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酷热的天气没有阻挡住孩子们考级的脚步,近段时间,各种等级考试在全国各地进行得如火如荼。
本月19日、20日西安音乐学院社会音乐水平等级考试举行,23日、27日中国音协音乐考级委员会陕西考区举行同类型考试,同时,27日又有规模较大的书法等级考试开考。一时间,各种等级考试在西安火爆开场。
特点:多、小、急
每年七、八月份,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考试的大幕在全国各大城市相继拉开,不少刚刚丢下书包不久的孩子们再次绷紧神经,一头扎进了“考级”的世界。一批舞蹈类、书画类、音乐类等社会艺术等级考试接连登场,中小学生成了各类考试的“领军人物”。
资料显示,2005年西安音乐学院夏季考级报考人数突破6000人,共计21个专业。到了2009年,该院夏、冬两季考级人数合计则超过20000人。陕西省每年参加音乐考级的人数平均以2000人的速度在增长。
除了参考人数多,目前考级种类也越来越多。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音乐考级,还有书画考级、跆拳道考级等等。
与此同时,报考考生的年龄也呈现低龄化特点,在钢琴考级的考生中,最小的只有四岁。
“一年考一级好慢呀,这会不会耽误了孩子?”在少年宫,一位家长心急地咨询着电子琴艺术考试,因为培训老师建议他的孩子一年考一级,家长脸上写满了忧虑。有些学生家长认为孩子拿到考级证对孩子升重点学校有好处,便急于让孩子参加考级。
声音:由无奈到习惯
“暑假就考十级了,考过了就不用再学了。”今年刚参加了中考的贾同学笑着对记者说,其实她也想趁这个假期去旅行,但是为了迎接考级,她每天都要在钢琴前坐六个小时,这让她有点无奈。
同样不大乐意的,还有五年级的李凌云同学。十一岁正是“就怕爸爸妈妈叫我回家”的贪玩年龄,可是小凌云为了备战电子琴八级考试,天天要集训四个小时,李爸爸为了监督儿子,更是牺牲休息时间全程“陪练”。身高1.4米的小凌云已经有声乐五级证,音乐素养二级证,电子琴六级证三个证了,乐感很强的他同时还在学习二胡,并且准备明年报考二胡二级。
即将步入初三的王煜凡刚刚参加了长笛五级的考试,这已是她与这个古典而优雅的西洋乐器结缘的第四年。提起当年开始学长笛的初衷,她说完全是因为她自己喜欢,家长这才帮她找了老师,每周风雨无阻地坚持上课、练习,久而久之,爱好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因为不是“天赋型选手”,王煜凡没想过要通过长笛走上专攻音乐的道路,考级也只当是锦上添花,因为听说“考大学有点用”,能作为特长生降分。被问及“有没有觉得烦了不想再练了的时刻”,她的回答多多少少有些无奈,“觉得烦,但是还得再继续练。”
当然,也有孩子愿意为了考级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半年电子琴,两年钢琴,小学六年级的王逸宁同学已经有两年半的“琴龄”,这个暑假,他参加了钢琴四级和音乐素养二级的考试。戴着眼镜,体型偏瘦的王同学对家长安排的跆拳道课程并不感兴趣,还没有开始上就要求退班,但是对于钢琴,他情有独钟。王妈妈告诉记者,考级是小逸宁自己主动要求的,具体事项也是他自己去向老师咨询的,他计划着明年过钢琴六级,初中毕业时拿下十级。
思考:走不出的考级迷宫
采访中,当记者问到孩子学艺术的初衷时,家长们不约而同地把为了提高孩子修养、锻炼孩子情感思维的发展放在首位。可是在“考级热”现象的背后,孩子真的开心吗?
“幸福是什么呢?”一位刚从钢琴班走出的孩子长叹道。经过孩子一番诉苦,记者感受到“考级热”给孩子带来的“鸭梨山大”。
孩子说,自己本来对钢琴很感兴趣,在作词、作曲上颇有天赋,从前练钢琴练得都能忘记吃饭,一次老师还夸他改的曲子比原曲还要好听。但好景不长,父母见他喜欢钢琴,便“拔苗助长”,只让他练习考级曲目,不让他自我创作,每每弹起自己创作的音律,父母总责怪他说:“这又不是考级曲目,你练它做什么?”日积月累,孩子现在对钢琴失去了兴趣。
有业内人士坦言,如果每年就为了考级而学习那么几首曲目,对于孩子艺术视野的开拓,对于基础和技术训练都是极其有限的,这并不是考级的预期目的,家长对待考级不能盲从、攀比,一定要首先考虑孩子的兴趣。
赞成派
不能让孩子
输在起跑线上
场景一: “上身端正,手臂松弛,曲肘置手于筝弦上,腕部放松,指型自然展开……”王老师正在给8岁的吴昊璇进行“一对一”古筝培训,一旁的母亲看在眼里,甜在心里。吴昊璇4岁开始学习古筝,现在已经考过古筝六级,她最大的心愿便是10岁考过古筝十级!
吴昊璇的母亲蒋女士告诉记者,小昊璇除了古筝考级外,还准备在上完小学前考取剑桥少儿英语等级证书。她说:“我不想让孩子输在起点上,现在社会的‘大环境’就要求孩子具备多项技艺,若是现在给孩子减负,恐怕会毁了孩子的将来。”
场景二:“孩子你钢琴都考过9级了,怎么能半途而废呢?”谈起那年钢琴考级的事,已经上初二的黄铮便立刻回想起这句母亲常在自己耳边念叨的话。
“我对钢琴不是很感兴趣,钢琴考级的那段岁月好煎熬啊,现在想想都是噩梦!”黄铮说。自黄铮考过钢琴十级后,他便再也没碰过琴了。
黄爸爸虽然也极力赞成儿子考级,但相比于黄妈妈要开明许多,他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级不能盲目,要因材施教。他发现,儿子喜欢长笛和软笔书法,便给孩子报了培训班。孩子有了兴趣,学起来自然轻松,“考级”对黄铮来说又从“噩梦”转向“天堂”。
反对派
孩子成才之前
必先成人
场景:“今天开心吗?”“好开心哦!”这是9岁的吴浩冉和母亲每天必有的一段对话。
比起投身于“考证热”浪潮的家长来说,吴浩冉的母亲周女士要“淡定”许多,她主张对孩子实行“开放式”教育,保证孩子每天都是“阳光心态”。她说:“孩子成才之前必先成人,我希望浩冉是个不自私、不悲观、不爱慕虚荣的好孩子。平时我们会根据孩子的长处给她适当地‘充电’!”
吴浩冉对陶艺非常感兴趣,周女士便支持她去参加学校的陶艺制作DIY社团,每周五下午参加完社团活动,小浩冉都会把自己心爱的陶艺作品“秀”给家人看。前不久,浩冉还参加了“豆瓣汇”杯儿童工艺美术作品大赛,在比赛中她还结识了不少“小陶友”。
今年暑假,面对着“考级”热浪来袭,周女士并没有动摇,她鼓励孩子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江苏景德镇夏令营,小浩冉靠着自己在家学会的本领,夏令营其间,洗衣服、叠被子、整理屋子样样自理,得到了其他小朋友赞许的目光。此外,吴浩冉在陶器之乡景德镇参观了陶器品的整个制作流程,每到一处都有一分收获,以至于每晚和妈妈的通话仍然是那句:“今天好开心哦!”
校园记者 西安外事学院 李浩 罗睿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