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在“中伏” 防暑降温要避免7大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31日06:16  龙虎网

  龙虎网讯 现在已是三伏天中的“中伏”。俗话说“热在中伏”,中伏到末伏之间,气温将达到一年中的最高点。面对天天35℃以上的高温,不少市民想尽办法防暑降温。但不当的防暑措施不仅无法降温,甚至损害身体健康。近日,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紫金馆治未病中心的专家们总结了常见的7大防暑降温误区,提醒市民注意。

  【误区一】夏季凉水洗脚无所谓

  说起热水洗脚,很多人觉得那是冬季做的事儿,夏季用凉水洗脚最舒服。但实际上,脚底汗腺发达,夏天出汗多,用凉水洗脚,会使已扩张的毛孔骤然关闭阻塞。经常这样做,不但会使脚受凉遇寒,时间长了还会导致排汗机能障碍。夏季暑多夹湿,脾最怕湿,湿气阻滞在脾胃,会出现没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表现。用温水泡脚能更好地刺激经络,振奋人体脏腑机能,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误区二】浅色衣服既散热又防晒

  从衣服颜色上,一般人都认为夏天穿白色、浅色衣服会凉快。其实白色或太浅的颜色会反射紫外线,易伤害皮肤。红色最能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所以夏天在户外穿红色衣服最防晒。黑色虽然是吸热最快的颜色,但散热也最快。在室内或是阴天时穿黑色衣服,会发挥它散热快的功能,能快速排走皮肤表面的热量,让人感觉凉快不少。

  【误区三】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

  实际上,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容易受到损伤,并不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是:镜片应能穿过15%—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这样,不但可抵御紫外线,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透视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

  【误区四】大量喝绿豆汤可防暑降温

  为了防暑降温,很多人喜欢喝绿豆汤。绿豆汤虽好,但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从中医的角度看,属于寒凉体质的人,例如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能多喝绿豆汤,否则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特别是处于月经期的女性,不宜喝绿豆汤,以免伤害身体引发痛经。

  【误区五】防暑降温多吃“苦”

  苦味食物中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舒张血管作用,不少人觉得只要上火了,就可以吃些苦瓜、野菜,喝苦丁茶等苦味食物来下火。实际上,这些苦味食物多适合泻肝胆、胃肠之火,对于口舌生疮等心火症状则不适用。专家建议,如果有喉咙疼痛、口臭、眼睛发红等症状,可以适当吃点“苦”,但吃“苦”也要适度,过多食用苦味过重食物可能会损伤脾胃,引起恶心、呕吐等。

  【误区六】出汗后用冷水或冷毛巾擦身

  出汗皮肤不宜用冷水或冷毛巾擦,应该用温热水或温热毛巾。因为皮肤受到冷的刺激毛孔会紧闭,毛细血管也会收缩,体内积热散发不出来,此时人体会产生烦热感觉。若用温热水,皮肤表面受到热刺激,毛孔可迅速张开,毛细血管随之扩张,热量就会更多更快地散发出来,人体很快就会感到凉爽舒适。

  【误区七】夏季多出汗能减肥

  天气炎热,稍稍走动便汗流不止,很多人认为出汗能减肥。实际上,人体分布着约300万个汗腺,当热引起血管扩张时,血液中的水将热量传递至皮肤表面,然后随汗水蒸发,将热传到周围环境中,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出汗量可高达每天8—12升。

  夏天出汗只是身体调节温度的一种生理现象,和燃烧脂肪关系不是很大。夏季减肥,关键还是要饮食与运动相结合。 本报通讯员 杨璞侯晓云

  本报记者 查金忠

  来源:南京日报编辑:孙婧

分享到:

 
  • 新闻铁道部花1850万拍宣传片700余万成回扣
  • 体育奥运-体操男团中国夺冠摘奥运第9金
  • 娱乐潘长江女儿潘阳嫁高帅富 为爱复员转业
  • 财经炼油被称无利可言 最赚钱炼厂半年亏4亿
  • 科技特大色情网站案调查:学生成主要传播者
  • 博客赛场外萌萝莉(图) 西门庆小妾被打屁股
  • 读书粟裕一生憾事:海军司令陶勇被冤死鞭尸
  • 教育游学成“疯”:暴利下的陷阱有多大?
  • 育儿多数父母不认为打孩子系家暴 微博关注
  • 健康暴雨洪水健康手册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7招扫除身体痘痘 奥运限量单品推荐
  • 尚品今夏最受欢迎腕表 辣评奥运名流服饰
  • 星座12星座8月好运榜 啥星座是你克星
  • 收藏千万年阴沉木的传说 白毛女烟标暴涨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