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君子之争”背后的“暴力优雅”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30日15:00  新民晚报
“君子之争”背后的“暴力优雅”

■ 英国自行车“梦之队”意外失金,但选手依然“优雅”本版图片CFP

“君子之争”背后的“暴力优雅”

■查尔斯王子与英国奥运选手交谈

“君子之争”背后的“暴力优雅”

■曲棍球在英国广受欢迎伦敦大学医学院内,有两处网球场。如需借用的话,5英镑一小时。伦敦奥运会开幕至今,无论刮风下雨、晴空万里,网球场始终“满员”,“砰砰砰”的击球声,从早上7时,响到下午4时。

  如果不喜欢打网球,还有斯诺克。台球房里有规矩,不能吸烟,不能喝酒,因为“斯诺克是高雅运动”。听说正式比赛时,双方不能对视,否则有挑衅之嫌。

  即便是在“奥运时间”,吸引伦敦人的,依旧是这些“和平之争”。这是浸淫在英国人血液中的体育文化。英国人追求的体育境界,就像007电影倡导的“暴力优雅”一样。

  “梦之队”铩羽

  仅遗憾5分钟

  奥运第一天,英国自行车“梦之队”意外失金。行车线路先后经过白金汉宫、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普特尼桥、里士满公园、汉普顿宫、博士山等一系列著名景点,但英国队五大高手全军覆没。

  在伦敦媒体中心,一些英国记者对此感到不可思议。但面对电视机镜头,他们懊恼,他们感慨,但最多也只有5分钟,最后一句“OK”,就忙下一场比赛去了。

  体育的胜负心,英国人并不重。2012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穆雷并没有成为76年来第一个捧杯的英国人,而赛后,英国媒体对他照样勉励有加。

  更明显的例子,是英格兰足球队。英格兰国脚们周薪动辄十几万、二十多万英镑,但场外嫖妓、种族歧视丑闻不断,近几届世界大赛中又无好表现,换到其他国家,恐怕早已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在英国,绝大多数国脚,还是能被社会所包容。

  网球和足球上的表现,并没有阻碍英国人对这两项运动的喜爱。7年无冠的伦敦球队阿森纳,刚出台了下赛季的球票方案,坐席球票最贵达到129英镑,成为英格兰票价最高的足球俱乐部,而且球迷必须先花几十英镑,成为会员之后,才有资格去买阿森纳球票。对此,球迷虽有怨言,但买者众多。昨天记者经过酋长球场时,看到球场打出不少阿森纳赛季球票的广告,而且纪念品价格高昂。

  英国体育文化中,“参与第一”,“任何人都能进军体坛”。所以不管什么体育比赛,参与是第一位的。像英国王子查尔斯,从小喜欢羽毛球,虽然打得不怎么样,但乐此不疲,丝毫不担心“出丑”。伦敦奥运会第二天,查尔斯就来到温布利体育馆,观看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昨天,查尔斯观看比赛的照片出现在互联网上,羽毛球赛事立刻成为英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贝克汉姆走红

  任意球最优雅

  “踢吧,像贝克汉姆当年那样训练”。

  这几天,在海德公园的体育迷区域,有一个小小的趣味参与项目。工作人员将足球摆好,由游客罚定点任意球。如在3球之内罚到相关位置,就可获得一张证书。据说,这是贝克汉姆小时候对墙常做的事情。

  工作人员帕杰特说,这个定点罚球活动,吸引了很多人,“人人都爱贝克汉姆”。记者驻足一小时间,大约有50多名游客,参与了这个活动。

  为什么贝克汉姆成为英国体育最大的偶像?除了长相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贝克汉姆擅长踢任意球。英国人心目中,足球场上任意球最优雅——罚球前,球是固定的,对方还可以排人墙,门将也能有所准备。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将球罚进去,这就有点像007电影中那种“暴力芭蕾”一样,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英国人欣赏优雅,哪怕是参与体育活动,也要人人当绅士。体现这种“君子之争”最明显的,就是牛津剑桥划船赛。这场始于1829年的比赛,原本只是两大学府之间的友谊赛,发展至今,已成为英国体育文化中优雅的代表。每次比赛,胜者固然开心,败者也不气馁。

  体现英国体育绅士风采的,还有曲棍球。曲棍球起源于英国,曾是英国传统强项,但近几年已跌出顶级。尽管如此,曲棍球在英国仍广受欢迎。伦敦奥运会前,出任伦敦奥运大使的英国王妃凯特特地会见曲棍球队,鼓励他们尽全力发挥。

  当然,由于英国社会发展得不均衡,体育文化也曾在某些时刻走入歧途,如足球流氓,即为一例。

  体育“小清新”

  自行车受欢迎

  这几天,伦敦奥运会的官方宣传片,聚焦一个骑自行车的健康女孩。随着自行车驶过,伦敦各大著名景点,一一映入眼帘。

  与以往相比,英国体育文化在“奥运时间”内,有向小清新发展的趋势。像自行车这样的活动,超越高尔夫,成为英国体育文化的主流。

  目前,奥林匹克运动正极力摆脱“小众化精英文化”的印象,努力打造“全民参与”,而一向实用主义的伦敦奥组委,也力求在奥运会期间,呼吁更多人参与健身。在记者居住的社区,有一个户外健身区域,架设着仰卧起坐架、户外自行车等健身设施。社区主管透露,这是从2007年开始安装的,“其中一部分是借鉴了中国推广全民健身的经验”。凡是在社区内居住的任何人,都能到此来进行健身。其中,有的设施不收费,有的设施如自行车租赁等,收取相当低廉的费用。

  在英国,目前还有这样的健身社区——人们健身时能通过相应设置,产生电能,这样的电能,甚至能将健身区域照亮。

  伦敦大学医学院的学生约翰,在奥运期间并未离校。不外出观看比赛的话,他一天的健身计划是这样的:早晨6时起床,沿着罗素广场周围的绿化带,跑步40分钟。到罗素广场地铁站坐车时,不搭电梯,步行100多个台阶。下午茶过后,到健身房锻炼70分钟。约翰说:“我们绝对不会去打高尔夫。一来那是贵族运动,二来其他运动的效果也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国球乒乓,近几年在英国发展趋势非常好。虽然英国没有很突出的乒乓球运动员,但乒乓球却颇为火爆。像曼联5号球星费迪南德就曾在互联网上表示,曼联队内部经常举行乒乓球比赛,结果常常是自己第一,鲁尼排前三,纳尼和安德森被“暴揍”。

  有意回避锦标

  偏离体育实质

  奥运会的焦点,并非始终在赛场上。伦敦奥运会期间,总共要举办超过1.2万个文化活动。

  在伦敦媒体中心提供的“伦敦庆典”名录中,有的比较有趣。如在英国海岸线设置8个“和平营地”,在营地中朗诵情诗;但有的却有些莫名,如在横跨泰晤士河的一座桥上悬挂巨型菠萝雕塑,或者复制一个景点模型,在各地游览。一些英国记者认为“十分可笑”,“这和奥运会、和体育精神有什么关系?

  “伦敦庆典”的名录,从某个方面体现出英国体育一个小缺点——回避锦标。伦敦奥运会至今,组委会在向全世界展示英国灿烂文化的同时,确实也有“跑偏”的现象。比如,包括开幕式在内的一系列活动,多少都有些偏离体育的实质。一方面,这是英国人文化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恐怕在成绩方面,多少有些不自信。锦标主义不足取,但奥运金牌的激励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以体育的名义汇聚,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体育,这是伦敦的尴尬,也是英国体育文化的尴尬。如果像自行车、射击、乒乓球、斯诺克这样的比赛,在英国民间继续发展,而英国体坛又出不了标志性的全民偶像,那就说明,英国体育文化发展的某个方面,有了漏洞。

  毕竟,普通人不能每一次都成为奥运会的主角。

  (本报伦敦今日电)

分享到:

 
  • 新闻铁道部花1850万拍宣传片700余万成回扣
  • 体育奥运-中国男篮不敌西班牙 举重双败
  • 娱乐潘长江女儿潘阳嫁高帅富 为爱复员转业
  • 财经炼油被称无利可言 最赚钱炼厂半年亏4亿
  • 科技特大色情网站案调查:学生成主要传播者
  • 博客伦敦奥运副刊 “脱衣裸考”教师似被冤
  • 读书粟裕一生憾事:海军司令陶勇被冤死鞭尸
  • 教育北大清华回应大幅扩招偏袒属地生源质疑
  • 育儿多数父母不认为打孩子系家暴 微博关注
  • 健康暴雨洪水健康手册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7招扫除身体痘痘 奥运限量单品推荐
  • 尚品今夏最受欢迎腕表 辣评奥运名流服饰
  • 星座周刊众口铄金的一周 12星座离奇事件
  • 收藏千万年阴沉木的传说 白毛女烟标暴涨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