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年过八十尚能饭,愿为国防献终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9日07:00  解放日报

  人物档案

  乔登江,1928年 3月出生,江苏省高邮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核物理、核技术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1949年 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月毕业于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物理系,1963年3月入伍。历任某研究所副所长、某基地科技委副主任。1988年因病离休。先后获国家级科技奖9项、部委级科技奖7项,出版专著5部。2011年11月,高票当选解放军总部 “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十大模范”之一。

  本报记者 张骏 通讯员 李同岳 丁绍学

  整理好行囊,装上一大包药品,85岁的乔登江准备再次出发:他要去曾经工作过的研究所,指导学生,组织科研攻关。

  在建军85周年之际,记者在上海警备区某干休所见到了这位曾经参与让第一朵“蘑菇云”升起、有着传奇经历的老兵:9岁时右眼失明、60岁时一个肾被摘除,与癌魔抗争23年,离休9年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乔登江。

  岁月,让乔登江的身体大不如前。但他不服老,每天在干休所仍要工作半天。他充满豪情地写道:“年过八十尚能饭,愿为国防献终生。”

  神秘调动投身“死亡之海”

  1963年3月,时任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物理系副主任的乔登江,突然接到来自北京的一纸调令——月底前到首都报到。这次调动特殊而神秘,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多长时间,一概不知。

  到北京后他才知道,组织上从全国各地挑选了24位专家赴“死亡之海”罗布泊,为建立新中国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和首次核试验作准备。

  当时,乔登江的妻子在上海工作,孩子正蹒跚学步。可乔登江毫不犹豫打起背包,投笔从戎。

  戈壁深处,每天喝的水,要从200公里外运来,还是苦的。若用来洗头,头发全部黏结在一起。朋友相聚时,乔登江自我调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却偏偏从“天堂”来到戈壁。“在罗布泊工作的日子,与外界没有接触,那是一个相当封闭的环境。”在四周没有人烟的天山南麓,乔登江和他的战友们开始了我国核科学的实验工作。

  他先后参加过20余次核试验,为了获得更准确权威的测量数据,很多次他都毅然深入到有生命危险的地域。第一次核试验时,为了获得爆炸靶心的实验数据,他带着记录仪,坐车到刚爆炸不久的现场观察和测量,仪器不时发出放射量超标的“嗡嗡”惊叫……还有一次进行地面核试验,核爆炸后形成了100多米直径的弹坑,他明明知道到弹坑观察要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但还是坚持要去。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1964年10月16日,在罗布泊地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乔登江时任基地核技术研究所第五研究室副主任,而主任由研究所所长程开甲兼任。爆炸期间,乔登江担任理论预测组组长,负责爆炸安全以及爆炸后的数据处理。

  1965年5月,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空投实验,实现了我国核装置到核武器的转变;1966年10月,第一次导弹核试验;1967年6月,第一次氢弹爆炸……所有这些 “第一次”,乔登江都参与其中。

  不求长生,但求不虚此生

  十年浩劫中,乔登江被“靠边站”:操起刨土、种菜、挖地窑、做木工、孵小鸡的“把式”。一次批斗会,有人蹿上来,指着他残疾的右眼吼道:“你是不是敌人派来潜伏的特务?你的假眼球是不是微型摄像机?快说!”

  乔登江的右眼是在遭遇日军飞机轰炸、随父母逃难途中被树枝刺破失明的。望着茫茫戈壁,乔登江心中有些彷徨。但令他最痛苦的,还是不能参加试验。“当你事业如日中天时,突然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那才是最要命的事。”十年浩劫结束后,乔登江恢复了科研工作。

  没想到,十几年后,这样的打击再次降临。1988年5月,乔登江被确诊为肾癌。

  基地领导和医院专家让他赴京治疗。他却提出:能不能推迟几个月?理由是他主持的试验任务9月才能完成。临上手术台,他问医生:“手术后多长时间可以工作?”

  乔登江的老伴林祖纕是一位研究硅酸盐材料的专家,她能体会丈夫的痛苦:“一辈子,我只见老乔流过一次泪。1988年10月,上级向他宣布离休命令,他还躺在病床上。他不是因为病,也不是因为没有授将,更不是因为工资待遇,而是因为他失去了工作的机会。”

  “不求长生,但求不虚此生。与其躺在病床上等待命运的宣判,不如抓紧时间多为党工作。”乔登江在给党组织的思想汇报中郑重写道。

  经过短暂调养,乔登江重新返回工作岗位,开始了长达9年的“义工”生涯。每次出差,在他简单的行囊中,有一半都是维系生命的药物。

  1997年11月28日,乔登江高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大概也是工程院历史上唯一一个离休了再当选的院士。

  “最惬意的休息方式”

  当同龄老人在湖边垂钓、在公园打牌下棋时,年过八旬的乔登江仍在科研路上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这让我觉得自己还有用。”去年3月19日,当日本发生核电站泄漏事件后,乔登江第一时间应邀到上海科技馆“科普大讲坛”,免费为市民讲解核安全知识。去年4月,作为华东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学术报告的重头戏,乔登江所作的 “裂变物理和放射性安全”学术报告在全校师生中引起广泛关注。

  “能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乔登江比任何人都懂得时间的珍贵。“作为我们这些曾亲历过核试验的人,这些资料不写出来,就断代了。”

  乔登江觉得 “最惬意的休息方式”就是:买买菜,做点研究,指导一下学生,然后翻翻古典名著当作消遣。乔登江坚持定期去研究所指导学生。每个星期有两天到华师大上课。离休后,乔登江平均每年外出作报告、学术交流和科研攻关达数月,辗转全国各地行程50多万公里。“没有了这份事业,说不定我早走了。”乔登江说。

  1999年,乔登江被华东师范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时任华师大物理系主任陈树德回忆说,当时学校主动提出给乔院士分房、配车,但都被他婉言谢绝。就连学校给的每月1000多元补贴,有时也被他用来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

  2010年12月,乔登江被重新提升职务。当一身戎装的乔登江接过职务晋升任命书时,他的眼眶湿润了,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应征到罗布泊的那个春天。

  85岁“再出发”求解难题

  “前段时间我看到乔老还在看天体物理的书。都80多岁了,还看这么前沿的书。”乔登江的学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建国深有感触地回忆。

  华师大物理系每周一次的教学讨论,只要他在上海,每次必到。乔登江还经常去听讲座。一次,一位年轻专家授课,得知讲台下坐着乔登江院士,十分不安,便走下讲台说:“老前辈,您在这儿,我这课不知道怎么上了。”乔登江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你的研究领域,我就是小学生。”

  乔登江还在不断求解新难题:手机、微波炉、磁浮、高压电,这些电磁辐射到底对人体、对机器有无影响,影响几何,如何防护?“这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需要有一个国家安全标准。”乔登江直言:这个标准需要科学家通过不断实验,得出一个限值。

  这个课题获得973、863等计划支持,多所高校院所抱团攻关。乔登江课题组成员也各自承担一部分实验任务。老院士每周都要去学校指导课题。他信心满怀地说,期望三五年内,对于电磁辐射影响能有一个答案,甚至一个标准。

  在研究所,乔登江担负着多个科研基金项目的研究。前几年,他提出的设想成为了研究所的一个重点基金项目。项目还没展开,他就拿出了几万字的研究报告。

  乔登江经常说:“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还需几代人不懈努力。在这场科技实力的较量中,我即使不能跑在前列,也绝不能袖手旁观,多活一天就要多作一份贡献。”

分享到:

 
  • 新闻北京特大暴雨灾害已致77人遇难(附名单)
  • 体育中国日!孙杨叶诗文破纪录夺冠!中国4金
  • 娱乐柳岩哭诉:我很无辜 微博澄清并非第三者
  • 财经陕北煤二代热衷做官 开宝马拿两千月薪
  • 科技苹果维修iPhone“留皮换瓤”引发争议
  • 博客伦敦奥运副刊 梦幻般的内蒙杜鹃湖晨雾
  • 读书迟暮岁月:江青晚年骚动的监狱生涯
  • 教育海归回国月入1200心拔凉
  • 育儿7岁男童从7楼坠至2楼平台生还 微博关注
  • 健康暴雨洪水健康手册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奥运选手时尚穿着 运动鞋披英伦皇室婚纱
  • 尚品百达翡丽珐琅腕表世界 解密奢侈香槟
  • 星座周刊众口铄金的一周 12星座离奇事件
  • 收藏奥运藏品投资揭秘 中国艺术市场迷局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