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星兰:老乡误传死讯 家人为她立牌位 从延安保卫战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两广战役、解放大西南,一场都没落下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30日03:19  都市时报 微博
李星兰:老乡误传死讯家人为她立牌位

82岁的李星兰老人神采奕奕■ 都市时报记者 孟祝斌

李星兰:老乡误传死讯家人为她立牌位

(三)

  口述:李星兰撰稿:都市时报记者 宋凯欣 实习记者 张宁

  82岁的李星兰是南下干部中为数不多的女兵。当年这个漂亮的山西姑娘参军时才15岁。她当过文艺兵、参加过救护队,还“兼职”做过战地记者。战事最激烈的时候,她的家人一度以为她“壮烈”了,在家中为其立了牌位。但这个命大的姑娘,不但没有“壮烈”,甚至毫发无损,顺利地到达了昆明。

  军队里的文艺兵

  演过很多女主角

  李星兰有文化、喜欢写作。从年轻时候的照片看,她模样俊俏,是个标准的北方“胭脂”。再加上聪明伶俐,很早就成了文宣队的台柱子。她先是在太岳军区太原分区宣传队当演员,和几个战友在大街上进行街头演讲宣传抗日。解放战争时期,李星兰先后调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一旅宣传科编辑干事、十四军宣教部通联干事和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指导员。

  提到那段峥嵘岁月,李星兰嗓门提高了:“从延安保卫战一直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两广战役和解放大西南,我一场战役都没落下过!”

  李星兰演过很多戏,《白毛女》、《刘胡兰》、《血泪仇》一类的大戏,她都是女主角,“我们演得好啊!老乡都跑几十里路来看戏”。到了前线,大戏就很少演了。一场战役打完,他们马上编戏演给士兵们看。戏剧的内容多是讲述部队里面的人和事,成了“兵演兵”。

  有一次,他们要演某英雄班班长如何练兵的故事。这部戏里面不需要多少女角,李星兰就在幕后“提词”,“就像演双簧一样”。为了使剧中的枪声听起来真实,他们还专门派一个人到远处打枪。

  由于戏都是新排乍演,时间仓促,排练不够,加上紧张,演员常会出现忘词的情况。忘词的时候就往幕布靠一靠,幕后的李星兰就告诉他接下来的词儿。有一次,一个演员忘了词,情急之下,也没有听到幕后的“提词”,只好把一句词儿来回唱,台下的战士们纳闷地喊道:“怎么老是唱这一句啊!”回想到此事,李星兰开怀大笑。

  数次被子弹打穿裤脚

  差一点被炸弹炸死

  这个漂亮的姑娘可不是一个花架子,除了演戏,她还“兼职”着救护员和战地记者的工作。由于酷爱写作,参军不久,她就成了《前进报》的特约记者,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和前线战士待在一起,搜集他们的战斗故事。

  她的报道还“捧红”过几个战斗英雄!李星兰记得,离休后,一位老战友跟她提起过一位官员的名字,她当时表示记不得此人。老战友急得跺脚,“这你都忘记了?还是你把他‘吹’上去的!变成了战斗英雄!”

  虽然她报道过无数战斗英雄,但至今她只对一位无名战士印象深刻。“当时有个说法,叫‘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有一个腿被炸断的战士从火线被抬下来,那个血流得啊,裤子粘在了腿上,怎么都扯不下来。我心疼得直掉泪,那个战士却一滴泪都没有掉,还反过来安慰我。”当时条件艰苦,李星兰她们都是拿着马灯、油灯来照明,用盐水给伤员清洗伤口,常常“因为没有药用,急得直哭”。

  采访写作之余,她还负责运送伤员。在战场上,她们常常是冒着枪林弹雨抬担架,敌机来了就躲炸弹,敌机一走,抬了担架继续走。她说,自己的命很大,子弹曾几次打穿她的裤脚、衣襟,却愣是没有伤着她一根汗毛。

  有一次,她在前线采访,敌机丢下来一颗炸弹,正好落在她的身旁。旁边一个战士看到了,迅速把她扑到,救了她一命。“那个炸弹炸出来好大一个坑啊!”李星兰张开双臂,比画了一个大大的圈。

  从江西一路走到昆明

  生理期时最难熬

  跨过黄河后,解放军基本上就是一路南下了。当部队走到赣州时,李星兰被调到第二军政大学女生中队当辅导员。

  在江西和两广,部队又招到很多新的女兵。她们大多数家境很好,有一些还是华侨,不爱红装爱武装,“都是脱下旗袍穿军装”。秦邦宪(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博古)的侄女秦文也在女生中队里,也没有什么特殊待遇。

  女生中队在漫漫征途中是和男生中队一样走路的,但她们比男学员多了一种特殊困难——就是生理期那几天。“现在,一打开电视,各种卫生巾的广告铺天盖地,而那时物资匮乏,行军时又不能带太多东西。学员们从家中带来的绵纸之类的用品,没多久便消耗完毕。粗糙的草纸常常会把双腿磨破皮。由于缺医少药,弄不好还要感染化脓。至于经期要避免接触冷水之类的禁忌,更是一种奢望”。女学员们只好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

  在江西,李星兰崴伤了脚,红肿得很高,她只好拄着一根棍子慢慢走,一路上还要管理照顾女学员,就这样一步步走到昆明。一到昆明,她就开始“打摆子”,“一会儿冷得盖被子,一会儿又发烧,烧得出汗”,一个军医给她看病,很无奈地说:“你的病很好治,就是没有药。”检查了她的脚之后,这个军医再一次说:“这个病也好治,就是没有药。”

  老乡误传死讯

  家人为她立牌位

  李星兰15岁参军,正赶上了抗日战争的尾巴。当瘦小的她穿着长过膝盖的、臃肿松垮的军装出现在父母面前时,他们才知晓了情况。对于她的选择,父母既喜又忧——因为在那个年代,当兵是穷人家孩子的唯一出路。挥别父母,她根本想不到这一别就是10年。

  淮海战役后,有几个民夫担架队的老乡从战场上回到了山西老家。李星兰父母跑过去问情况,听到的却是“一个宣传队的女娃娃被打死了,看起来可像你们家星兰了,也梳着两条大辫子”。有了这个传闻再加上从来没有收到过李星兰的平安信,她的父母还以为闺女真的成了“烈士”。母亲一直哭啊哭,眼睛都快哭瞎了。父亲给女儿供上了牌位。

  但实际情况是,李星兰毫发未损,正生龙活虎地跟随大军继续南下。她没有写信回家,因为“没时间写,也想不起来写信”。一直到了1950年1月,到达昆明之后才想起来给家里写一封平安信。

  家里父母接到信之后,欣喜若狂,赶紧把她的牌位扔掉。村里有人要到云南去,她母亲死活也要跟着一起去,说:“俺闺女还活着哪!我一定要去看看她。”这位农村妇女此前从没有出过远门,除了畜力车,没坐过汽车与火车。为了看闺女,她坚持坐车到了武汉,但强烈的晕车使她再也坚持不下去了。最终,她返回了山西沁源。母女俩无缘见面。

  “母亲病重”急电

  把她催回老家

  1959年12月,已经结婚生子的李星兰收到一封加急电报。电报是留在老家的弟弟发来的,上面只有八个字,“母亲病重,接电速回!”她立马拿着电报去找领导请假,领导说:“你回去吧。除去路上的时间,允许你在家住10天。”

  李星兰回家时,适逢春节前。那个时候火车的拥挤程度,比现在的春运好不了多少。绿皮火车里挤满了人,李星兰一直从昆明站到太原。她身体本来就虚弱,被折腾出病来,发烧烧得很厉害。到了太原,幸亏有个叔叔把她接到家里养了10天病。但她也因此没能赶回家跟父母一起过春节。

  回家的那天,下着大雪,天地之间一片白茫茫。身穿绿色军装的李星兰正在雪地上艰难行走,一个老乡赶着马车走上前来,问她从哪里来。李星兰告诉他,从昆明回来的。老乡很惊讶,连连说:“俺孩活着回来不容易!快坐上来,我送你回家。”

  一进家门口,李星兰先叫弟弟的名字。她离开时弟弟才5岁,再见面已是个大小伙子了。弟弟出来一看是她,转过头来向屋里开心地大喊:“我二姐回来了!”

  李星兰的母亲流着泪,哆嗦着手,摸索着走出门。李星兰跑上去抱住她,母亲一个劲儿说“活着回来就好”。两个人抱在一起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而这时她才明白,母亲并非病重,只是太想念她了。

分享到:

 
  • 新闻贾庆林:两岸虽未统一但领土和主权未分裂
  • 体育中国日!孙杨叶诗文破纪录夺冠!中国4金
  • 娱乐潘长江女儿潘阳嫁高帅富 为爱复员转业
  • 财经中消协批评某些部门纵容苹果霸王条款
  • 科技中消协:某些政府部门纵容苹果霸王条款
  • 博客伦敦奥运副刊 “脱衣裸考”教师似被冤
  • 读书迟暮岁月:江青晚年骚动的监狱生涯
  • 教育90后不好用成招聘共识 企业吁更忠诚敬业
  • 育儿7岁男童从7楼坠至2楼平台生还 微博关注
  • 健康暴雨洪水健康手册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奥运冠军素颜卖萌 奥运版《复仇者联盟》
  • 尚品啤酒配烧烤的八宗罪 国产最豪华游艇
  • 星座周刊众口铄金的一周 12星座离奇事件
  • 收藏英国谷仓内发现疑似慈禧所用鱼缸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