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民伯伯成最好助教” 湖南大学思政课进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30日20:49  红网
“农民伯伯成最好助教”湖南大学思政课进农村

  (田间地头的课堂)

  红网长沙7月30日讯(通讯员 胡琼 戚家坦 记者 刘怡斌)“这次思想政治课学习,让我体会到了平时体会不到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农民伯伯成了我们课堂上最好的助教。”自愿报名参加学校暑期“移动思政课堂进农村”的湖南大学2011级研究生杨晓阳,说起近一个月在湖南湘潭青山桥镇学习的经历时难掩心里的激动。

  老师这次给他布置的作业是“从农村小企业建设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初到青山桥的第一天他就从这里“四通八达的道路、熙来攘往的人群、繁华热闹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感觉到这个小镇之所以会成为“皮鞋之都”绝非偶然。之后他怀着要一探究竟的强烈好奇心,乐此不疲地奔走于镇上的大小皮鞋厂。

  这次和杨晓阳一样自愿报名参加思想政治课移动课堂的同学还有近200人。面对新形势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并提高实效,一直是湖南大学坚持探索的重要课题。今年学校发起了“移动思政课堂进农村”活动,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学生活动成效占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成绩的30%。这次活动首次集结了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共45名思政课教师,分为16个小组,奔赴20余个县市、乡镇,将大学思政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

  负责这次活动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宇翔和书记彭文军透露:“我们设定了六个教学步骤,事先有计划、学习有主题、过程有讲解、考察有报告、回校有交流。目的就是通过农村这个广阔课堂,在感同身受中加深同学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这次教学活动精心设计了农村空心化,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生存状况,农村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族群认同及族群关系,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两型社会”建设等30多个小主题。每个小组要围绕调研主题制定详细调研计划,设计调研问卷。各小组都要填写调研日志,日志必须细化到记录每天走访的村落和被访对象姓名、访谈内容、问卷收集及整理分析,每个成员都要撰写学习心得。每个小组还必须围绕每个主题完成1-4篇8000字以上的调研报告,提交当地相关部门或企业,以供决策参考。同时,回校后学校还要对成果进行考核、评审和表彰,开办论坛进行交流。

  该校博士生杨美新同学在学习心得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这次把走访、座谈、问卷、访谈等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了,自身的调查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2011级本科生欧海玲同学说:“这是一个将课本知识再回炉精加工的过程,没有这样的历练,真的体会不出新农村建设中‘新’的内涵。”

  带队老师尹世尤表示:“学生只有深入基层,亲身参与,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认知。作为老师,我也是再教育,并且容易与学生形成共鸣。思政课教学就应该走进社会、走进农村、走进社会。”

  目前,为期近一个月的活动接近尾声,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不仅得到了湖南大学广大师生的推崇,也受到了农村企业和农民朋友们的热情欢迎。在益阳赫山欧江岔镇,师生们到种粮大户戴正庭家做客,戴正庭跟同学们说:“我一年种粮产出能达三十几万元,现在我们农村的日子也不比城里差,你们毕业就到我们这里来当个大学生村官也不错呢!”

  [稿源:红网]

  [作者:刘怡斌]

  [编辑:李艳华]

分享到: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