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靠在清澜港海事码头的“琼沙3号”轮,工人在往船上搬运生活物资,运往西沙永兴岛。
往返于海南岛和西沙永兴岛之间的琼沙3号轮。
在文昌清澜港,“琼沙3号”轮船员在做应急反应演习。
这是一条寂寞艰辛的航线,跑惯了远洋船的琼沙3号船长黄心芳也感叹西沙航线是特殊航线。从1978年建成伊始,琼沙3号就肩负重任,它是一艘政府公务船,是担负西沙永兴岛后勤保障的唯一一条补给船。它航行于文昌清澜港与永兴岛之间,担负着运送西沙驻岛干部职工、渔民和部队官兵上下岛及补给生活物资的重要任务,是西沙军民的“生命之舟”。黄心芳深情回忆起伴随着西沙“生命之舟”的动人故事。
“呜———”,笛声长鸣。
7月12日下午5时30分,西沙军民的“生命之舟”———琼沙3号轮船再次满载着生活物资与乘客,从位于文昌市的清澜港鸣笛启航。琼沙3号此行的目的地是,186海里外的西沙永兴岛。
周总理批建“琼沙号”
琼沙3号现任船长黄心芳站在琼沙3号驾驶舱里全神贯注地指挥船只慢慢驶出港口,开向烟波浩渺的南海。现在,琼沙3号每月往返于清澜港与永兴岛两三次。
黄心芳记得,2005年,西沙军民曾送给“琼沙”船一面锦旗,上书:“生命之舟”。这艘“生命之舟”有着光荣的建造历史。早年,西沙连通海南本岛的交通异常困难。只有西渔130、西渔120两条小铁船,总吨位才100吨,抗风能力很差。遇上大风大浪,人在船上根本站不稳。
西沙工委的干部职工往往几个月都无法下岛,缺淡水、缺蔬菜、缺生活用品,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西沙交通困难及生活条件恶劣等问题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1976年,病重中的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由广州造船厂建造“琼沙号”,用于西沙永兴岛和海南本岛之间的交通往来。好消息传到西沙,西沙干部职工都非常兴奋。在“琼沙号”开工建造的那段日子里,西沙人对“琼沙号”满怀期待。
1978年11月,“琼沙号”建成试航,它将从广州造船厂航行至文昌清澜港。老船员莫连成回忆,当时西沙工委派出了70人的团队前往广州造船厂接船。五层高的“琼沙号”让莫连成感到自己渺小却又幸福。
莫连成清楚地记得,1978年11月21日,“琼沙号”首次抵达西沙永兴岛码头。岛上的人们沸腾了,纷纷跑到码头看热闹。那欢天喜地的景场,让莫连成至今激动难抑。此后,“琼沙号”为西沙送去一船船的淡水、新鲜的蔬菜、水果、日用品等,西沙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1997年,航行19年后,“琼沙1号”退出航线,被送往湛江修理时,却遇上特大台风,“琼沙1号”锚链被打断,船腹被毁。
这艘由周恩来总理批准建造、西沙航线上第一艘现代船舶,因毁损严重,最后申请报废拍卖。同年,浙江岱山一船务公司将其买走,并改造为旅游船。虽然“琼沙1号”淡出了海南的视线,却因其特殊的使命沉淀在了海南的记忆中。
海南本岛至西沙群岛之间天气常变,海况恶劣,船舶更新换代非常快,即使“生命船”也有完成它使命的时候。黄心芳说,后来投入西沙航线的船也都命名为“琼沙号”,且造船的图纸相互参照沿袭,为了便于区别,将第一艘“琼沙号”叫作“琼沙1号”。此后,又有了“琼沙2号”、“琼沙3号”。
琼沙3号轮由国家拨付国债资金3000万元,我省筹800万元建成。“琼沙3号”是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设计院以“琼沙1号”为母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克服了“琼沙1号”和“琼沙2号”的不足之处。“琼沙3号”船长84米,宽13.8米,总吨位2500吨,载客200人,载货750吨。
2007年2月10日,“琼沙2号”正式退出西沙航线,“琼沙3号”上岗。黄心芳告诉记者,“琼沙3号”还专门在船侧增加了防摇鳍,航行起来更加平稳。
这是一条寂寞艰辛的航线。跑惯了远洋船的黄心芳也感叹西沙航线是特殊航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