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教学生打井 老师就算拥有长流水也没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7日03:39  东方今报 微博

  新安县洛新中学校长冯雪峰这样告诉记者,“我们学校经历了很多艰辛,多年来学校硬件设施及环境一直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虽然,目前看来,洛新中学硬件和环境比着不少城市区的学校还有些差距,但是最近几年里,洛阳市初中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新安县初中学生素质教育先进单位、中招工作先进单位……这些荣誉先后都落入了洛新中学的口袋,加上学校课改的推进,“幸福教育”理念的渗透等一系列做法,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即将搬入新校址的洛新中学会是新安县教育的一个范本。

  □东方今报记者刘亮/文图

  ◎不断求索 找到自己的路

  洛新中学成立于2000年,它的前身是磁涧三中,是在原新安县职高的旧址上兴建的一所农村中学,位于洛新产业集聚区东方大道路旁,学校占地21344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教职工45名,在校学生700余人。

  众所周知,过去教师“统治”下的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也让学生感到厌倦,积极性也被压制,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洛新中学从2006年开始了课改之行,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之行让洛新中学第一次感受到了“教学合一”的魅力,接着山东杜郎口中学之行又再一次让他们感受到了“开放式教学”的活力……这几年的“取经”之路,洛新中学校长冯雪峰总结为三个阶段: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为学习模拟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学习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和杜郎口中学的开放式教学;第二个阶段是2009年3月至12月,为总结归纳阶段,“自合学习”模式也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初步形成;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3月至今,是反思改进阶段,在这个阶段,洛新中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合学习”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改,使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洛新中学的“自合学习”模式演变至今,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规范,包括四个环节: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导学稿安排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自学,这个过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同学之间对自学的情况交流互助,对疑难问题和范例进行展示交流,这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释疑点拨,对学生普遍感到疑惑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以精讲点拨,释疑解惑;当堂训练,每节课最后5~10分钟时间进行训练,一方面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巩固当堂所学知识。

  冯雪峰校长说,学校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还制定了《“自合学习”课堂教学规范》,为了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案》,从小组的划分、座位的编排、小组成员分工,到小组考核、学科考核和班级考核,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我记录、自主总结、自主考核,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如何使学生自主学习更有效?在“自合学习”过程中如何关注学困生?对学生自合学习如何评价更合适……随着课改的不断向前,一些新的问题也开始显现,现在,洛新中学都会把新问题作为课题研究让学校教师去探索,一般一年之内解题。

  ◎充满人情味的“幸福教育”

  今年年底,洛新中学将会整体搬迁至310国道北侧的新校区,由于老校区几经易主,加之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并不算太好,冯雪峰根据近年来学校秉承的“让每个人都幸福”的办学理念,他在去年提出了“幸福教育”的口号。“幸福教育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让学生把学习、克难攻坚作为一种乐趣,让老师把传道授业作为一种乐趣”。

  冯雪峰说,因为自己做了二十几年的教师,深知教师的辛苦,除了清贫等一些生活压力之外,教学压力、升学压力让很多教师喘不过气来,“他们感觉不到幸福,怎么去把‘育人’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冯雪峰说,鉴于这些因素,他提出了让每个洛新人都要感觉到幸福的理念,“进了洛新门,就是洛新人”,这句话是冯雪峰每次开会的时候都要讲的一句话,他不让教师签到;不让教师每周日下午大老远地跑到学校开例会;为了保护教师们的嗓子,学校还专门给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只便携式扩音器;每当教师家里有些大事小情,学校规定校领导必须到其家里慰问、帮忙……这一切的做法,也让洛新中学的教师团队拧成了一股绳,洛新中学也先后被评为洛阳市初中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新安县初中学生素质教育先进单位、中招工作先进单位。

  冯雪峰认为,除了生活上的关爱,能够让教师感受到幸福的还是在于课堂,“过去的教育没有幸福感,老师感觉压力很大,老百姓对学校的期望值就是升学率,老百姓认为学校好坏的标准就是孩子能否考上学”。所以,冯雪峰认为,让老师看到自身的价值,看到职业的价值,才是最根本的。他经常给老师灌输一句话“教师是以学生为荣,学生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学生课下没有压力,教师课下没有负担,这是洛新中学的一个追求。学生发展应该是一步一步向前,但是不少的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之后,适应不了新环境和新压力,生活习惯要转变,加上突然有了升高中的压力,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分化,有些学生甚至厌学,“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感觉在学校很幸福,让人人有所求,人人有所得。”冯雪峰说,在学校,坚决不能提“差生”两个字,“有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不好,但是在社会上能闯出一番业绩,上大学的同学反过来给他打工的也有”,洛新中学现在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潜能,多一把尺子量人。

  除了生活上给学生关爱,课堂上的授课也要宽泛、灵活,让学生在学习上更自由,“只有打造高效课堂,把压力都留在课堂上都释放在课堂上,学生才不认为学习是强加的,逼迫的。另外,通过各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竞争,让学生们体验到分享是一种快乐,合作是一种快乐,成功是一种幸福”。

  ◎教是为了不“教”

  学是为了不“学”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这个“因材施教”的例子是冯雪峰最常给教师讲的,冯雪峰认为,根据学生天性的不同,让学生走适合自己的路,帮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才是学校育人的最终目的,而一味拼升学率的做法已经成为过去式。“全面发展不是让学生方方面面都很优秀,我所理解的指的是学生适合在哪方面发展就往哪方面发展,人无完人。能够做学问就做学问,有体育兴趣和天赋就往体育特长走,有艺术细胞就要为其提供发展平台”。

  虽然自己学校的升学压力依然不小,但是冯雪峰似乎并不太吃这一套,他认为,现在教育的弊端在于不少老师只是让学生吃别人嚼过的馍,喝别人喝过的汤,并没有真正地把中国流传几千年的教育心得用到现在的教育事业中,“要长远发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冯雪峰认为,过去有一种说法,如果让学生拥有一碗水,那么老师就得有一盆水、一缸水、一池水,“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如果老师不教学生怎么去打井,老师就是具有长流水也没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教师能够通过“教”而达到“不教”的目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学生的“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再人云亦云,不再走别人的老路。一键分享到【网络编辑:郑国锋】【打印】【顶部】【关闭】

  

分享到:

 
  • 新闻北京特大暴雨灾害已致77人遇难
  • 体育肖天:担心集体球项目 易建联任中国旗手
  • 娱乐暮光女承认偷腥 发声明求男友罗伯特原谅
  • 财经社保十二五规划只字未提公务员养老改革
  • 科技联通称WiFi上网终端不设限
  • 博客实拍天津暴雨(图) 天使妈妈救助传旺声明
  • 读书文史观天下:揭秘中越两次南海大对决
  • 教育调查称69%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到2千元
  • 育儿儿童家具新国标8月起实施 微博关注
  • 健康暴雨洪水健康手册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舒淇冯德伦告吹 爱情一再输给“前科”
  • 尚品解密酒中王者之奢侈香槟 私人飞机不是梦
  • 星座测试爱情致命软肋 12星座辞职榜
  • 收藏海南黄花梨遭疯狂盗伐和高价收购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