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90后“租床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31日11:01  现代快报

  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7月彷佛是一个涅槃的季节:离开熟悉的校园,从此接受来自事业、爱情等方方面面的考验。

  当年,那些因收入微薄而聚居在城乡接合部的80后大学生,曾被人形象地称为“蚁族”。而今年,90后求职大军们正式走出校园,这群被人视为“有想法”“自我”的一代人,也有了一个更具体的标签——“租床族”。他们在狭小的床铺上构筑未来,希望有一天梦想能照进现实。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近一群“租床族”,感受他们口中的“拥挤但热闹”的生活。

  □现代快报记者 王颖菲 郝多 曾偲/文 现代快报记者 顾炜/摄

  罗浩,1991年出生,2012年6月毕业

  现状:正在找工作

  不想让家人看见

  我灰溜溜地回去

  南京王府大街一处“租床公寓”,130平方米的套间,共有26张床,“客满”。床铺的主人,大多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90后毕业生。

  晚上10点多,罗浩(化名)就洗洗弄弄准备睡觉了,他刚大专毕业,学的是计算机,今年7月22日才来到南京,正在找工作。

  这个1991年出生的大男生来自安徽农村,从小父母离异,他和父亲、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家里靠父亲一人撑着。罗浩说,从他上大学起,就自己负担生活费了。除了助学金和奖学金外,他还会找准机会勤工俭学。

  7月的太阳正辣,罗浩义无反顾地来到南京。尽管家人都劝他,等凉快一点再去找工作,但罗浩很着急——窝在家里,会给家人增添负担。此时招聘季已经接近尾声,岗位很有限。罗浩下了决心要在南京站稳脚跟,“我性格有点倔,不会轻易放弃;而且我不想让家人看见我灰溜溜地回去,我是他们的骄傲。”

  朱倩,1992年出生,今年实习,明年6月毕业

  现状:南京某商场售货员

  学机械的女生

  想“出来闯闯”

  朱倩(化名)1992年出生。她读的是五年制大专,今年6月开始的第五年对于他们来说,是“实习年”,学校没给他们准备宿舍,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宿舍的那张床,必须另谋住处。

  朱倩读的是数控技术专业,“算是机械类吧,男生挺好找工作的,但女生不好找。”刚刚20岁的朱倩言谈间总给人一种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感觉。

  从6月底到现在,朱倩一直在南京一家商场的男装柜台做营业员。朱倩说,自己家乡那点地儿太小了,她想“出来闯闯”。

  因为工作地点在新街口,朱倩便和朋友找到了这家“租床”公寓,“新街口附近根本找不到房源,就在这住了呗,其实我们觉得这还挺贵的。”

  整个谈话的过程,朱倩一直蜷缩在沙发上,盯着电视,电视里的内容常能让她哈哈大笑,远比生活上的事对她的吸引力大。

  刘洋,1990年出生,专升本,2012年6月份本科毕业

  现状:等待出国

  自己还没挣钱

  就得住便宜点

  刘洋(化名)生于1990年,从高中起便成了租床一族,一直习惯这样简易、便宜的租赁生活,他笑着说,“就求一地儿能睡觉,没那么多好讲究的。”

  刘洋是江苏宿迁人,可一张口却是一股子东北腔。“我住过好些个类似的地方,这地儿算是条件最好的。”接受采访那天,刘洋才搬进这家租床公寓,一切新鲜又随意。“我从高二起,每年暑假都会出门学技艺,什么样的住宿环境都遇上过。”

  现在,刘洋是为了出国,留在南京成了租床族。“正学习雅思,等着考过了去澳大利亚留学。”在旁人眼里,刘洋家庭条件并不差,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出得起那钱,可我就不乐意住那么好,还没经济独立呢。”

  刘洋少了所谓90后的“娇惯”,但却没脱下“特立独行”的标签,“如果考不过雅思,我就申请工作签证去澳大利亚边工作边学习。”

  梦想

  每天15元,租一张栖息梦想的床

  “租床公寓”,眼下在南京人气正旺,每张床一天15元左右,属于“条件尚好”的价格标准。

  在新街口商圈里有不少这样的“租床公寓”,有些还分布在一些高档公寓内。走进“房东”杨业(化名)开的一家“租床公寓”内,便能从中窥得一二:130平方米的房子被隔成4个房间,住进了26个男男女女,他们大多是刚毕业或正在上学的大学生;公寓内每个房间都有空调,男女生各有独立的卫生间,洗衣机、电冰箱、液晶电视、无线网络一个不少;租客间此前相互并不认识,但相处倒也融洽,一起坐在客厅看看《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是每晚的常态。

  “租一张床,睡觉、找工作。”租客们这样概括自己的“租床生活”。这群年轻的男男女女就像是一群羽翼渐丰的“候鸟”,白天出门求职、工作,晚上回巢休息、充电,期待着明天会更好。

  杨业实际上也是二房东,在征得房主和物业同意的前提下,开办了3家大学生求职公寓,都在新街口商圈附近。位于王府大街的这间,是今年7月刚“开业”的。杨业把公寓的广告一放上网,两周不到的时间,26张床位就被抢订一空。这早在杨业的意料之中,“暑假是旺季,”他说,这也是他赶着把房子在7月装修出来的原因,“找工作的、刚工作的、暑假实习的,都来我这儿。”

  杨业每天奔波在3个公寓之间,简单打扫管理。在广告上,他称自己为“杨管家”。

  杨业27岁,才从校园出来不久,在上海读书时,他也住过类似的租床公寓。一年半前下决心自己创业后,他便辞了工作,将大学生公寓作为事业的起点。他的公寓定位很明确——只招在校生和大学生。他还应派出所的要求,让所有租客们都办理了暂住证。“大学生的素质放在那儿,人员背景单纯一些。”每次看到这些学生,杨业就仿佛看到了自己,“刚刚进入社会,哪儿有钱租得起房子。”

  杨业觉得,自己在赚钱的同时,也算是帮了学生们一个忙,先让他们获得在大城市里安身立命的机会,然后再朝着自己的理想一步步迈进。

  声音

  城市,需要留住更多的基础人才

  社会学家邱建新认为,90后租床一族的生存状态说明,大学生就业难以及收入偏低依然是老大难问题,“以前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收入也大众化,而城市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尤其是住和食,收入低房租高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必然会选择群租,来降低生活成本。”

  农村文化生活单一,找不到好工作,所以越来越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在城市读完四年书后,无法再回到农村去。“90后的生存状态可以说是社会结构变迁的缩影。”邱建新说。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不仅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控制物价,还应该大力修建保障房,“城市发展,需要尖端高层次人才,同样需要留住基础人才。多建保障房,加大供应公租房,可以帮助新就业人员等夹心层实现居者有其屋,减少乃至消除群租现象。”

  阔别一年,我又再次踏入了“租床公寓”的大门。看着熟悉的场景,想起了一年前的自己。

  去年冬天,我拖着行李箱住进了新街口的一家“租床公寓”,开始了一种别样的集体生活:一百平方米的空间里住着20来人,每天早晚卫生间门口会排起洗漱的长队,大家各自磨合作息时间、生活习性,不分男女。这样一种体验是很奇妙的,大家无缘由地突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需要彼此尊重与信任,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工作方向甚至是未来发展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走出公寓的大门,我们也许就彼此不认识了,但回到公寓里,大家又是熟识的室友。

  也许有人会羞于谈起这种“租床”的经历,觉得住得低廉是一种过错。可我觉得,当所有年轻人都怀揣着梦想步入城市洪流时,在经济和现实条件下找一个适宜的安身立命之所无可厚非,哪怕那只是一张单人床铺。这一个小小的空间,同样也能培育青春的梦想。

  一年后的今天,我以记者的身份再回到“租房公寓”时,仿佛看见了当初栖落在我们那群人中高高低低梦想的实现:有人出国了、有人考研了、有人回老家做生意了,而我也从实习生成为了一名正式记者。

  看着这群在方寸之间寻求梦想的同龄人,我想说:哪怕生活得再逼仄,这都是我们曾经拥有的青春底色,它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愈发鲜艳,因为是它滋生了梦想的斑斓。

  现代快报记者 曾偲

  记者手记

  青春的

  底色

分享到:

 
  • 新闻武警部队司令等6人晋升上将
  • 体育奥运-体操男团中国夺冠摘奥运第9金
  • 娱乐《暮色4:破晓下》曝贝拉吸血鬼形象(图)
  • 财经庐山发改委擅改批文为山上建豪宅开绿灯
  • 科技ChinaJoy另一面:Showgirl不简单(图)
  • 博客赛场外萌萝莉(图) 西门庆小妾被打屁股
  • 读书晒工资:毛主席一天生活消费多少钱
  • 教育北大清华回应大幅扩招偏袒属地生源质疑
  • 育儿男子为防毒奶粉养5只羊供女儿喝鲜奶
  • 健康空调开得久PM2.5浓度高 人体器官潜能
  • 女性大赛前禁欲科学吗 杨丞琳装嫩土掉渣
  • 尚品龙虾:最好吃的硬壳海鲜 辣评奥运名流装
  • 星座12星座8月好运榜 啥星座是你克星
  • 收藏巨蟒偷恐龙蛋的化石 亿年牡蛎或含大珍珠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