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缩减属地招生不能只摆Pose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31日02:19  重庆商报 微博

  近日,清华北大因“属地扩招”再次被卷入“地域歧视”的雷区。几个月前,两校先后允诺,将减少在京招生计划。可清华今年在京扩招达45.3%,北大在京一批次扩招达33.6%。清华有关人士称,其原因是北京考生报考踊跃,且生源质量较好。

  招生属地化,向来被视作教育平权上的一块疤痕。当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被打上“本地化”的烙印,它注定背离了均衡教育的指向。

  正因如此,2008年教育部曾发文,要求部属高校招生遵循“生源质量为主,兼顾地区平衡”的原则,属地招生比例逐步缩减到30%以内。尽管“30%”的红线仍受质疑,可其纠偏意义顺应了“地域公平”的诉求。

  数月前,清华北大还表态,将削减在京招生比例。没想到,这承诺却打了水漂。在今年的招生中,两大名校在京招生不减反增,“属地化”趋势愈发明显。招生向本地倾斜,也就意味着,外地考生的机会被迂回地降低。在教育格局分化的现实中,属地扩招只会雪上加霜,扩大资源分配的失衡,损耗全局性的公平。

  教育资源,最患不均。尽管在时下的资源布局中,实现绝对均衡、削减地域落差还很困难,可名校压缩属地招生,无疑已是社会共识。它是打开公平之锁的“密码”,是完善全盘统筹的必经途径。

  在此语境下,两大名校逆势而为,难逃“背信爽约”的诘难。民众拾起那句掷地有声的命题——“清华北大,究竟是中国的清华北大,还是北京的清华北大”,在所难免。

  应该说,机会均等,从来都是重点高校招生中的泡影。据北大教授张千帆的调查结论,广东、安徽考生考进北大的概率,只有北京孩子的1%。以北大为例,2011年,每万名考生中考入北大的比例,安徽为1.27,广东为1.4,贵州为1.48,河南为1.87,北京为52.5。这般“旱涝两分”的格局,不异于对教育公平的撕裂。

  在回应质疑时,清华方面称,北京考生生源质量较好。可在缺乏全国统一性的裁量标准的前提下,断言京籍考生优于异地的,未免偏颇。更何况,“本地生源质量高”,早已是招生照顾本校的常用借口了。它经不起科学考证,充其量只是臆想。

  既然招生属地化,窄化了自身的视野格局,也无益于向国际化的品位提升,那清华北大何以逆势而行?说到底,是因“地方本位”的偏隘,渗入了高校与地方的利益交织中。长期以来,在“省部共建”的模式下,因部分重点高校的属地提供了物力、土地支持,作为回馈,它们招生时,也往往提高本地生源的比例。

  重点高校的“本地化”,尽管有现实成因,可偏离了“全国性重点大学”的属性定位。在教育亟需全盘统筹的当下,摒弃小家子气,向全国敞开大门,是必然之势。不偏袒属地考生,必须伴以对“机会公平”的加码:如改革招生指标分配制度,参照考生数量,来制定招生计划;允许异地高考,将高考和户籍逐步剥离等。

  缩减属地招生,不能只是姿态性的。归根结底,讲求高校招生中的地域、阶层公平,只是对常识的归依:在教育的路途上,所有人应有着平等的机会,没人需要戴着户籍、家庭出身等枷锁前行。

  佘宗明(四川 媒体人)

分享到:

 
  • 新闻铁道部花1850万拍宣传片700余万成回扣
  • 体育奥运-体操男团中国夺冠摘奥运第9金
  • 娱乐潘长江女儿潘阳嫁高帅富 为爱复员转业
  • 财经炼油被称无利可言 最赚钱炼厂半年亏4亿
  • 科技特大色情网站案调查:学生成主要传播者
  • 博客赛场外萌萝莉(图) 西门庆小妾被打屁股
  • 读书粟裕一生憾事:海军司令陶勇被冤死鞭尸
  • 教育游学成“疯”:暴利下的陷阱有多大?
  • 育儿多数父母不认为打孩子系家暴 微博关注
  • 健康暴雨洪水健康手册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7招扫除身体痘痘 奥运限量单品推荐
  • 尚品今夏最受欢迎腕表 辣评奥运名流服饰
  • 星座12星座8月好运榜 啥星座是你克星
  • 收藏千万年阴沉木的传说 白毛女烟标暴涨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