、异体、假体修复和组织再生领域取得重要成果,为颌面缺损修复患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创立了中国的颌面赝复学,其部分成果写入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大学教科书。

  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于这所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团队,他们创造的“修补坑面女”等诸多奇迹再次被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围绕这一团队,盛赞精于专业的医学奇迹和诚于品德的道德话题正在引发人们广泛的思考,口腔医院团队矢志践行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执著再次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责任铸就王娜的幸福

  2012年3月24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合阳县马家庄乡金营村,这里是“坑面女”王娜的家。

  记者到达时间正值中午12点左右。整个村庄,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宁静而安详。

  王娜的母亲李景云和大儿子王军在家,王娜和爸爸王友仁去乡上领残疾人补贴去了。记者便边和李景云聊天边等王娜回来。

  半个小时左右,王娜和父亲回来了。人还没进来,大老远的,声音就从门外飘了进来。“这娃就是这性子,大嗓门,你听,回来了。”李景云话音刚落,王娜就飞奔进来。

  王娜穿着夹克衫、黑色牛仔裤、运动鞋,除了留着短发多了几分男孩儿的英气外,王娜看起来和普通的女孩儿丝毫没有区别。

  也许是因为既是养女又是儿媳妇的双重关系使然,从言谈举止中处处显露出王友仁夫妇俩对王娜的宠爱。

  “这女子捣蛋得很,一天胡折腾呢。”原来,以前王娜也有一头乌黑的长发,和王军结婚前自己硬是剪掉卖了90块钱,到结婚的时候,又花100元买了顶假发。“只要她高兴,愿意咋折腾就咋折腾吧”。

  一屋子人谈性正浓时,屋外的王军,默默地拿着锄头开始平整院子南墙那片空地。而王娜看到后,也拿了一把耙子去帮忙。李景云说,本就打算这几天把这块空地开出来,种些茄子、辣椒,就够一家人吃个菜了,没想到这两个孩子还想到他们前头了。

  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农家的生活,简单、祥和而平淡。王娜渐渐成为这个家庭的主角。

  人们不会想到,王娜曾是一个被遗弃的“坑面女”,她天生没有上颌骨和牙齿,面部凹陷成一个坑,可以放进一个酒盅。她自己从没嚼过一口饭,都是靠父母和哥哥口对口地喂给她,王娜患有 “先天性双侧颧骨上颌骨缺失症”,此病为世界首例。

  了解了王友仁夫妇收养、抚育王娜的感人事迹,口腔医院的专家教授深深为他们的爱心打动,多年养成的职业精神和道德坚守激励他们,要将这份爱心和仁义传递、延伸。面对世界医学难题,从2006年9月起的四年多时间里,口腔医院展开了一场多学科合作、技术合成的科技攻坚,他们综合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数字化手术辅助设计、牵张成骨、正颌外科、口腔种植、显微外科和复合组织移植、颌面赝复及整形美容等技术,大大小小共为王娜实施了9次手术。

  2010年5月17日,赵铱民院长用近40分钟时间,为“坑面女”王娜戴上漂亮洁白的假牙。经过20分钟的训练,王娜吃上了生平第一块饼干。王娜激动地哭了。

  赵铱民教授也流泪了,他为攻克世界医学难题而自豪,但他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见王娜时的眼神,那双眼睛里对美丽的渴望让他感到了压力和沉甸甸的责任,这也是他和口腔医院专家团队数年来竭尽全力为王娜精心医治的原动力。

  王娜告别了那个不堪回首的过去,正在以美丽和自信迎接着幸福人生。

  王娜的幸福,是一个时代的荣幸,不仅见证着医学进步,也折射出陕西人善良、仁义、朴实和勇于担当的精神特征,更彰显着爱心凝聚的传递和道德互动的力量。

  精湛谱写生命的尊严

  医以济世,术贵乎精。

  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艺术。

  一支鲜花不足以代表春天。一位医生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不能代表一个团队的精湛和高尚,只有这个团体的凝聚和聚合,把精于医术和诚于品德作为每一成员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并执著地践行,才能在患者中和社会上形成这个团队永远的口碑。

  口腔医院团队数十年始终坚守和秉承的核心价值就是: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和无私的奉献。他们敬畏生命,用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精进医术以至于化境;他们悲悯苍生,用无私奉献爱心,让患者活出“脸面”,拥有尊严。

  2006年7月16日,对于重庆农民陈勇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的开始。上午10时左右,陈勇在工地上修理搅拌机,一名工友因疏忽错开了电源开关,陈勇的面部瞬间被卷入了搅拌机中。

  经过抢救,陈勇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右脸已经面目全非。他失去了右眼和鼻子的大部分;右侧面部组织纠结粘连在一起;除左侧上唇外,唇部其他部分缺失,舌头暴露在外。更严重的是,他的面部骨架受到彻底损坏,右侧全上颌骨、颧骨、下颌骨缺失;左侧颧骨、上颌骨骨折并向外下移位,左眶腔增大;左侧上下颌骨部分缺失。简单说,陈勇面部3/5骨面缺损,剩下的2/5骨面破裂变形,丧失了咀嚼、吞咽、语言和呼吸等功能。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陈勇彻底崩溃,人生陷入绝望。2006年10月23日,带着一丝希望的陈勇来到了口腔医院。令他感激的是,这里的医生没有像其他医院将他拒之门外。一场在医学上的艰难探索拉开了序幕,口腔医院团队要为陈勇这个世界罕见的“缺面男”“造脸”。

  针对陈勇的病情,医院各级领导和专家们一次次将治疗方案推翻,有的专家甚至想过放弃。也许是因为有过手术成功经验的积累,关键时刻,这支英雄的团队最终决定再次挑战当今世界医学的极限。第一期手术主要对留存骨面进行骨折复位。当年11月15日,由颌面创伤正颌外科副主任何黎升、赵晋龙,主治医师商洪涛、刘桂才主刀,历时9个多小时,为陈勇实施左面部骨折复位内固定、右眼眶植骨整形手术。8个月后,对陈勇缺损的骨面进行缺损重建的二期整形手术在口腔医院进行。手术中从其右胸肩部切取了长21厘米、宽8厘米、厚2厘米的皮肤软组织,填补在右脸缺损的地方。

  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口腔医院为陈勇找回了“脸面”。

  46岁的张秋元是山西省阳泉市苇泊村庙沟人,出生后就发现面部左侧软组织较对侧生长迅速,随着年龄的增长,赘生畸形逐渐明显,头颈的疙瘩也从黄豆大小长到了近半米长。

  2008年7月,张秋元来到口腔医院求诊。经会诊,患者全身布满了大小不等的瘤子,特别是左侧头部的瘤子下垂到腰部,重达15斤,周长45厘米,长度超过50多厘米,确诊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的神经纤维瘤病。由于瘤体的长期挤压、牵拉和侵蚀,患者的左颧骨、下颌骨、蝶骨发育畸形,脊柱严重扭曲变形,颅骨出现十多处大如乒乓球、小如蚕豆般的缺损,肿瘤已经侵入大脑,肿瘤侧视力和听力几乎消失。若不进行手术治疗,将危及患者的生命。

  面对这一世界罕见的神经纤维瘤患者,手术复杂且难度极高,专家们勇于挑战科学难题。该院专门成立了由神经外科、口腔赝复整复、口腔种植学、眼科、耳鼻喉科、口腔影像医学、口腔正畸等9个学科的20多位专家教授组成强大的医疗手术专家团队,反复论证手术方案并决定对张秋元的手术治疗分为肿瘤切除、功能重建和面部整形三期进行。一期手术中,10多名专家教授经过8个小时的努力,成功将张秋元脸上的大瘤子切除,然后依据张秋元面部仍有很多瘤体残留,面部左侧瘫痪,神经功能受损,软组织畸形的情况,又对张秋元进行了二期手术,以帮助张秋元能跟正常人一样生活。三期手术由四医大口腔医院院长赵铱民教授亲自实施,又为张秋元装上了一只漂亮的左“耳”。

  手术后,颌面部外科主任雷德林教授说:“我们做这个手术,不但要让张秋元身体上更接近正常人,而且要让他从心理上融入这个社会”。

  多年来,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团队秉承救死扶伤的精神,在医学领域艰难探索,他们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情操给无数患者解除了疾苦。

  仅颜面创伤修复这一项目,经过研究人员20年的探索,形成了四种创新性技术,通过造脸、换脸、替脸和长脸,实现了严重颜面缺损与畸形的精确修复和功能重建:

  造脸——“自体移植修复,创建了颜面形态与功能重建新技术,成功完成了世界罕见颧骨上颌骨缺损(坑面女)等为代表的7209例患者的治疗,实现了颌面部软硬组织形态缺损的个性化精确修复与功能重建;

  换脸——“异体移植修复”,在国际上首创了兔异体颜面移植动物模型,首次建立了早期诊断方法、局部诱导免疫耐受和局部用药的抗免疫排斥反应新策略,完成了中国第一例、世界第二例换脸术,开创了颜面缺损修复新途径;

  替脸——“假体仿真修复”,研制出国际上性能最佳的仿真赝复材料,首创7种颌骨缺损赝复新技术,并成功用于9425例患者的治疗,形成了系统的颜面缺损赝复理论与技术体系,创建了中国的颌面赝复学;

  长脸——组织再生修复,创建了“多重诱导、全程调控”体外再生技术体系,研制出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组织工程皮肤,并成功应用于临床。课题组和其他医务人员综合运用研究成果先后实施了23397例手术,并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35家单位推广应用。围绕这一课题,科研人员先后发表400多篇论文,获得1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获得5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

  仁心开启春天的列车

  唇腭裂俗称“兔唇”,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不仅严重影响面部美观,因口、鼻腔相通,直接影响发音,失去正常的饮食功能,经常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并发中耳炎,而且还会造成自卑、孤僻、自信心不足等严重心理创伤。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700至1000个婴儿中就有1例患唇腭裂。在偏远山区,绝大多数贫困家庭的唇腭裂患儿因无钱医治而延误了手术的最佳时机。

  唇腭裂——口腔医院院长赵铱民对此刻骨铭心,一段与唇腭裂患者生活的经历让做医生的他对人生多了几分思考,也坚定了他从医的信念。

  1975年在汉中王家岭插队时,赵铱民住在一个特殊的家里——一家四口都是“豁子”,父亲和三个子女全是“豁子”,且家里一贫如洗。“唇腭裂尤其是在医学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手术,或许只需要几千元就能解决。由于贫困,他们要忍受‘没脸见人’的巨大痛苦,这伤痕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难以愈合的创伤,阻碍着他们微笑走向社会。”从那时起,赵铱民就决心,为这些特殊群体多做一些事情。

  2004年5月,民政部启动了“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简称“明天计划”)。四医大口腔医院被国家民政部选为治疗唇腭裂患儿的国家级定点医院,负责西北及周边地区儿童福利院唇腭裂儿童的免费治疗。当年,医院就接待了首批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38名唇腭裂孤儿,随后,陕西、青海、甘肃、山西等地儿童福利院的唇腭裂儿童带着美好的憧憬纷纷来院治疗。

  2007年,医院又成为国际公益项目“微笑列车”行动单位,再次向唇腭裂患儿开辟了新的免费治疗渠道。

  “作为免费救治唇腭裂儿童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四医大口腔医院每救治一个患儿,医院补贴1000元左右。那时候医院的收入也不过3000万元左右。渐渐的,我们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赵铱民院长告诉记者,虽然唇腭裂纠正手术比较简单,但由于这个群体太过庞大,而且这些来自边远山区的贫困家庭,连路费、住宿都难以负担。

  怎样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赵铱民院长想到了与公益基金结合,来救治更多上颚缺损的孩子的办法。恰在2008年,国家民政部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共同开展了“重生行动——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计划”。于是,赵铱民院长带着资料,跑民政部找该项目负责人,南下拜访李嘉诚基金会,面对一例例家庭贫困的唇腭裂患儿,李嘉诚老人感动了,口腔医院再次成为“重生行动”项目承办医院。从此,唇腭裂患儿不仅可以享受免费手术和康复指导,特困家庭,还可享受来回路费、看病期间食宿费、陪护费等的全额报销。

  当患儿和家属走进爱心病房,一股暖流就会扑面而来。五颜六色的气球,精美的卡通画,小摇铃、变形金刚等玩具,还有卡通图案的花被褥,把病房装扮得格外温馨。护士们把自己的衣服送给偏远山区的贫困患者,还专门为少数民族的患者开小灶。科室门口张贴了唇腭裂宣教知识,医生护士经常与患者及家属开展心理互动,使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温暖,重拾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让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唇腭裂患儿得到最好的免费治疗,这是一个国家的承诺,是李嘉诚基金会的承诺,同样是口腔医院的承诺。当数以千计的唇腭裂患儿在这里得到精心治疗后,他们微笑着走向明天,在微笑中生命获得重生。这微笑的背后,是口腔医院的荣耀,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和骄傲。

  生死场上见证军魂

  军人的风格和品质,让他们将每一次救治过程当做一场场战斗。

  军人的信念和追求,让他们将与死神赛跑当做自己神圣使命。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8级地震,汶川告急。这是让全体中国人刻骨铭心,永远难忘的痛苦记忆。

  一级教授刘宝林,已73岁高龄,他在第一时间第一个报名要上前线;赵铱民院长,王利民政委主动向学校请缨带队;李宜阳副院长要求出征,刘彦普、雷德林教授要求出征;在唐山大地震中曾失去亲人的程静涛多次请战,已经确定转业的史炜护士坚决要求参加医疗队;护士吕菊红来了,职工李西军来了……请战书、申请书、报名电话……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成立了,医疗救护队组成了,手术器械设备药品配全了,野战装备行囊也备好了,只等一声令下。

  前方抗震救人,后方全力支持。为了支援一线救治,在短短的一天多时间里,医疗队就带去了全院紧急筹措的价值200多万元的救灾设备物资。5月16日,全院又开展了大规模的抗震救灾义捐,上至90多岁的老专家,下至幼儿园的小朋友,人人献爱心,个个伸援手,不到半天的时间里,捐款就达18万多元。

  5月17日,当得知一线缺乏救治物资时,赵铱民院长在最短时间里,又迅速组织筹措了价值100多万元的医疗物资和食品,冒着强余震的危险,亲自率队奔赴灾区慰问医疗队,指导救治工作。

  口腔医院院务部副部长张良和妻子刘蕊是汶川所有医疗队中第一对出现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战地夫妻。

  人到中年的医疗队麻醉师张国良副教授,家有考生,在医疗队出发前,院领导专门征求他的意见,建议作一调整,他却坚定地说,专科麻醉难以承担综合麻醉,灾区需要我,我就是最佳人选,我必须去。他立即让爱人请假为儿子的高考做保障,踏上了奔赴灾区的征程。

  父战场、子考场,父子奔疆场,就在开赴一线的途中,张副教授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孩子对他说,他们全校同学的家长中,只有自己的爸爸抗震救灾去了,他很骄傲,自己一定会努力地学习,为爸爸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为抗震救灾医疗队成员的综合急诊科护士长赵蕊妮,正在与同事们准备医疗队所需的设备、器材,一个电话传来了祖母离世的消息。

  赵蕊妮是由祖母一手带大的,听到祖母去世,赵蕊妮痛哭失声。她多希望能够立刻回去再看一眼亲爱的祖母。然而,灾情就是命令,医疗队随时可能出发,作为医疗队药品组组长的她担负着重要物资的准备和管理任务,无法脱身。面对丧情与灾情,她毅然决定坚守命令,时刻准备出发。深夜,当她拿起电话,准备将自己的决定告诉父母的时候,却怎么也开不了口。知女莫若父,听着电话这头女儿极度压抑的哽咽声,赵蕊妮的父亲,这位曾在边疆服役多年的老兵理解了。

  女儿什么都还没说,父亲就嘱咐她:作为军人,当祖国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特别是有那么多灾区的老百姓需要你们去救治的时候,要勇敢地冲上去。部队集结完毕前往机场,在登机的那一刻,赵蕊妮深情地遥望着家乡的方向,默默地向祖母寄托着自己的哀思。

  这就是军人的品质,在最需要的时候不讲条件、不计较个人得失,而且肩负神圣使命却无怨无悔。

  大爱传承崇高的医德

  坑面女、垂面男、巨舌症……对于四医大口腔医院的专家群体来说,这不是简单个案的串联,良好的职业操守让他们面对病患油然生发出一种冲动和激情,崇高的医德已经养成了他们对待生命的一种自觉,形成了他们奉献和探索的一种生活方式。

  即使对于常见的唇腭裂手术,四医大口腔医院的专家团队都从方案设计、手术修补,到特殊护理、心理辅导、语言训练,甚至是特殊饮食也做出精心安排。2010年12月,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80岁的陈祖江老汉得知“重生行动”项目后,因不了解需由当地民政部门开介绍信的有关规定,便带着3岁的小孙子陈涛来到西安。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可怜的孩子,院长当即拍板:先做手术,后补手续。从那以后,凡是遇到这种情况,医院都把方便留给患者,做变通处理。有时候唇腭裂的父亲带着患儿给孩子治病,医院干脆就给父子俩一起都做了手术。

  “都说医生看惯了生死,因此淡漠。但我不这么想。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在疾病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医患间彼此关系,没有强弱高低之分。我时常会这样想:如果这个病人是我的家人,我会怎么办。”颅颌面创伤外科教授何黎生说。

  对患者,给予亲人一样的爱。这也使得四医大口腔医院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患者满意度。“或许在一些医院的确还存在患者给医生送红包的现象。但到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们医院倒经常有医生给患者偷偷‘送红包’,那些生活穷苦、看不起病的患者,医护人员尽可能地给他们一些帮助,拿一些衣服、被子、吃的给他们。”赵铱民院长说。

  2004年,颌面外科的医生陈富林收治了一名来自大荔县患有恶性淋巴瘤的女性患者,辗转几年间为了治病,患者的丈夫卖了老家的房子,等来到口腔医院时已经所剩无几。陈富林见此情景,悄悄帮着患者垫付了3000元的住院费,并要求患者不要声张,虽然患者最终还是带病离开人世,但是她丈夫始终没有忘记医生的恩情。之后的有一年他再次返回到医院,背着自家地里种的棉花来谢恩,这时候医院的其他同事才知道当初发生了些什么。患者的丈夫流着眼泪说:“总说看病要给医生送‘红包’,这次却是医生给我送‘红包’了。”

  这只是口腔医院医生给病人送“红包”中的一例,但医生给患者送“红包”已经形成了传统。

  从平凡到伟大、从卑微到高尚其实并不遥远,也许往往只是一个闪念,一举手一投足,关键是你如何选择。

  每一个个体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块土壤去培养和传承,需要自身向上、向善去追求。在口腔医院这个团队,没有人整天将职业操守和道德挂在嘴上,但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向崇高靠近,因为这里有一块高尚的磁场。

  在第四军医大学有一个特殊的班级——张华班。这个班的学员,都有一个共同的偶像即79级空医系学员张华。张华当年为抢救掏粪落入粪池的老农英勇献身,被中央军委授予“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叶剑英元帅为其欣然题词:“新一代理想之歌”;2009年,张华被评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如今,秉承了张华烈士的精神,口腔医院的专家团队们正用实际行动传递和诠释着这一职业的神圣感、责任感、使命感,并传递着爱心和良知。

  封兴华教授告诉记者,在工作上如何精进和奉献不是别人教你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他在口腔医院工作的几十年里深切感受,责任和使命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是前辈的态度和行动一代代影响着后继者。

  敬畏手术艺术,敬重患者生命。口腔医院团队让医学技术回归到更多的医学人文关怀。

  他们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钦佩,让人肃然起敬。仁心、仁术的价值追求,军人与医生的双重使命激励口腔医院团队谱写着一曲曲新时代的理想之歌,阔步迈向医学的最高精神境界。

  短评

  弘扬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

  史佳

  在市民和媒体人的眼里,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是一个出大新闻的地方,每次见诸报端的都是世间罕见的疾病,当饱受疾病折磨甚至万念俱灰的病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这里后,命运总会被奇迹般改变,重生的希望像火焰般被点燃。

  口腔医院为什么能创造如此多的辉煌?仅仅是他们医术高明、设备精良吗?我们在口腔医院采访的日子也在努力寻找着答案,医术的精湛和设备的先进只是他们的外在条件,缔造传奇的原动力是他们礼敬崇高、勇于担当、乐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在这里,每个人都把职业操守和道德默默化作自己的行动,把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默默扛上自己的肩头,每个人都忠于职守,勇于担当,不避困难,忘我奉献。因为这里有一块高尚的土壤,种植着一个时代的群体精神,并让它开出无比绚烂的花朵。

  时代精神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从平凡到伟大其实并不遥远,但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实现。我们感谢口腔医院的英雄们都能选择传承并弘扬时代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标杆,像一座灯塔,给向上向善以方向,同时也让那些推崇利益本位和自私自利思想的人自惭形秽,呼唤更多人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和正义,自觉地靠近高尚和崇高。

  “八一”即将来临,我们对这个军人英雄团队的报道凝聚着媒体人美好的愿望,希望更多的人和团体都能心怀理性之歌,肩负时代使命,传承时代精神,用实际行动来追随高尚者的脚步,这是推动当下社会大变革大发展所需要的群体动力,对当代及后世都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分享到:

 
  • 新闻中俄否决安理会涉叙利亚决议草案
  • 体育奥运夺冠赔率梅里特反超刘翔
  • 娱乐刘涛斥寺庙弃子流言称没空生娃
  • 财经北京合作建房承诺价格比市场低四成
  • 科技联想电视销量不佳:三四线城市是突破口
  • 博客陶东风:我看电视剧《知青》的误区
  • 读书重地表轻地下:逢雨必涝问题究竟出在哪
  • 教育高校录取划“男女线”最高差50分引争议
  • 育儿乐扣等进口婴幼水杯正己烷超标 微博关注
  • 健康闻口气知健康 母乳喂养影响胸部吗
  • 女性优雅必备蕾丝高跟鞋 美轮美奂香水大片
  • 尚品奥运会8款精准时计 伦敦吃喝玩乐地图
  • 星座测你通灵吗 爱情吉时 下周翻云覆雨
  • 收藏纸扇1年暴涨3倍 扇骨精品3年翻5倍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