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那曾熟悉的玉米糊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30日02:39  工人日报

  往年这个时候,家里人多喜喝凉汤面。一顿做出两顿的来,静放锅中。外出归来,燥渴难耐时,咕噜两碗凉爽可口的凉汤面,解渴解饿的惬意,赛过几多美味大餐。近日孩子的公婆外出旅游,妻去给小两口做几天饭。一个人在家,我懒得做饭,连持续多年的凉汤面也搁置了,改为熬多年少食的玉米糊。

  早上趁凉快熬出多半锅,至下午放凉后便犹如凝固的果冻一般,凉爽可口之外,与凉汤面相比又是另一般滋味。它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纯天然冷食,喝下去之后,周身顿觉凉意习习,气定神闲的淡定也随之而生。更意想不到的是,喝了几天这个糊糊之后,竟治好了多年断续发作的咽炎,你说奇也不奇?

  想来也有道理,玉米糊是经济不发达时北方的主打食品,尤其在西北地区,三顿饭中有两顿离不开它。西北气候之干燥不比北京逊色,婆姨、汉子能隔着山梁与人喊着打招呼,传递信息,没听说谁嗓子疼的,况且还以辣椒当主菜佐餐。北京人谁行?还不得嗓子疼上半个月,我想,关键是没有喝玉米糊。

  北京人也吃玉米面,但多是蒸窝头,很少喝糊糊,说是怕烧心。京歌里“窝头咸菜”就着的是“大碗茶”,而不是玉米糊。虽说十里乡俗不同,但喝玉米糊烧心几乎是大半个中国市民的共识。玉米糊蒙受的这一“沉冤”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得以昭雪。据一位药企的经理介绍,当时生产一种国际市场需求量很大的药以换取外汇,原料就是玉米粒根部那很小的一点胚芽,它也是决定玉米面是否烧心的根本所在。可见烧心的并非全是玉米糊,窝头也难免。据说至今一些发达国家出口玉米仍要采集胚芽,不仅如此,其他粮食出口还要经过灭活,怕基因外泄。

  说到玉米糊,曾有一次因它我还产生了负罪感。30年前的一个冬天,中学组织到农村劳动。到达后,天跟着就黑了,晚饭是啃食自带的干粮。生产队找班长联系工作,老师派我去。去后并没有谈什么“工作”,而是将每人捧着的一大碗黏稠烫嘴的玉米糊分给了我一碗,且热情得不容我不喝。单纯幼稚的我一下囧得满脸通红,这不是利诱吗,同学们不会把我当甫志高吧?然而,老乡们并没有让我做一点变节的事。归来时天已黑透,庆幸同学和老师没有看到我残存的赧颜,我却并未因此减轻自谴,且多年后还一直纠结。冬夜里,那一大锅滚烫的玉米糊,若是和老师同学共享,该多好。

分享到:

 
  • 新闻贾庆林:两岸虽未统一但领土和主权未分裂
  • 体育中国日!孙杨叶诗文破纪录夺冠!中国4金
  • 娱乐潘长江女儿潘阳嫁高帅富 为爱复员转业
  • 财经中消协批评某些部门纵容苹果霸王条款
  • 科技中消协:某些政府部门纵容苹果霸王条款
  • 博客伦敦奥运副刊 “脱衣裸考”教师似被冤
  • 读书迟暮岁月:江青晚年骚动的监狱生涯
  • 教育90后不好用成招聘共识 企业吁更忠诚敬业
  • 育儿7岁男童从7楼坠至2楼平台生还 微博关注
  • 健康暴雨洪水健康手册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奥运冠军素颜卖萌 奥运版《复仇者联盟》
  • 尚品啤酒配烧烤的八宗罪 国产最豪华游艇
  • 星座周刊众口铄金的一周 12星座离奇事件
  • 收藏英国谷仓内发现疑似慈禧所用鱼缸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