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暑期备战考研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30日03:20  新京报 微博

  原标题:暑期备战考研

暑期备战考研

专家认为考研集训营最重要的是学习氛围好,大家更容易投入。图/CFP

  对于许多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讲,暑假可以说是备考的黄金时期。记者了解到,暑期属于考研备考的强化阶段,考生主要任务是梳理知识点,强化重点,并进行专项练习。考研专家建议考生暑期备考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复习计划,注意劳逸结合,最好不要同时做考公务员、实习等多方面的准备。专家特别提醒,八、九月份考研大纲、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应会公布,要注意搜集信息,理性规划自己的报考目标。

  如何利用暑期?

  梳理重点多做题

  据海天考研首席全程策划专家吴睿介绍,对大部分考生来讲,考研备考大致可分为准备、基础、强化、提高和冲刺五个阶段。以准备2013年考研的学生为例,去年9月至今年2月是准备阶段,3月至6月是基础阶段,7月至8月是强化阶段,9月至10月是提高阶段,进入11月就到了冲刺阶段。

  “暑期就属于考研备考的强化阶段,主要是梳理知识点,强化重点,应该仔细研读教材,并进行相应的专项训练。”启航教育考研辅导专家王老师指出,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的考试科目有些差别,但复习的套路差不多。“政治、专业课复习在这个时期要将全部内容复习一遍,梳理出重点难点,复习的基础上理解性记忆,并配套进行练习;数学复习主要是归类总结各种题型,熟记公式定理,并通过做题进行巩固;英语复习则主要进行单词、阅读、翻译、作文的专项训练,作文最好能总结专属自己的模板。”

  吴睿补充,“暑假一定要多做题,不做题就不知道自己的问题何在。经过测试,就知道自己与目标的差距有多大,再随时进行调整。考研目标不宜太死,可以选择一所与专业课相近的学校作为备选,如果报名前发现与目标差距太大,可考虑选择备选学校。

  是否报班?

  因人而异,找到适合自己的那类

  暑期有无必要报一个考研辅导班呢?答案是因人而异。北京师范大学研二学生陈正权认为,像政治、英语这样的公共课没有必要报班,因为现在信息很畅通,完全可以自学。

  吴睿则指出,对于辅导班来讲,大部分学生可能都有适合的一类,比如有的学生在英语某一方面比较差可以报一对一的班,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当然,基础较好、自制力较强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学习。

  海天考研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四成的考生选择辅导班更倾向于阶段性集训营。而记者也了解到,目前一些考研辅导机构的暑期集(特)训营最为火热。据了解,暑期集训营几乎为封闭式学习环境,实行小班授课,每班配有班主任。集训营时间大多为20天左右,吴睿认为集训营最重要的是学习氛围好,大家每天一起上课也不会觉得苦和累。

  对于已经报了辅导班的学生,吴睿建议学生一定要带着自己的问题去上课,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课前一定要根据辅导材料进行预习,每天上完课最好花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复习。

  ■ 学生经验

  想保研也可依据参考书来准备

  ●陈正权,北京师范大学研二学生

  现在保研的竞争很激烈,9月份开学后就要提交保研申请,所以对于想保研的学生来说,暑期也要充分利用起来。首先可以找到想保研学校和专业的学长,了解一下老师的研究领域。如果可以的话,要到老师的联系方式,了解其是否已确认保研的人员。保研的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很多学校笔试的题和考研的题很相似,可以依据参考书来准备,如有必要可像考研学生那样在暑期进行集中复习。

  暑期要制定合理备考计划

  ●刘彦,北京某高校中文专业研二学生

  我是8月份才开始进行系统复习的,之前以看专业书为主。我认为暑期的备考计划,最重要的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制定之后严格来执行。比如我是文科生,政治的底子较好,8月底政治大纲公布之前我就没有复习政治,而是把时间分配给英语和专业课。英语是下午考试,所以我下午复习英语单词和做阅读题,上午和晚上则结合参考书和真题来复习专业课。

  ■ 专家建议

  每门课程复习别超3个小时

  ●王老师,启航教育考研辅导专家

  心理学中有一个“重叠效应”,即在一前一后的记忆活动中,识记相似的东西不利于保存。因为重复出现的内容相同时,相同性质的东西由于互相抑制、相互干涉而发生遗忘。考研科目分为英语、政治、数学和专业课四门课程,四门课程彼此独立,互不依赖,互不牵扯。有的考生为了追求效果最大化,往往长时间复习一门课程。表面看起来投入时间长、花费精力多,理应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结果可能恰恰相反。因此,我们建议考生每门课程复习时间不要超过3个小时,并且各个学科要相互交叉复习,让大脑在科目转换时始终保持新鲜感。

  心理学中还有个“酝酿效应”,也叫“直觉思维”,即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维、新现象浮现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便一下子找到了解决办法。复习中遇到难题在所难免,碰到这种题目时不妨先放一放,搁置一段时间,让思维进入“酝酿时期”,或许一段时间之后便突然受某种启发而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答案一下子出现在眼前。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分享到:

 
  • 新闻贾庆林:两岸虽未统一但领土和主权未分裂
  • 体育中国日!孙杨叶诗文破纪录夺冠!中国4金
  • 娱乐潘长江女儿潘阳嫁高帅富 为爱复员转业
  • 财经中消协批评某些部门纵容苹果霸王条款
  • 科技中消协:某些政府部门纵容苹果霸王条款
  • 博客伦敦奥运副刊 “脱衣裸考”教师似被冤
  • 读书迟暮岁月:江青晚年骚动的监狱生涯
  • 教育90后不好用成招聘共识 企业吁更忠诚敬业
  • 育儿7岁男童从7楼坠至2楼平台生还 微博关注
  • 健康暴雨洪水健康手册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奥运冠军素颜卖萌 奥运版《复仇者联盟》
  • 尚品啤酒配烧烤的八宗罪 国产最豪华游艇
  • 星座周刊众口铄金的一周 12星座离奇事件
  • 收藏英国谷仓内发现疑似慈禧所用鱼缸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