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反兴奋剂 一场“老鼠”永远跑在前面的游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30日03:19  都市时报 微博
反兴奋剂一场“老鼠”永远跑在前面的游戏

反兴奋剂一场“老鼠”永远跑在前面的游戏

反兴奋剂一场“老鼠”永远跑在前面的游戏

反兴奋剂一场“老鼠”永远跑在前面的游戏

反兴奋剂一场“老鼠”永远跑在前面的游戏

伦敦奥运会反兴奋剂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对采样进行检测 网络截图

反兴奋剂一场“老鼠”永远跑在前面的游戏

工作人员对采样检测

反兴奋剂一场“老鼠”永远跑在前面的游戏

工作人员对送来的采样编号

反兴奋剂一场“老鼠”永远跑在前面的游戏

反兴奋剂一场“老鼠”永远跑在前面的游戏

反兴奋剂一场“老鼠”永远跑在前面的游戏

反兴奋剂一场“老鼠”永远跑在前面的游戏

反兴奋剂一场“老鼠”永远跑在前面的游戏

反兴奋剂一场“老鼠”永远跑在前面的游戏

反兴奋剂一场“老鼠”永远跑在前面的游戏

反兴奋剂一场“老鼠”永远跑在前面的游戏

反兴奋剂一场“老鼠”永远跑在前面的游戏

  ■ 都市时报首席记者 陈雯韵 见习记者 张轲

  使用兴奋剂,会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多危害,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合成类固醇类药物会使人暴躁易怒、身体虚弱;长期使用生长激素会导致人体肢体和器官的变态生长;使用EPO会使运动员由于心脏痉挛而死亡。

  但一支注射器却牵出一大串星光闪耀的名字:琼斯、钱伯斯、加特林、科林斯、蒙哥马利……下一只“老鼠”是谁?也许是基因兴奋剂,或许是别的什么神奇的玩意儿。只要体育仍旧与荣耀、金钱相连,这场猫鼠斗的游戏,就一天不会终止。

  兴奋剂演变

  原来喝酒后来吃药

  “酒壮怂人胆”,说的是喝酒能让胆小的人变得勇敢,在奥运会的历史上,酒就是最初的兴奋剂。公元前3世纪,在古代奥运会上,就有运动员通过饮用白兰地和葡萄酒达到一种亢奋的状态,帮助自己赢得了比赛。

  现代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粒兴奋剂也是与酒有关,在1904年第三届圣路易斯奥运会的马拉松赛项目中,美国运动员希克斯率先冲过终点,但累得虚脱。他的教练透露,希克斯其实在离终点还有7公里时已经没劲儿了,教练给他喝了杯混有马钱子碱的法国白兰地,在药力和酒精作用下,希克斯最终冲过了终点并夺得冠军。由于当时并没有兴奋剂检查的规定,希克斯还是获得了金牌。

  在食物中添加特别的药物,用以提高运动员和战士体能的做法,同样由来已久。从北欧传说中的战士和古代奥林匹克中的运动员,服用含有某些毒蘑菇成分的饮料,来提高自己的战斗力和体能的传说;到现代体育舞台中,1807年参加英国传统耐力赛跑的选手亚伯拉罕伍,使用了鸦片酊才保持了24小时的清醒状态,打败了其他选手。

  因为服用药物和酒精获得金牌的“示范作用”,此后的运动会中,兴奋剂被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使用,奥委会也没有出台任何政策,直到1960年罗马奥运会,丹麦运动员马克·詹森因服用了苯丙胺兴奋剂在比赛中死亡,反兴奋剂运动由此展开。翌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成立于希腊雅典,由阿瑟·波里特爵士出任主席。

  科技助推

  毒理学转战生物学

  从上世纪60年代,一些运动员开始服用合成类固醇,尤其是雄性合成类固醇,这类药物可以增加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肉发达,从而提高力量和耐力。在所有需要爆发力、耐力和速度的项目中,都有运动员服用这类药物,特别是女运动员。

  服用雄性合成类固醇的女运动员在肉体上、精神上甚至是感情上都更像个男人,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就出现了尴尬一幕。当时有记者质疑前民主德国游泳队女队员的嗓音低沉,游泳队领队撇着嘴冷笑说,她们是来比赛游泳的,不是来比赛唱歌的。事实上,她们服用了雄性合成类固醇。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苯丙胺已经可以轻而易举地被检测出来,使用这类药物的运动员已明显减少了,曾用于军事目的的血液兴奋剂浮出水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运动员转而使用更“隐蔽”的成长激素(hGH),它可以增长肌肉,几乎所有项目中都有人使用。另一种被运动员广泛使用的兴奋剂是EPO,它可以增强运动员的耐力。

  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一条惊人消息震惊体坛:有人要求科学家为他们移植某些“优异”基因,从而使他们具备更强的力量和更快的速度,成为天下无敌的运动健将。也许几年后,短跑运动员能凭借这种基因兴奋剂将百米成绩缩短到8秒之内。更令人担忧的是,运动员一旦运用这种疗法,在他们的血液或尿液中将无丝毫痕迹可寻。

  在世界反兴奋机构(WADA)医药总监阿兰·卡尼尔眼中,反兴奋剂行动不亚于一场战争。而且战场已经从毒理学转到了生物学,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反兴奋剂斗争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20多年前,禁止服用的物质名单只有70多种。而现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人类生长激素(hGH)、人类成长荷尔蒙等眼花缭乱的名词,不断地出现在公众面前。在当下,兴奋剂的研发与检测,就是运动员与反兴奋剂机构的明争暗斗,像极了悬疑电影。

  2003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奥运药检实验室主任唐·凯特林收到一只有残余物的注射器,提供者是一名田径教练。对方告诉美国反兴奋剂机构,注射器中的液体是一种专门设计出来的,现有手段无法检测的兴奋剂。

  三周后,凯特林和同事确定出这种残余物的身份:是一种对已知的两种类固醇进行改造后的新化学物质THG。随后检测THG的方法也被开发出来,并在英国选手钱伯斯涉嫌服用兴奋剂一案中派上用场。据这位短跑名将表示,自己是在毫不知情之下误服了一家营养中心提供的补充剂。但最终他仍然被判禁赛两年。

  禁用兴奋剂,通常情况下只能依靠运动员自觉,对于某些“高级物质”,现有技术同样无能为力。以IGF-I一类的基因为例,它在血液和尿液中都检测不出来。专家调侃说,“至少,检测者不可能让运动员贡献点肌肉出来,进行肌肉组织切片测试吧?”

  另外,为了逃避取样,运动员也是绞尽了脑汁。如,将干净尿通过尿管注射到膀胱里,在取样时可以轻松排出干净的尿样。或是预先将干净尿样装在封闭的软质容器里,下面连接导管,检查时故作排尿动作,从而达到偷梁换柱的目的。

  未来难预知

  金牌压倒死亡恐惧

  国际体坛有案可查的一则“经典问答”,向世人揭露出了高水平竞技体育残酷的一面。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加拿大反对滥用药物组织主席、类固醇专家鲍勃·戈德曼,曾经向198名世界优秀运动员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有一种神奇的药物,它能使你们五年之内在包括奥运会在内的所有比赛中战无不胜,但你们吃了这种药,五年之后就会死去,你们愿意吃吗?”结果出人意料,竟有103名运动员(52%)回答说愿意吃。不难看出,在奥运会等重大比赛中获胜的吸引力如此之大,竟然压倒了对死亡的恐惧。

  也正因如此,在半个世纪的漫长拉锯中,反兴奋剂的较量一直没有结果。在业内有一种说法:“查得出来的是兴奋剂,查不出来的是高科技。”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隐形的“高科技”肯定会在某一天被发现。

  曾经在体育场上横行的EPO就证明了这一点。由于EPO与人体自然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几乎没有区别,而且注射后会较快地从人体中消失,一度给检测增添了难度。直到悉尼奥运会,血检和尿检相结合的EPO检测才得以成功。而在北京奥运会上,仅仅通过尿检便可纠出这个隐形大盗。

  伦敦奥运会开幕才第一天,19岁的阿尔巴尼亚举重运动员普拉库就因为药检未过关,被逐出本届奥运会。昨天,乌兹别克斯坦体操运动员路易扎·加柳里娜波被查出尿检呈阳性,遭到国际奥委会的临时禁赛。不过,正如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副主任吴侔天所说:“猫一定是在老鼠后面跑的,不可能猫跑在老鼠的前面,老鼠追猫。”这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猫鼠游戏”。

  ●延伸阅读

  喝六杯以上咖啡

  就可能被禁赛

  近来,关于运动员误服禁药的事件屡见不鲜,特别是吃烤肉屡屡中招瘦肉精,队员饮食问题越来越被各国重视。

  不过究竟摄入多少含有违禁成分的食物就会被判罚服用禁药,专家认为,具体数字因人而异,“但像咖啡这样含有咖啡因的饮品,短时间内喝六杯以内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如果喝得太多,咖啡因摄入量过大,会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的兴奋度,将会有被检测为服用禁药的可能。”

  中药不属兴奋剂

  但可能有违禁成分

  对于中药能提高运动员体能的说法,专家表示:“中药本身就是治疗、调理人体机能的药物,常人服用中药也能增加体能。中药讲究的是调理,病人服用中药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不过‘是药三分毒’,服用中药所导致的肾炎等副作用也时有发生。有人说中药是禁药,这是不准确的,中药里90%以上的成分都不含违禁物,或许会含有一些违禁成分,但中药不属于违禁药物。”

  ●兴奋剂检测方法

  尿检对运动员的尿液样本进行化验。采集到的尿样分别装入A、B两个集尿瓶中。A瓶用做试验,B瓶封存于专门的冰箱中待用。

  血检有的违禁药物目前难以在尿检中查出,如缩氨酸、荷尔蒙及其同类产品促红细胞生长素、人体生长激素等,而血检可以弥补。

  飞检 飞行检查,简称“飞检”,亦称赛外检查,指的是在比赛以外期间进行的不事先通知的兴奋剂突击抽查。

  ●国际奥委会七大禁药

  内源性肽类激素

  常见项目: 中长跑、竞走、马拉松、自行车

  自血回输:也称“血液兴奋剂”,是指从运动员本人体内抽出一定数量的血液,经处理后储备待用,赛前1到7天再将血细胞随生理盐水输回原抽血者体内,目的是增加循环系统中的红细胞数,借此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但过高的血细胞密度也会导致血液黏稠甚至致命。

  案例: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美国自行车队中,至少有7名运动员赛前进行了血液回输,而且其中4名还获得了奖牌,此后不久国际奥委会宣布禁止使用血液兴奋剂。

  麻醉止痛剂

  常见项目: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网球

  麻醉止痛剂:包括杜冷丁、吗啡、海洛因等,一方面是出于维护运动员健康,运动员在受伤的情况下,经常依靠服用止痛剂来克服伤痛坚持比赛,长此以往势必影响运动员的健康。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禁止运动员滥用药物,这主要是针对运动员吸毒。

  案例:2003年5月,男子三级跳远世界纪录保持者、英国人爱德华兹在接受黄金联赛巴黎站赛前的兴奋剂抽查中,被查出服用过吗啡。法国反兴奋剂机构不久后公布了调查结果,爱德华兹在检查前已经通知国际田联,他因病正在服用镇咳药。因此,国际田联最终并没有对爱德华兹进行处罚。

  合成类固醇类

  常见项目:田径、举重、拳击、健美

  合成类固醇类: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这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度最高的一类兴奋剂,也是药检中的重要对象。国际奥委会目前只是禁用了一些主要品种,但其禁用谱一直在不断扩大。

  案例: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本·约翰逊以9秒79的惊人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并摘得金牌。但仅仅62小时后,国际奥委会宣布约翰逊的尿样检测结果呈阳性,他服用了类固醇类兴奋剂。他创造的世界纪录和冠军称号随之被取消,金牌被追回,并被处罚禁赛两年,本·约翰逊成为第一个使用禁药而被取消参赛资格的田径名将。

  ●国际奥委会七大禁药

  利尿剂

  常见项目:拳击、摔跤、柔道、举重

  利尿剂:常用做减轻体重,更多时候作为其他兴奋剂的掩盖剂。

  案例:2011年环法自行车赛,喀秋莎车队俄罗斯车手科洛布内夫在尿检中被查出含有利尿剂的违禁药物,因此被要求停止继续参赛。今年4月,英国反兴奋剂实验室的一项实验结果表明,绿茶能够降低人体内睾酮的水平,从而可能使服用类固醇的运动员在尿检中蒙混过关。难道绿茶会就此成为一种新的禁药?

  刺激剂

  常见项目:短跑、跳远、短距离游泳

  刺激剂:是最早使用,也是最早禁用的一批兴奋剂,因为只有这一类兴奋剂对神经肌肉的药理作用才起到真正的“兴奋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运动员所使用的兴奋剂主要都属于这一类。

  案例:2000年悉尼奥运会,17岁的罗马尼亚女子体操运动员拉杜坎在获得全能冠军后的尿检中,被查出有违禁药物伪麻黄碱成分,因此被剥夺了金牌。使用这种最为原始的刺激剂有悖常理,原来是拉杜坎在比赛之前偶患感冒,医生给她吃了一片含有违禁药物成分的感冒药。

  B阻断剂

  常见项目:射击、射箭

  β-阻断剂:以抑制性为主,是一种能够减缓心率的药物,在医学界常用来治疗心脏病。

  案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朝鲜选手金正洙在男子50米手枪比赛中被检测出服用一种叫做心得安的阻断剂,他取得的第二名成绩被取消。

  内源性肽类激素

  常见项目:中长跑、竞走、马拉松、自行车

  内源性肽类激素:大多以激素的形式存在于人体,最为常见的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它能促进肌肉中氧气的生成,从而使肌肉更有劲、工作时间更长。

  案例:北京奥运会上查出的首例兴奋剂就是——西班牙自行车女选手玛丽亚·伊莎贝尔·莫里诺,在兴奋剂检测中被发现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分享到:

 
  • 新闻贾庆林:两岸虽未统一但领土和主权未分裂
  • 体育中国日!孙杨叶诗文破纪录夺冠!中国4金
  • 娱乐潘长江女儿潘阳嫁高帅富 为爱复员转业
  • 财经中消协批评某些部门纵容苹果霸王条款
  • 科技中消协:某些政府部门纵容苹果霸王条款
  • 博客伦敦奥运副刊 “脱衣裸考”教师似被冤
  • 读书迟暮岁月:江青晚年骚动的监狱生涯
  • 教育90后不好用成招聘共识 企业吁更忠诚敬业
  • 育儿7岁男童从7楼坠至2楼平台生还 微博关注
  • 健康暴雨洪水健康手册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奥运冠军素颜卖萌 奥运版《复仇者联盟》
  • 尚品啤酒配烧烤的八宗罪 国产最豪华游艇
  • 星座周刊众口铄金的一周 12星座离奇事件
  • 收藏英国谷仓内发现疑似慈禧所用鱼缸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