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毒地”修复难在何处?

“毒地”修复难在何处?

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一个主要类型。图/CFP

  工厂搬迁、矿产开挖致住宅用地耕地污染 专家称相关立法7年未成 土壤修复多难找“买单人”

  在我国,土地污染现象在一些地方存在。国家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在去年就曾表示,“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合计约10%的耕地重金属超标问题突出。”与此同时,一些城市的住宅用地也经受着工厂搬迁后遗留下来的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这些污染在很多中小城市却并没有得到治理。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吴启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土壤修复还属于全新事物,治理还处在起步阶段,面临很多现实的困境。

  文/本报记者武威

  实习生杨惠琪

  近日,土壤污染造成的毒地问题经报道后引发了全国性的关注。

  土地污染

  城市有机物污染引关注

  对此,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6月5日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回应,2006年到2010年,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情况调查和污染防治工作。这是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土壤污染现状调查,调查结果经过国务院批准后将适时公布。

  数字虽然保密,但自2004年以来,“毒地”开发为住宅用地而引发的中毒事件却已陆续见诸报端。

  2004年4月,北京市宋家庄地铁工程建筑工地,三名工人在地下作业时中毒,症状最重的一人接受了高压氧舱治疗,出事地点原是北京一家农药厂。

  2006年7月,位于苏州南环路附近郭巷的一家化工企业搬迁后,留下20亩“毒地”,导致六名筑路工人挖土时昏迷。

  2007年春节前,武汉赫山地块施工中,有工人中毒被紧急送往医院。该地原属武汉市农药厂。

  吴启堂说,目前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分为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两大类,放射性污染极少。重金属污染会危及到食品安全,因而在农村地区,此种污染危害更大。而不少有机物污染是挥发性的,影响空气质量,这对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危害较大,所以在城市有机物污染更加可怕,“在住宅用地上,重金属污染可以被有效封闭在水泥下方,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很多有机物可以从墙体、地面挥发出来,对人体造成影响。”

  吴启堂介绍,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城市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具体的调查,大部分土壤修复工程都集中在京沪穗等一线城市,土壤修复的出资人无一例外都是政府,但就算是大城市住宅用地中有多少遭遇污染,同样没有具体的数字。

  成本之困

  治理一亩或需万元

  广氮地块是目前广州第一块成功完成土壤修复的住宅用地。吴启堂说,因为广州氮肥厂早已破产,土地修复的资金全部由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承担。

  修复项目从2008年6月开始评估,2009年10月,委托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调查后,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发布广氮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在广氮2.5平方公里的地块上,合计总石油烃和多环芳烃污染面积11290平方米,污染土方量5963立方米。也就是说,需要修复的土壤量是5963立方米。为了安全起见,处理的土壤量约9000多立方米,主要的污染物是芳香烃类和一些重金属。

  治理的方式就是将这些土壤全部搬至水泥厂炼制水泥。吴启堂介绍,目前,治理毒地主要有物理搬运、化学修复、植物修复三种方法。物理搬运到填埋场填埋最为简单,填埋费用大概需要200元/吨,而对有机物污染物一般采用焚烧处理较彻底,但治理成本较高。因此,整个广氮项目土壤修复耗资逾600万元。

  化学修复的成本相对低廉,工作人员通过淋洗技术把重金属洗去。现有新技术,可将洗出来的重金属固定在深层土壤中,既不会接触到植物根系,也不会渗入到地下水。这种方法修复成本一亩地也约为几万元。

  植物修复的成本最低,但时间也最久。方法是在污染土壤上种植能够吸收重金属的植物,如种植“东南景天”,它可以吸收镉和锌。此种方法需三五年才能见效,但一亩地花费一万元左右。

  据悉,如果单纯依靠土壤自身的自净能力,有机物污染可能需五十年至上百年才能有所好转,但重金属物质将始终存在。如果按万本太工程师所公布的数据推算,要修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其成本将不可估量。

  追责之难

  “谁污染谁治理”很难执行

  吴启堂介绍,“目前我国尚未针对土壤污染进行立法,只出台了《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因此已完全修复的土地极少,仅专家做科研课题时修复几亩地。”

  早在2005年以前,就有代表向全国人大提出对土壤污染立法的建议,但至今未见下文。

  但立法之后,另外一个问题也会随之出现——难以界定责任主体,或者即使界定成功,也无法追责,判下的案子也无法执行。

  吴启堂说, “虽然说‘谁污染谁治理’,但很多矿产企业早已倒闭,或者人去矿空,最终落实修复的常常唯有政府。一旦进行立法,就牵扯到大笔治理费用由谁出的问题,让企业负担也难,让地方政府出资也不容易,我觉得这也是迟迟未明确制定相应法规的重要原因。”他认为,土壤修复大多难找“买单人”是现实中的一个难题。

  吴启堂建议,我国应学习美国建立土壤污染档案。美国对“毒地”的管理尤为重视,若是修复成本过高不得不荒废,当局也会详细记录那块毒地的污染类型、受污面积、污染程度,明确限制土地的用途。“相比之下,我国对毒地的治理仅在起步阶段。”

  目前国内专门修复土壤污染的企业还很少,一部分是国内刚刚成立的土壤修复公司,也有与外国土壤修复公司合作的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在北京和上海。目前,环保部只颁布和审定环保企业运营资格认证,尚未出台专业治理土壤污染企业的资格认证。

  但在吴启堂看来,国内土壤修复市场今后会逐渐壮大,相应的资格认证也将细化。

分享到:

 
  • 新闻武警部队司令等6人晋升上将
  • 体育奥运-体操男团中国夺冠摘奥运第9金
  • 娱乐《暮色4:破晓下》曝贝拉吸血鬼形象(图)
  • 财经庐山发改委擅改批文为山上建豪宅开绿灯
  • 科技ChinaJoy另一面:Showgirl不简单(图)
  • 博客赛场外萌萝莉(图) 西门庆小妾被打屁股
  • 读书晒工资:毛主席一天生活消费多少钱
  • 教育北大清华回应大幅扩招偏袒属地生源质疑
  • 育儿男子为防毒奶粉养5只羊供女儿喝鲜奶
  • 健康空调开得久PM2.5浓度高 人体器官潜能
  • 女性大赛前禁欲科学吗 杨丞琳装嫩土掉渣
  • 尚品龙虾:最好吃的硬壳海鲜 辣评奥运名流装
  • 星座12星座8月好运榜 啥星座是你克星
  • 收藏巨蟒偷恐龙蛋的化石 亿年牡蛎或含大珍珠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