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沙特刊·开发:开发三沙渔业先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4日15:23  南海网

三沙特刊·开发:开发三沙渔业先行

三沙特刊·开发:开发三沙渔业先行

  二○一二年七月十二日从三亚出发的三十艘渔船编队前往三沙渔场开展捕捞生产活动本报记者李英挺摄

     开发三沙渔业先行

    西南中沙渔场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渔民的传统作业渔场自秦汉以来我国渔民就开始在南海开展渔业作业活动,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为契机,我省把发展海洋渔业作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突破口,并逐步实现由近海捕捞为主向近海捕捞与外海远洋捕捞相结合,开发和保护本岛东、南部外海及西中南沙渔业资源,特别是南沙渔业资源,将成为我省今后海洋捕捞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这是一个备受世人瞩目的时刻。2012年7月12日上午9时许,地点三亚。

    由30艘渔船组成的2个编队6个小组当天前往南沙开展捕捞生产活动。此次赴三沙渔场生产作业,是海南渔业企业、合作社、渔民三方抱团合力闯深海的一次尝试,亦是我省历年来最大规模的捕捞活动之一。

    西南中沙渔场是我国传统作业渔场

    中华民族在南海的渔业作业活动,秦汉之时就有了。到16世纪时,海南东部沿海的渔民更频繁地到西南中沙一带海域从事渔业生产,并于1950年代在西沙永兴岛建立后勤服务机构。1950年代时,琼海县渔业年产量就达2000多吨干品。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赵全鹏说,我国渔民到南海诸岛上捕鱼的历史很早,随着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到南海诸岛捕鱼的渔民就更多了,到明清时期,南海诸岛已是我国渔民固定的远洋捕捞渔场之一。到南海诸岛捕鱼的渔民,来自我国南海北岸的粤、琼、闽、桂等省区,其中到东沙、中沙群岛上捕鱼的多是闽粤两地渔民,到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捕鱼的渔民大多来自海南。

    赵全鹏说,到西沙、南沙群岛捕鱼的渔民多来自海南,其中又以文昌、琼海最多,另外也有临高、陵水、万宁、三亚等地。文昌渔民去的时间最早,人数最多,包括铺前、文教、清澜、东郊、龙楼等港口集镇的数十个村庄。琼海渔民主要集中在潭门和长坡附近,到清代末年超过文昌成为南海诸岛捕鱼的主力。

    西方文献中也记载了我国渔民在西沙群岛的活动。1867年,英国船只来福曼号在南海发现:“各岛俱有海南渔民之足迹,以捕取海参、介贝为活,颇多常年居留于此,而由海南居民每岁遣小舟来此,以供粮食,易取参贝。”

    英国海军《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也记载:“琼州岛畔渔艇亦伙,皆以坚重木料为之,以代中国常有之松木小艇也。每年渔季,诸艇皆出行两月,常离其岛七八百里,收采海参、剥玳瑁、晒鱼翅。其所渔者,常在中国海东南部众浅水滩之间,出渔恒在西历三月,能望见北向诸岸。每船仅用一二舵工,并数瓮清水而已。诸艇皆进爪哇临近诸大浅滩上,陆续渔至六月初始归。”

    我国渔民也很早就到南沙群岛上捕鱼。1992年至1995年,我国考古队在王恒杰的带领下对南沙群岛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考古,第一次考察时间是1992年5月14日至6月16日,第二次是1995年5月11日至19日,考古发现有汉、唐、宋、明、清等不同时期的瓷碗、钱币、铁锚等器物,其中一部分应该是海南、南海北岸地区的渔民在南海诸岛捕鱼时留下的,证明我国渔民很早就在这里捕鱼了。

    海洋天然牧场开发前景诱人

    2011年11月在琼海博鳌举行的南海渔业资源与开发研讨会上,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局长吴壮称,近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外海渔业新资源尚未有效利用,与近海区域密密麻麻的渔船相比,广阔的外海作业区域却仅有极少数渔船到达,如西中南沙群岛超过140万平方公里的传统渔场,当前的常年性生产渔船就不到1000艘。科研部门的研究成果显示,南海陆架区以外的广阔海域分布有相当数量的大洋性头足类和金枪鱼资源,极具开发潜力。

    据海南水产研究所负责人介绍,南海是全球浅海和热带生物多样性的中心。2008年以来,该所就将西南中沙海域中上层渔业资源调查列为科研课题,每年都派出科研人员跟随不同的作业渔船,前往该海域调查。目前该所已基本掌握南海渔业资源分布情况。他说,南沙群岛海域岛礁中上层鱼类渔业资源丰富,渔获品质优,总储量巨大,目前已知栖息鱼类有500种以上,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有30多种,适合大范围开发。

    据调查,三沙渔业资源的潜在捕获量约为500万吨,每年的可持续捕获量在200万吨,而目前海南每年的捕获量仅为8万吨左右,开发前景巨大。

    2010年颁布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积极拓展外海和远洋捕捞,努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培育发展休闲渔业,增值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加快划建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积极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加快中心渔港和国家一级渔港建设,推进西沙渔业补给基地和外海捕捞基地建设。

    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说,目前海南捕捞渔船已达2万多艘,但绝大部分以小型近岸渔船为主,捕捞渔业产业层次低,多数经济种群主要由1龄以内的幼鱼所组成。2011年我省财政扶持更新改造80吨以上大中型渔船20艘,全省80吨位以上大中型渔船总数达到约1300艘,其中赴南沙生产渔船230艘,赴西沙和中沙生产渔船约300艘。

    如果说渔船是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的主要载体,那么渔民便是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的主体。

    大约1个月前,临高渔民张东海将4000多条老虎斑卖到了香港,每条售价100多元,小赚了一把。作为我国首批在南沙开展生产性养殖的渔民之一,2007年起,张东海在南沙美济礁上开始养鱼,先后在此投入2000多万元。

    功夫不负苦心人。如今美济礁养殖场上有方形网箱11组共计44口,半径12米的圆形网箱10组,养殖鱼苗近千万尾,品种包括老虎斑、东星斑等名贵鱼类。从2010年至今,张东海的公司共计卖鱼6万多条,经济效益初显。“公司养殖规模小,现在还赚不了什么钱,得想办法尽快扩大规模。”他说。

    另据张东海介绍,拿老虎斑和军曹鱼做试验,在美济礁养殖场要比海南岛近海养殖场生长速度快30%左右,而且还没有污染。

    可以看出,作为巨大的天然海上牧场,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前景是何等诱人。

    保护性开发任务艰巨

    西、南、中沙群岛环境优美,但生态系统同时较为脆弱,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赵中社认为,设立地级三沙市,是我国对海南省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完善。设立三沙市后,将大大充实管理机构、人员等,有利于加大海洋环境的管控力度。同时,设立三沙市,有利于形成“一盘棋”格局,统筹规划,加强三沙海洋环境保护。他认为三沙市的开发应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记者从省海洋与渔业厅了解到,我省已出台《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年-2020年)》,围绕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目标,结合海南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实际,明确了2015年中期目标和2020年长期目标,特别提出要加强对西沙、南沙、中沙海域及其岛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将西沙永兴岛生活污染治理工程及西沙赵述岛、晋卿岛海岛修复与保护工程纳入重点工程项目。

    据介绍,目前西、南、中沙已设有三沙群岛热带海洋动物保护区、西沙东岛白鲣鸟省级自然保护区、西沙东岛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我省下一

    步还将争取国家支持,设立珊瑚礁等海洋

    特别保护区,加大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

    护力度。

    业内人士建议,要在加强南海北部近海资源养护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加快推进南海中部、南海南部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战略性的产业升级和产能转移。适时在南沙建设渔用码头、渔船补给基地和避风港、渔船导航灯标、南沙渔业安全通信指挥管理系统等,形成集生产指挥、科研试验、补给加工、商业旅游为一体的渔业综合基地,为渔民保驾护航。

    赵中社说,南海是我国的传统渔场,海南已在西南中沙海洋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前不久,省海洋与渔业厅对西沙晋卿岛和南沙美济礁海域网箱养殖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目前西沙、南沙海域的深水网箱养殖开局良好。

    据介绍,西南中沙海域生物资源丰富,有许多礁盘、潟湖适合发展深水网箱养殖。海南目前已有深水网箱3071口,临高已建成亚洲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在海南已经比较成熟。目前我省正在编制西南中沙群岛深水网箱发展规划,大力推进西南中沙海域深水网箱养殖。截至2012年4月27日,全省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已开始标粗鱼苗2261万尾,待鱼苗标粗达到一定规格后再投放到深水网箱中养殖,其中临高标粗金鲳鱼苗1500万尾、军曹鱼苗5万尾、紫红笛鲷10万尾,澄迈标粗金鲳鱼苗400万尾,儋州标粗260万尾金鲳鱼苗,昌江标粗21万尾金鲳鱼苗,陵水标粗金鲳鱼苗50万尾、军曹鱼苗15万尾。

    下一步,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系统将为西南中沙深水网箱养殖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比如组织海监和渔政部门加强海洋监察和渔业执法,组织海洋预报部门提供更广泛更精细的海洋气象预报,组织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立水产种质资源基地等。

    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我省继续扩大深水网箱养殖规模,计划到2012年年底前,全省深水网箱养殖规模达到3000口;预计2012年全省深水网箱养殖产量达2.7万吨,产值7.56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27%和126%。

    此外,为实现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我省还将优良的经济鱼类、贝类、虾类等苗种,投放于适当的海域,增加水域中优良品种的生存基数,从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和增加河流鱼类种群规模,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促进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据介绍,海南从2001年开始每年在休渔期组织大型增殖放流活动。截至2011年,共计投放虾苗逾1.5亿尾、海水鱼苗864.9万尾、淡水鱼苗2180.9万尾、扇贝鲍鱼苗等95万粒、珍稀濒危动物大珠母贝苗55万粒、绿海龟50只,放流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白蝶贝30万枚。

    海洋大省海南,借助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东风,正朝着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目标迈进,而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无疑是关键突破口。以三沙市的设立为契机,南海这个巨大的海上天然牧场将成为我国永续的渔业金库。

    文/本报记者梁振君

分享到:

 
  • 新闻记者在越野车上验证网络流传破窗方法
  • 体育奥运开幕式揭秘 一本千利赌UFO降临
  • 娱乐台湾艺人大炳去世终年37岁 遗体已经火化
  • 财经国务院8个督查组16省市检查房产调控
  • 科技每日近万家淘宝网店停运或倒闭
  • 博客野三坡噩梦之旅(图) 房山洪涝现场(图)
  • 读书二战秘闻:英国曾计划将希特勒“变性”
  • 教育热议女生休学产子 称不在乎被多种解读
  • 育儿乐扣等进口婴幼水杯正己烷超标 微博关注
  • 健康夏季如何有效止汗 解读南山奶粉致癌物
  • 女性8旬老奶成Lanvin女神 暴雨泪奔事件盘点
  • 尚品闻香识松茸 全球十大摩天大楼中国占五席
  • 星座测试你会老牛吃嫩草吗 12星座潜力股
  • 收藏伦敦奥运纪念品溢价 警惕奥运纪念币有假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