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沙特刊·历史:茫茫南海掘蓝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5日09:57  南海网

三沙特刊·历史:茫茫南海掘蓝金

  西沙清澈见底的海水南海网记者张茂通讯员石磊摄

    自古以来

    勤劳勇敢的南海沿岸中国先民

    就已将这片大海

    作为他们赖以为生的渔场

    发现南海诸岛以后

    更以大无畏的精神

    克服种种困难

    乘风破浪相继来到南海诸岛

    以自己的汗水

    开拓和建设着祖国的南疆宝岛

    谱写了一曲又一曲顽强的开发者之歌

    南海波连波,绽放雪浪花,礁岛星罗布,飞鸟逐鱼虾,水上银网闪,水下珊瑚霞。……”中国文学艺术界2012春节大联欢晚会上,一曲由谭晶演唱的《南海谣》,将美丽如诗的南海耕渔图织入歌中。

    自古以来,勤劳勇敢的南海沿岸中国先民,就已将这片大海作为他们赖以为生的渔场。他们更以大无畏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乘风破浪相继来到南海诸岛,以自己的汗水开拓和建设着祖国的南疆宝岛,谱写了一曲又一曲顽强的开发者之歌。

    南海渔场和海上丝绸之路

    东汉杨孚在《异物志》中记载,“玳瑁如龟,产南海……背上有鳞。鳞大如扇,有文章,将作品,则煮其鳞,如柔皮。”砗磲是生活在热带海洋中的一种贝类,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明黄衷的《海语》等大量文献中不仅记载了砗磲的形态,而且皆指出其产自于南海。此外,晋郭璞的《尔雅》中记载了西、南沙盛产的马蹄螺和产于南海的贝类。在清人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和1876年奉命出使英国的郭嵩焘所著的《使西纪程》中对南海出产的海参均有记载。

    这些史籍对南海物产的记载,是先民们开发南海的真实记录,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从汉代开始,便在南海诸岛进行的持续不断的开发和生产。

    而外国的一些有关的航海记录书籍也证明了中国人对南海诸岛的开发。如1868年英国人出版的《中国海指南》一书,记载南沙群岛郑和礁群的情况时说:“海南渔民,以捕取海参,介壳为活,各岛都有足迹……。海南每岁有小船驶往岛上,携米粮及其他必需品,与渔民交换参贝。……”

    清宣统二年(1910年)十一月,中国政府制定了关于在东沙岛《招募渔人试办渔业章程》,对我国渔民前往东沙岛从事渔业生产的相关事项,如人员组成、所需办理的手续、资金费用和税收、所获海产的验收统计、渔民在岛上的生活管理等均作了明确规定。随着这一章程的颁布,我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开发和经营已经纳入了政府的有组织管理之下。

    除了将南海海域作为传统的渔场外,充满勇气的中国航海人还自汉代开始,在海上开辟了一条经过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通向东南亚各国的航行线路。《汉书·地理志》中就有关于汉代开辟南海—印度航线的记载。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南海沉船量为124艘。目前,在南海发现的沉船总量在不断增加,据国外数据显示不低于1000艘。专家对船载文物研究发现,南海的海底沉船大多是从内陆沿海出发,驶往海外的商船。这些海洋考古的成果表明,丝绸之路的南海起航线并不是传说,这条线路是我国无数先民葬身海腹,用生命开发出来的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从汉代初步开辟南海航线之后,经过历代的探索和开拓,航线日臻完善,并且随着唐宋以后中国航海事业的不断发展,有更多的中国人频繁地利用这条航线,更多的中国船只频繁地出入于南海,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由此日益密切。南海上这条经久不衰的航线,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民国时期开发南海诸岛热

    到民国时期,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开发经营进行了直接的管理,而意识到了南海诸岛价值的商人们也竞相向政府提出了开发的申请。

    191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就“招商接办东沙岛渔业”发布了通告。同年,广东香山县人叶养珍呈书实业部,请求赴东沙岛进行磷矿和渔业生产。因考虑到东沙岛磷矿资源较少,实业部只核准叶养珍开展渔业。此后,1911年、1918年、1926年、1927年、1936年先后有南洋侨商陈武烈、广东商人刘兆铭、福建商人周骏烈、广东商人陈荷朝和冯德安等,分别向实业部或广东省实业厅要求前往东沙岛开采磷酸或海草或云母壳海产,大都获得批准。

    在开发东沙的同时,对西沙和南沙群岛的开发和经营也在火热进行。民国时期陈天锡编纂的《西沙岛成案汇编》中就记载了历次商人呈请西沙群岛的经过。1917年广东海利公司商人何承恩就开采西沙群岛磷质和海产物、1919年广东商人邓士瀛就承垦西沙群岛中的玲州一岛多次向广东省省长公署提出呈请,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申请均未获准。

    西沙群岛有部分岛屿由于海鸟的鸟粪长期堆积、衍化,形成半人多高厚厚的鸟粪层,包含了鸟粪土、鸟粪化石等类矿物质,这是一种含磷、氮、钾和有机物质的优质磷肥,对于农作物有良好的增产效果。为此,1921年到1932年间,广东商人何瑞年多次向广东省署提出开发西沙群岛鸟粪的请求,屡获批准。何瑞年组织了西沙群岛实业无限公司,在西沙群岛的15个岛礁上进行开采。后经调查发现,何与日本人多有勾结,从而引起当地人民的愤慨,广东地方政府立即停止了何瑞年在西沙的开采行为。

    广东地方当局除了招商承办资源开发外,官方本身也进行资源开发。例如1932年6月,广东省政府制订了《西沙群岛建设计划书》,内容包括设立短波无线电台、灯塔、气象台及职员住所等项,开办费及经费合计为36.94万元。1936年3月,政府拨款20万元在西沙群岛建立电台、灯塔。

    1946年,中国政府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南沙群岛后,在当地进行了大量的经营活动,同时还责令海军总司令部及广东省政府对前往各群岛从事捕捞作业的渔民予以保护并给予运输通讯等便利。之后,我国人民在南沙群岛及其海域的生产活动日益频繁。

    琼海市潭门镇78岁的老渔民苏承芬自13岁起就跟着父亲一起闯南沙。他自豪地说,“南沙那片海域,我们潭门渔民太熟悉了,哪里的礁盘适合停船,哪里有暗流,哪里有险滩,甚至哪块礁盘可以睡觉,我们都知道得一清二楚。”由于当时生产的需要,很多渔民还会选择较长时间在南沙的某个岛上生活。苏承芬说:“我们当时最喜欢住在南沙的太平岛,因为岛上有淡水,还可以种椰树、香蕉、木瓜、地瓜等,我们自己种了葫芦、花生、冬瓜、南瓜和青菜,那里土很肥,一个地瓜可以长18斤重。”

    蓝色国土上的耕种生生不息

    新中国成立后,一如继往地对南海海域进行开发与经营。

    1955年,中国政府专门设立了鸟肥公司,开发西沙鸟粪,支援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西南中沙办事处工会原主席符祥星是位“老西沙”,他曾回忆说,“当时西沙鸟粪很多,只要有树的地方,下面几乎都有鸟粪。”根据1955年海南行政公署的勘察,西沙各岛屿的鸟粪估计总藏量达30万吨,仅永兴岛就有20万吨。日本侵华期间就已经对西沙群岛的鸟粪资源展开了掠夺性开采。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南鸟肥公司于1955年11月在海口成立。同年12月,91名公司干部职工前往西沙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次年3月,250人奔赴西沙开采鸟肥资源,他们成为新中国开发西沙的先驱者。

    从1957年起,广东的中山、新会和番禺等县也先后组织劳力投入开采。根据符祥星的回忆,当年在西沙挖鸟粪的干部职工最多的时候达600多人,其中还有数十名女同志。他们风餐露宿,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夜以继日地加快开采步伐,使生产和销售不断提高。当时,装运鸟粪的船只十分繁忙,在西沙至海南岛,海南岛至珠江三角洲之间航行不断。据统计,1956年到1960年的5年间,鸟肥公司在西沙共开采鸟肥十几万吨,创产值910余万元,上缴利润180万元。

    1962年2月,永兴岛上的鸟粪资源开采完毕,鸟肥公司转产改为渔业公司,从事渔业生产。转产渔业公司当年,又捕捞了1500担石花菜干货、700余担鱼类以及一批海特产,创产值30万元。

    在政府对南海资源进行开发的同时,海南渔民也继承祖业在南海这片“祖宗海”上进行渔业开发。

    1958年10月,琼海县水产部部长兼潭门公社第一书记林明光和副书记甘昌明,组织潭门、长坡的渔船和渔民,成立了“西南沙渔业公司”,在西沙开展大规模的渔业生产和拓荒种植。他们分驻永兴岛、东岛、琛航岛等岛屿,领导渔民作业。西南沙渔业公司共有大小渔船、小艇146艘,渔民、渔工1300多人,按照各人特长,分别编为捕捞、海特产、海藻、海龟、加工、养殖等队组。老船长苏承芬当时也是渔业公司的一员。“当时我是开着机帆船在南海上抓鱼的,父亲传下来的风力帆船的更路簿已经不适用了,我就根据自己多年开船的经验一步步对更路簿的内容进行了修正。”西南沙渔业公司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其在岛上养殖的黄牛在被移交管理的驻岛部队放养后,几十年来已经发展成为庞大的野牛群。但是,后来紧张的国际政治局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海渔业,西沙捕捞还被允许,可是南沙成了禁地。

    到了1980年代,南沙的捕捞才得以恢复。苏承芬是1985年被选派到南沙探捕的几名船长之一。苏承芬记得,当时一共由4条大船组成船队,因为他航海技术最好所以走在最前面,“从西沙的浪花礁出发,走了两天两夜,到了南沙的奈罗谷礁。”

    恢复了南沙捕捞以后,渔民们在海上的作业天地更广了。47岁的琼海潭门渔民柯维秀现今管理着琼·琼海01065和琼·琼海01066两艘渔船,他告诉记者,南沙群岛那里大大小小的礁盘有200多个,非常适合潜捕。“虽然捕鱼的难度比以前大了,但是现在不管是鱼类还是其他海鲜,价格已经涨了很多,一次成功的远海捕鱼,可以获利一二十万元。”柯维秀告诉记者。他的船上有20个捕鱼工人,不仅有同村的村民,还有来自内地的新渔民。“几年前捕鱼工都是海南本地人,现在不同了,我的渔船上有个来自湖南的小伙子。”

    据统计,2011年,海南省海洋生产总值达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7%,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达27%。三沙渔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渔民的传统作业渔场,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更加鼓舞了海南渔民前往三沙海域生产作业的信心。

    除了渔业和矿业外,南海还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因此,历年来国家对南海的油气也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开发。据了解,目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深圳的东部石油公司在南海有1000万吨的石油产量,在湛江的西部石油公司有1000万吨的产量。如今,中国在南海的油气开发将从近海向远海延伸,中海油在今年6月25日在其网站上登出公告,宣布将对南海海域的部分区域进行对外联合油气资源开发,并公开对外进行了招标。

    随着各种资源的开发,南海这片神奇的蓝色国土,必将会带来更多的“蓝金”和惊喜。文\本报记者许春媚

  

三沙特刊·历史:茫茫南海掘蓝金

    1950年代,老西沙人开采岛上堆积如山的鸟粪。陈福北摄

  

三沙特刊·历史:茫茫南海掘蓝金

    西沙中建岛上盘旋的海鸟。查春明摄

三沙特刊·历史:茫茫南海掘蓝金

    1970年代,丰收的西沙渔轮。资料图片

分享到:

 
  • 新闻王安顺被任命为北京代市长
  • 体育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中国旗手将锁定男篮
  • 娱乐璩美凤曝婚后心情 感谢没看性爱光碟的人
  • 财经近40城市楼市微调 国务院急派督查组纠偏
  • 科技苹果大中华区iPhone销售同比翻番
  • 博客野三坡噩梦之旅(图) 房山洪涝现场(图)
  • 读书因文革而自杀的党政军领导干部(组图)
  • 教育热议女生休学产子 称不在乎被多种解读
  • 育儿乐扣等进口婴幼水杯正己烷超标 微博关注
  • 健康自测:你的胃还好吗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时尚之都的百样人生 限量奢华秋季彩妆
  • 尚品珠宝花园仲夏夜之梦 时尚品牌借奥运捞金
  • 星座测试你会老牛吃嫩草吗 12星座潜力股
  • 收藏2012艺术品春拍:近现代书画两极分化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