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绵阳7月30日电 题:我的暑期我的“家”
作者 曾云 马象琳
“以前不认识,今天认识了。我们握握手,以后做好朋友……”30日上午,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三里社区集善之家传来了孩子们的嬉笑声。从7月初暑期开始,这里成为辖区内300余名留守儿童每天必来的“欢乐谷”。
近5米长的走廊被孩子们的书画作品装饰成了“艺术墙”。“团队”、“友谊”和七彩画卷,折射出孩子们心里的阳光。
“集善之家总面积74平方米,由心理咨询室、图书角、绿色网络、亲子交流等五大功能分区组成。”三里社区团支部书记王太贵介绍说,“在假期,自己和一群热心的志愿者们成了这群孩子们的临时家长和玩伴。”
走进房间,在不同的功能区里,孩子们或玩方格游戏、或翻阅精美的图书、或开展英语交流、或跟远在外地的父母视频聊天,快乐而充实。
11岁的向海泓是遂宁人,父母常年在绵阳跑货运,租住在三里社区。因为父母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自己,他总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以前,我在家里就是一个人看电视、上网。现在每天到这儿来可以和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很热闹。”
“我们会经常组织小朋友们做游戏,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来自西南科技大学应用心理学的大二学生王敏在这里做志愿者已经一年。他告诉我们,这些留守儿童,由于和父母沟通少,性格比较孤僻,时常会做一些破坏性的事情引起大家的注意。“通过开展心理辅导的方式和小朋友沟通,他们现在已经能很好地融入到群体中。”
在相距数十公里的绵阳市吴家镇,该镇小学七成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于是,在吴家小学开设的“七彩小屋”成为留守儿童的暑期乐园。
“我们暑期有针对性地开设了象棋班、剪纸班、书画班、声乐班等各种艺术特长班,引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书画班上,辅导老师崔启发正耐心地指导孩子们写字,并把满意的作品一张张贴在墙上。“孩子们进步很快,短短十几天都能自己临帖啦。”
六年级学生万云霜是书画班里的佼佼者。父母远在深圳打工,每年过年才回来一次,平时都由爷爷奶奶照顾。今年假期,在“七彩小屋”里,她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喜欢待在这里,因为有老师辅导。”展示着自己用柳体书写的《弟子规》,万云霜开朗、自信。
在另一侧的教室里,志愿者苟川龙正手把手教低龄儿童画工笔金鱼。“这里的特长班形式多样,琴棋书画样样都有。希望通过全社会的爱心,让这些孩子们找到家的感觉。”(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