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出版人的水平和责任感, 决定着时代的文化表现”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7日05:59  晶报 微博

   晶报北京专电 特派记者 朱健

   阳光语录

   从事出版事业以来,我对它有了新的理解,一个人阳光下生存,要有阳光的心态,通过学习和读书,我们会更热爱生活、热爱环境、热爱生命。阳光心态,是我们人生一种至高至上的要求。”

   ——俞晓群

   俞晓群,国内新锐出版人。1985年进入出版界,至今近30年,先后担任出版社总编辑、社长,出版集团董事、副总经理,2009年担任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社长。

   上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书香社会”的出版理念,成为以后一直践行的目标,他始终以“书之爱,出版之爱,文化之爱”热情付诸出版事业,主持策划了很多具有很高思想与学术价值的丛书。

   凭着在出版业的信誉和出版品位以及对文化的坚守,俞晓群积聚了一流的出版资源——尤其在少儿图书出版上,他用反映历史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好书,致力于儿童精神世界的塑造。如 “幼童文库”、“民国幼稚园老课本”、“幼稚园教育丛书”、“小学生文库”等民国老课本系列丛书,这些尘封已久的中国近现代儿童教育的珍贵图书,经过重新整理出版,贯穿书中的儿童本位主义观念,转化成为今天的教育资源和借鉴。

   谁为繁华喧闹的人间图景做另外的注解?谁在用书本和纸张守望逝去的时间碎片?谁又在修补历史和现实那些难以被发觉的断层?

   北京百万庄大街24号,穿过幽静的院子,走进弥漫书香的办公室,我试图在新锐出版人、海豚出版社社长俞晓群身上寻找答案。

   重印民国老课本

   是文化传承

   晶报:海豚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民国老课本”系列丛书,吸引了广大少年儿童和家长的眼球,引来众多好评,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难得的文化传承?

   俞晓群:出版民国老课本系列,为的并不是经济效益,更多的是想为文化的传承做点什么。而出版这一套书,有一个思想基础。我从事出版业一共30年,民国的书一直在做,因为辛亥革命100年,其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多变迁,但对于出版人来说,文化不该断层。而民国以来文化的延续和挖掘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出版工作者发现了这一点,也一直致力于将这样的断裂接续起来。

   晶报:为何单单倾向选择民国这一时间段的儿童读物?

   俞晓群:2005年,上海曾出版过一套老课本系列丛书,我看到以后,认为这一块非常值得挖掘。这三年,我从辽宁来到北京工作后,就开始专门研究这一领域,才发现民国的图书非常成熟,以往我们都是再现民国时期的成人作品,但发现民国儿童读物也十分丰富,数量大、品种多、质量高,有大量优秀作品。但到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很多优秀作品都给淹没掉了。

   其实,说到世界上第一套绘本,很多人以为绘本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但实际上不是。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儿童读物就有了自己的绘本,当时水平堪称世界一流。这一套民国儿童图书系列,出版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卖出10000套,大家都感叹,“原来我们那时的绘本就这么漂亮。”

   晶报:由于时间久远,再现当年老课本过程并不简单吧?

   俞晓群:并不容易,作为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文化硕果之一,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民国童书”就落于近乎全部散失的境地。我们在图书馆、老牌出版社、孔夫子旧书网、潘家园、作家的后人手中等,四处搜寻。版本缺失之严重,超乎想象。即使找到一些,纸质也很差,几乎一摸就破,破损情况十分严重。但庆幸的是,现在为止,200本基本找齐,我们也重印了184本。

   所以说,推出民国儿童图书系列是一边整理,一边修补,还一边学习的过程,我们的态度是严肃的,注重发掘和延续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

   你认为没用的书,

   将来往往更有用

   晶报:由于网络的普及,在出版民国老课本之初,您是否对市场的反响有过担忧?

   俞晓群:老实说,有。出版前,我也曾就此发微博,征求大家意见,没有想到网上的反应很热烈,大家都对此饱含期待。

   作为出版商,要研究产品的布局,我们不可能将经济效益放在一本书上,不仅只看重商业效益,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出挣钱的书,也要出版不挣钱的书,而在我看来,民国老课本系列,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这样的再现,对我们民族自信心,对修复文化的责任意识,都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晶报:您曾倡导过“书香社会”的理念,您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吗?

   俞晓群:出版行业不单是一个商业门类,更重要的是承担了一个社会的文化责任,出版人的水平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决定了这个时代的文化表现。

   所以,不是只要能挣钱,就是好出版人,最重要的是你的理念。我不敢说自己是理想主义者,但在当下中国,如何做一个好的、合格的文化商人,的确是一个挑战。毕竟,在这个社会,文化理想始终还是要通过商业手段实现。

   晶报:在现在国内书店,卖得最好的,总是那些关于股票、职场、官场的所谓的工具书,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俞晓群:这是一个阶段性。这十年市场经济发展太快,大伙觉得商业至高无上。文化跟着商业跑,其他发达国家也经历过这样功利实用的阶段。但我相信,还是会回去的,我们最终还是会沉静下来。

   国内的大学何尝不是如此,专业的设置跟着社会热门来设置,有人说,“干脆不办大学了,直接办一个培训中心”。我觉得,实用性阅读是必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文化阅读。现在许多年轻人读书一定是为了考试,跟考试无关的书,不光自己没时间看,家长也不让看。可以说,我们泛读的能力,读闲书的能力正逐渐弱化,消失了。有些有识之士,也在呼吁,年轻人一定要读闲书——因为你认为没有用的书,将来往往会更有用。

   阳光心态,

   是至高至上的要求

   晶报:对于出版人,文化领域是您一直在坚守的阵地?

   俞晓群:是的,我会坚持阵地,但我并不排斥商业化和实用性。最重要的是你的基本理念。有人说,我们不能做经典,因为做经典就赔钱,也有极端人士说,流行文化都是垃圾。

   我觉得都不对。经典文化就像高山,岿然不动,流行文化就是流水,代表活力。高山流水,有着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才是这个时代出版人和文化人都要思索的问题。

   晶报:接下来,您最看好的一本书是……?

   俞晓群:最火的《董桥七十》,反响特别大,年底各大书店肯定都会上榜。当大家都为纸质书唱哀歌的时候,这本书出来,大家都感叹,原来,书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收藏价值依然存在。

   晶报:最后,您能不能谈下对“阳光”二字的理解?

   俞晓群:我一生都对阳光有着特殊的爱。小时候,我特别担心,有一天阳光会不见了,那该怎么办?

   从事出版事业以来,我对它有了新的理解,一个人阳光下生存,要有阳光的心态,通过学习和读书,我们会更热爱生活、热爱环境、热爱生命。阳光心态,是我们人生一种至高至上的要求。

分享到:

 
  • 新闻北京特大暴雨灾害已致77人遇难
  • 体育刘翔排名退次席 网球李娜首战汉图楚娃
  • 娱乐暮光女承认偷腥 发声明求男友罗伯特原谅
  • 财经社保十二五规划只字未提公务员养老改革
  • 科技联通称WiFi上网终端不设限
  • 博客实拍天津暴雨(图) 天使妈妈救助传旺声明
  • 读书文史观天下:揭秘中越两次南海大对决
  • 教育调查称69%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到2千元
  • 育儿儿童家具新国标8月起实施 微博关注
  • 健康暴雨洪水健康手册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舒淇冯德伦告吹 爱情一再输给“前科”
  • 尚品解密酒中王者之奢侈香槟 私人飞机不是梦
  • 星座测试爱情致命软肋 12星座辞职榜
  • 收藏海南黄花梨遭疯狂盗伐和高价收购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