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本孩子午餐劳动现场看后有啥感受告诉本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30日08:39  华商晨报

日本孩子午餐劳动现场看后有啥感受告诉本报

日本孩子午餐劳动现场看后有啥感受告诉本报

日本孩子午餐劳动现场看后有啥感受告诉本报

日本孩子午餐劳动现场看后有啥感受告诉本报

  参与讨论、发表感受

  可发短信至15640196128

  晨报讯(记者 岳巍 实习生 张趣)自己抬饭桶、餐厨垃圾自觉分类处理、没有人剩饭、餐后收拾桌子……

  这是一位中国教师到日本学校访问时与当地孩子们共进午餐,真实体验了一番日本学生的校园生活。他发出感慨,“我相信,看着日本孩子欢天喜地地干活,中国的家长会感慨的。”

  中国老师终身难忘

  孩子们餐后各自找能干的活

  日前,在微博和各大论坛上,一组由一位到日本学校访问的中国老师所拍摄的照片引起了很多转发和热议,这组照片内容就是日本小学生吃午餐的全过程。

  让很多人转发和热议的原因就是整个午餐过程全由孩子们自己劳动完成,轮流负责搬运、摆放、擦桌子,而且没有人剩饭,都吃得很干净。

  照片显示,这顿饭需要学生自己抬饭菜、牛奶和餐具,每天抽到一个班,不管学生大小都要来完成,主要是帮助厨房做饭,摆放餐具。

  餐具摆放结束后,会有学生专门来收牛奶的瓶盖、包裹瓶盖塑料和绳子,然后分别装在两个小桶里,做好垃圾分类。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吃完了,下面的场面是让人终身难忘的。”这位老师介绍,很多日本的孩子开始擦桌子、干活了,而且没有监工和指挥,各自找能干的活。照片显示,有的同学把托盘整理得很高很整齐,有的同学把碗整理得很整齐、有的同学拎桶、有的同学擦桌子……

  这位老师在最后写道:我相信,看着日本孩子欢天喜地地干活,中国的家长会感慨的。

  日本孩子一年级起就搬运午餐

  打翻多少瓶牛奶都没关系

  对于日本小学生的午餐供应,曾经在日本学习了6年的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王立波告诉记者,日本的小学生中午供应午餐,叫“给食”。从一年级开始,给食就全由孩子们自己轮流负责搬运、摆放。你花费多少时间,打翻多少瓶牛奶,都没有关系,最后能让大家吃上饭就行。

  “我在日本学习期间,我儿子就在日本读完了小学,因为在日本学校的锻炼,现在孩子在生活方面很少让家长操心。”王立波介绍,“给食”一来可以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二来是让孩子对同伴所犯的错误能够忍耐和宽容。日本人习惯了不互相指责,可能就是因为从小就知道了人人都会犯错误。三来不准带便当是怕小孩在吃饭时攀比,弄得富人得意,穷人自卑。大家吃一样的伙食,增进了平等观念。

  其实很多去过日本的人都可能知道,日本妈妈们不工作的很多,小学生从家走到学校一般不超过10分钟,完全可以回家吃饭,也可以带便当,可为什么要到学校吃午餐呢?

  相关资料显示,“给食”可以追溯到日本明治时代。真正发展是在二战结束后,日本粮食缺乏,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发展,开始在学校供餐,同时来培养孩子的动手、忍耐、宽容、不攀比的观念。

  ■本地调查

  沈阳小学生午饭

  个别还有吃现成的

  和日本小学生吃午饭相比,我们身边小学生是怎么吃午饭的呢?昨日记者采访了几位学校的老师、学生,他们介绍了学生和自己吃午餐过程。

  皇姑区童晖中英文小学上5年级的婷婷说,他们中午吃饭时老师拿来3个桶放在门口,学生拿着自己饭盒排队到前面打饭,回座位吃。“吃多少打多少的,剩了就倒到一个专门的桶里。”婷婷说,吃完饭每天一个女生负责刷盛饭、盛菜的勺子、3个男生负责送饭桶到食堂去,有时学生还帮助老师盛饭。

  泰山小学上学的田田是大个儿男孩儿,他说他们班几个大个男生就负责在吃完饭后送饭桶,其他女生、男生也都有相应的活干。

  记者采访中发现,与上述两个学校的学生在午饭中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相比,有的学校学生除了打饭、倒饭外就什么都不干了,其中一所住宿制小学学生连饭都不用打,都是食堂阿姨盛好放在桌子上,吃完后,学生只需将餐盘放到指定地点就可以了。

  年轻家长多支持

  老辈多认为没必要

  对于让孩子参加劳动的做法,昨日记者采访了老少三代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以下为代表观点)。

  婷婷(小学5年级):我自己的饭盒都拿回家,姥姥给刷!开始我也想自己刷,但姥姥不让,后来就习惯让姥姥刷了。

  婷婷妈妈:我也知道孩子的动手能力从小培养,可工作没时间,平时都是姥姥、姥爷带,他们说啥就是啥吧。

  婷婷姥爷:干啥活?把学习学好才是真的!等长大了,活就会干了,不用学,你看老王的孙子,钢琴、画画都会,学习还好,人家孩子周末就补课。

  小续(小学5年级)的姥姥:还干活?碗、水杯打坏好几个了,值不少钱呢,也用不着她,说两回老实了,不提干活了。

  本报记者 岳巍 实习生 张趣

  ■专家观点

  培养孩子

  不仅是为了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王立波希望家长能够通过这件事看到问题本质,就是为什么日本要如此教育、培养孩子。这不是简单的劳动问题,这是为了孩子将来能够适应社会,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王立波介绍,在日本其实每天这样的能力训练课程很多,都会有动手课程,包括做饭课、家庭课等,都是家庭里需要的一些基本的生活知识,比如教孩子做围裙,拿一些半成品让孩子通过机器来缝纫完成。

  “我们的很多学校都开通手工课了,但一个突出问题是多以开发智力为主,而不是教他们简单的生活知识。”王立波说,我们应该培养的劳动者,不仅仅是考大学,当科学家。因为劳动者才具备生存能力、生活能力,才会有生存的手段。

  本报记者 岳巍 实习生 张趣

  拎桶的女孩

  女孩收碗

  女孩抱着大号的饭桶

  在日本,孩子从一年级开始,“给食”就全由他们自己轮流负责搬运、摆放 ■本组图片为微博图片

分享到:

 
  • 新闻铁道部花1850万拍宣传片700余万成回扣
  • 体育奥运-中国男篮不敌西班牙 举重丢2金
  • 娱乐潘长江女儿潘阳嫁高帅富 为爱复员转业
  • 财经炼油被称无利可言 最赚钱炼厂半年亏4亿
  • 科技中消协:某些政府部门纵容苹果霸王条款
  • 博客伦敦奥运副刊 “脱衣裸考”教师似被冤
  • 读书迟暮岁月:江青晚年骚动的监狱生涯
  • 教育90后不好用成招聘共识 企业吁更忠诚敬业
  • 育儿7岁男童从7楼坠至2楼平台生还 微博关注
  • 健康暴雨洪水健康手册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7招扫除身体痘痘 奥运限量单品推荐
  • 尚品今夏最受欢迎腕表 香槟:男人的“春药”
  • 星座周刊众口铄金的一周 12星座离奇事件
  • 收藏英国谷仓内发现疑似慈禧所用鱼缸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