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绿茶验尿报道为何引来担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31日13:01  新闻晚报

  施平

  央视《焦点访谈》日前播出“男科门诊的秘密”节目。记者在石家庄博大医院化验时,用绿茶替代了尿液,随后医生称尿液检测出了炎症、霉菌和杂菌,记者被诊断出重度肾虚、前列腺炎、附睾炎。相关疗程费用为546.4元一天。

  这是一则典型的调查报道,曝光了不规范的男科医院产业链,记者巧妙地采用了绿茶冒充尿液的归谬证伪办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正是此举也引起了一些观察人士的担忧,认为记者有钓鱼式采访的嫌疑。这种说法在潜意识里,把记者的采访报道与政府的行政执法放在了同一个合规要求水平,看似“抬举”新闻工作其实是对新闻报道本质的误解。要知道记者的采访没有强制性和执法权,不存在超出法律许可的特权。记者和媒体的采访权和报道权只是公民知情权的延伸,在事实主体没有失真的情况下,报道对当事人的影响并不来自于媒体而来自于公众的评价。

  再来看绿茶验尿的报道,央视在2007年就曾做过一次,记者隐瞒了自己身份,采用了伪装的道具,但这不违反法律法规,唯一可虑及的是在道德层面上不诚实。但请设想一下,通过正常的调查方式,比如提供一份健康的尿液,记者能不能证明医院检验结果的荒唐性呢?很难,医院完全可以用设备失灵、标准不同等等理由来搪塞。这不是杞人忧天,你看即使是绿茶验出了发炎,还有不少“专家”声称科学上完全有这种可能。记者没有行政权,不可能要求医院出示问诊记录或各种化验单据,即使要求了也很可能被拒绝,甚至被医院采用“糖衣炮弹”或请有力人士干预又或者直接暴力推出大门。在正常采访无法取得结果的情况下,采取暗访等手段来获取事实真相,可以说是现实环境下一种不得已的做法。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公众对媒体的期待,从业人员应当加强自律,避免滥用采访权与报道权。类似绿茶验尿这样的记者主动介入式采访,新闻界对其边界也有共识,即只在正常采访无法获得真相的情况下使用、必须遵循法律制度的框架、必须“明暗”平衡并与其他信源相结合。央视的绿茶验尿报道采访了病人、犯罪嫌疑人、警方多个信源,在另几家暗访的医院里健康的记者没有用绿茶但照样被检出了多种疾病。报道的严谨程度应该说是符合以上几个原则的。

  其实关于这一则报道,更应该问的是,为什么行政监管总是滞后于舆论监督,相较于媒体和记者对于曝光丑恶面的活跃,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公共部门掌握着准入、监督和处罚等一系列行政权力,长期以来却显得那么沉默,这恐怕才是新闻报道 “抢镜头”引起观众心理不适的根源所在。

分享到:

 
  • 新闻武警部队司令等6人晋升上将
  • 体育奥运-体操男团中国夺冠摘奥运第9金
  • 娱乐《暮色4:破晓下》曝贝拉吸血鬼形象(图)
  • 财经庐山发改委擅改批文为山上建豪宅开绿灯
  • 科技ChinaJoy另一面:Showgirl不简单(图)
  • 博客赛场外萌萝莉(图) 西门庆小妾被打屁股
  • 读书晒工资:毛主席一天生活消费多少钱
  • 教育北大清华回应大幅扩招偏袒属地生源质疑
  • 育儿男子为防毒奶粉养5只羊供女儿喝鲜奶
  • 健康空调开得久PM2.5浓度高 人体器官潜能
  • 女性大赛前禁欲科学吗 杨丞琳装嫩土掉渣
  • 尚品龙虾:最好吃的硬壳海鲜 辣评奥运名流装
  • 星座12星座8月好运榜 12星座婚姻雷区
  • 收藏巨蟒偷恐龙蛋的化石 亿年牡蛎或含大珍珠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