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城厢家家“洘浜”已成往事 地势低洼处“看湖”依旧难免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31日13:01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王建慧 张钰芸 姚宏伟 庄键 报道

  “苏拉”、“达维”,近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的两股热带气旋正向我国逐步靠近。根据上海市气象台预报,受双台风外围环流影响,本周四至周六,本市将出现明显大风降水。根据上海市排水管理处上周公布的 “上海市中心城区易积水点示意图”,昨天下午,本报记者兵分四路,走访黄浦、杨浦、普陀、闵行四区的近十个易积水点,深入调查其防汛情况。

  在实地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部分易积水点已通过增设泵站、改造管网等措施加强其排水能力,不过也有部分地区的排水能力仍不容乐观。为此,防汛部门预备了沙袋、泵机等抢排措施,为这些易积水点保驾护航。

  ■ 居民小区

  曹市弄、龙门邨

  管网改造 排水速度加快

  黄浦区曹市弄是文庙路和梦花街间一条近百米长的里弄,路两侧则是矮旧的里弄住宅。记者发现,和许多容易积水的老式里弄类似,这些住宅都垫高了门槛,增高幅度普遍在二十厘米左右,不过这仍无法阻止每逢降雨曹市弄成为重灾区。

  谈起曹市弄以往的积水情况,在这里居住了六十多年的杨先生打开话匣。 “只要下大雨这里总会积水,水深有40厘米,家里一年进水一到两次是难免的。 ”杨先生带着记者来到他的家中,“你现在看到的这套家具已经整套都换过了,因为家里进水,以前的家具都开裂了。 ”

  居民介绍,曹市弄容易积水一是由于地势低洼,下雨时落到附近地区地面的降水总会流向该区域,二是曹市弄内的排水管道始终下不去水,道路积水、住宅进水就在所难免。 “以前碰到晚上下大雨都不敢睡觉,先要把冰箱、电视的插头拔掉,再用凳子把床板垫高人就坐在床上,沙发被淹也管不了了,只能等雨停再拿出去晒。 ”文庙路上的老住户林阿姨对于以前家中进水的景象还历历在目。每当水漫金山时,全家老小都得拿起脸盆等各式家伙“洘浜”,将缓缓流入房内的积水舀出。

  不过,水漫金山的景象已经多年没有出现在曹市弄了,“洘浜”一词也成为过去式。 “前几年,从复兴东路到蓬莱路间铺了一条直径四米左右的排水管,管道就埋在曹市弄地下,这里的进水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不过,不进水并不意味着积水问题彻底解决了。居民告诉记者,如果雨势过大,曹市弄的路面还是会出现十厘米左右的积水,不过排水速度比此前大大加快。每当出现积水时,就会有排水人员出现在曹市弄靠近文庙路的路口,将两处窨井盖打开同时在周围摆上护栏,加快排水速度。

  因为地势低洼,加之属于泵站管辖范围的末梢以及管网排水能力有限,距离曹市弄不远的旧式里弄龙门邨也位列易积水点名单之中。每家每户入口处垫高的地面和门槛是龙门邨特色。一到下雨天,弄堂地面来不及排出的积水依然会漫入卧室,水深能有齐膝高。和曹市弄的居民一样,拿起簸箕 “洘浜”对于居民而言是每年七、八月份的常事。

  不过这几年,和曹市弄相类似,龙门邨也从“易进水”进化成“易积水”。2009年前后,为龙门邨服务的文庙泵站投入使用,一条新管网也将龙门邨和附近的陆家浜泵站连通。龙门邨从原先的泵站辐射的末梢地段变为由两座泵站同时服务,排水能力大大加强。龙门邨居委会主任甘湘萍说,虽然下雨时弄堂里还会有些水来不及排走,不过雨一停水马上就退了。这两年即使是强降雨,龙门邨再也没有出现过“水漫金山”的景象。

  大连西路—四平路

  小雨从容,暴雨仍扛不住

  昨天下午,当记者来到虹口区与杨浦区交界处的大连西路—四平路易积水点时,一位天天骑自行车经过此处的丁先生告诉记者,2010年以前,每当下雨时该路口的自行车道总会有轻微积水现象:“水坑能淹到脚脖子,如果是绿灯小心点也就过去了,但遇到红灯,不违反交通规则的话,脚就会泡到水里。 ”

  “现在路面积水的情况很少见了,但旁边鞍山七村一到下雨还是会水漫金山。”丁先生表示,在2010年几次路面整修后,车道积水大为好转,但据他所知,路旁鞍山七村的积水问题却一直没有彻底解决:“听说一下雨,水就会淹到一楼房间里,地板年年都要换。 ”

  记者发现,丁先生所说的鞍山七村距离大连西路—四平路路口不到百米,整个小区的地势明显低于周围,地面落差凭肉眼即可分辨。 “年年都有,一旦暴雨超过10分钟,就能看到白茫茫一片大水从四面八方淹到房间里来。 ”鞍山七村33号居民楼的几位一楼住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2010年下水道改造前,这栋楼一旦连续降雨就会进水,2008年的一次130毫米强降雨更让整个一楼几分钟内就成了“湖泊”。

  “2010年,这里的下水道管径从200毫米改造到300毫米,现在小雨是不会进水了,但遇暴雨还是顶不住。 ”住在一楼的曹先生指了指门口明显加高的水泥门槛,以及屋内因常年浸水而烂掉的木质结构家具,无奈地说,虽然现在下水道改造过了,门槛也加高了,但暴雨只要超过一刻钟还是能让房间里积上3、4厘米深的水,他们每年都得重新整修地板。

  “去年8月份的暴雨后,我们这儿的积水花了两天才排干净。 ”另一位一楼住户周先生无奈地表示,每到暴雨季节,他们一家人就彻夜往外勺水,还得切掉电源总闸防止触电。 “别说空调了,电源切了连灯都别想开,我们只能照着手电筒用水桶人力排水,但勺出去一会儿就流回来了。 ”几位住户透露,他们这栋楼与后面一栋楼是整个小区的地势最低点,20余户一楼居民每年暴雨来袭都如临大敌,“上面汗流浃背,下面水漫金山”。

  小区的警卫告诉记者,除了居民楼整个小区的入口也常被淹:“四平路这里,就我们小区门口因为地势低,特别容易积水,暴雨时水能淹到小腿肚。 ”饱受水灾的居民们认为,应该将这里的下水道继续加宽,还需要小区的物业时常疏通管道,他们也希望小区门口的路面可以整修一下。

  ■ 地面道路

  杨树浦路—定海路

  海州路水能淹到膝盖

  “现在路面出现积水的情况比以前好多了。 ”在杨树浦路—定海路交界处,环卫工姜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前两年对路面进行整修后,下雨时车行道的积水情况已大为好转,以前淹到上街沿的积水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清扫工作。不过,几名居民都告诉记者,真正的积水重灾区并不在他们这里,而是附近杨浦区中心医院后面的海州路上,“那才是真正的洪水泛滥”。

  记者随后驱车来到海州路,第一眼就发现道路两旁的建筑都有着奇怪的构造——所有的路边民宅与小店下方都有着近半米高的数阶水泥台阶。熟悉该处情况的司机告诉记者,这里一旦下雨,路面必然积水,暴雨时更是能淹掉半个轮胎,这还是地势最高的路中央。

  “年年积水,这里的房子底下都垫高好几层,但去年暴雨时还是照样淹进来了。 ”正对着路口的鱼摊老板王先生比划着自己的膝盖表示,去年8月份水最深时可以淹到膝盖,洪水直接淹过近半米的水泥台阶。一旁烟杂店的老板则告诉记者,之前路边还有不少随意搭建的违章建筑,一旦下雨路面上就会飘出各种生活用品。

  记者了解到,由于该地段地势较低,路面成龟壳状,两旁的民宅因此经常遭受水灾,水泥台阶就是居民们无奈中想出的应对方法。一旁杨浦区中心医院的门卫告诉记者,已经有人在三天前来疏通过这里的下水管道,但能起到多少作用他心里也没底,“希望今年雨不要太大。 ”

  大渡河路—梅川路

  马路积水顶多到脚踝

  “积水?我们这儿没有呀! ”昨天下午,记者在大渡河路梅川路附近接连问了三四位居民,他们都否认这个路口近年来曾有大面积积水。而记者从普陀区防汛站了解到,正在进行道路施工的大渡河路将“顺便”整修下水道,确保这一地段再无水患。

  大渡河路梅川路附近有多个居民区,如果此处积水,将给附近众多居民的出行带来麻烦。也位于梅川路上的联华超市营业员告诉记者,去年台风季时,梅川路曾经有过一次积水,但“顶多到脚踝”。“因为马路上有积水,过路的人都从我们超市的台阶上走,印象还蛮深的,不过大概2个小时以后,水就退下去了。 ”

  当地居委会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近两年附近小区鲜有积水,顶多是路中央有些下陷,造成不大不小的几个水坑。“这两年好像积水的路段都不多,原本我们旁边的大渡河路桃浦路,还有中江路都有积水,但经过道路整修,现在都好多了。 ”

  尽管大渡河路梅川路的积水情况并不严重,但正在大渡河路上进行的市政工程依旧将其考虑进去。“大渡河路梅川路积水的主要原因是下水道水位比较高,比较难以排出水。我们曾经在晴天的时候往河道排水,以保证雨季畅通,但有些生活污水也随之进入河道,影响了环境,所以叫停了。 ”普陀防汛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在整修大渡河路时,也将同时调整下水道,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完工。位于杨柳青路梅川路的泵站也将在汛期做好准备,24小时待命。 “我们有防汛人员24小时值守,大渡河路工地上也有防汛设施和人员,一旦出现积水就会马上行动。 ”

  ■ 地铁站点

  1号线莲花路站

  “逢大雨必淹”有所改善

  昨天下午5点30分,记者来到中心城区易积水点之一的地铁1号线莲花路站北广场,由于正值晚高峰,进出客流都比较大。 “遇到台风暴雨,车站会积水吗? ”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乘客,不少乘客表示,莲花路站地势相对较低,以前每年入夏到了汛期,这里是“逢大雨必淹”,路人都要脱下鞋子、挽起裤脚,淌水而过。

  “莲花路站是地面车站,积水厉害时,北出口台阶最下面一级台阶会完全淹没在水中,最深处的积水可淹没一级半台阶。 ”家住莲花路银都路某小区,在徐家汇上班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与妻子天天乘地铁上下班,下过大雨后,这里淹掉一格台阶是“家常便饭”,有时积水深至小腿上面,他已经碰到过3、4次了,出口周围的店面也会“水漫金山”。

  “不过,2010年世博会前,车站经过改造后情况有所好转。 ”王先生说,现在一般的雨势地面不会有太多的积水,如果遇到长时间持续强降雨,排水沟的排水速度会跟不上,马路上还是会有10到20厘米的积水,希望有关部门能采取措施进一步改善。

  加装玻璃顶棚防倒灌

  已在莲花路站工作整整10年的曹站长证实了乘客这一说法。曹站长说,由于北广场的地势特别低,当年在迎世博600天行动中,闵行区市政部门对莲花路站北广场的地面进行改造,提高了马路的地势,并加宽了下水道一倍以上。记者注意到,由于改造后的马路很明显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拱形”,一到雨天,积水会顺着路面流向两边的下水道,这样可以大大加快排水的速度,防止道路积水。

  记者还在现场看到,西通道的南出入口的小平台上方安装了一个宽大的玻璃顶棚,乘客从这里出站可以从小平台两边快速疏散。 “原来这里没有雨棚,每年台风季节下大雨时,小平台上的雨水都顺着台阶大量流进车站,乘客上下楼梯很不安全。 ”乘客林小姐告诉记者,“我亲眼看到过一位中年妇女乘客在楼梯上滑倒。 ”曹站长表示,原来确实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个顶棚是今年四五月份装好的,就是为了防止雨水倒灌车站,保障乘客上下楼梯的安全,防止滑倒。

  600个防汛沙袋全到位

  2台抽水泵、6块垫畅板、12块防汛板、20多根枕木、600个沙袋……说起莲花路站的防汛物资,车站工作人员如数家珍,曹站长告诉记者,虽然今年的台风还没来,但车站的防汛工作早已启动,防汛防台所需要的物资已全部到位,还定期疏通车站的水槽,清除垃圾和污泥,保持下水道的畅通。

  记者看到,几十根2至3米长的枕木被放置在北二出入口外,需要时随时可以拿来拼成“小桥”供乘客通过,不过由于枕木比较窄,只能一个个乘客通行。而所谓的 “垫畅板”就宽多了,它其实就是一块块1米宽,1.5米长,20到30厘米厚的木板,车站出口一旦发生积水情况,几块垫畅板一拼,立马就能在水中“开出”一条道路来,可让多位乘客从上面通过,相对比较安全。

  曹站长说,车站工作人员也已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并定期进行防汛防台的演练,当发生暴雨积水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听从站长的分配,各就各位,将防汛物资落实到位,并引导乘客安全进出站,同时加强人工广播,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昨天,地铁一运公司副总经理高国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1、9、10号线的重点车站都已落实了防汛措施,考虑到安全因素,莲花路站的2台抽水泵采用喝汽油水泵,其好处在于不会受到电源线和插座的限制,随时可以根据需要移动位置,同时还可避免因潮湿而可能引发的短路,保证安全使用。此外,由于防汛沙袋量比较多,目前全部放置在离车站较近的梅陇基地,一旦需要可随时调拨使用。

  曹杨路—凯旋北路

  市民担心上下班淌脏水

  曹杨路凯旋北路是普陀区的“老牌”积水点,每到大雨倾盆之际,地势较低的凯旋北路就成为一条“小河”,由于此处恰好紧邻地铁3号线、4号线和11号线的换乘站曹杨路站,更让进出站的乘客无处下脚。

  昨天下午5点,记者来到曹杨路凯旋北路口,从宽阔的曹杨路走向凯旋北路,就好像在走一条“下坡路”,地势差距十分明显,而这正是凯旋北路积水的主要原因。在曹杨路站附近等客的“摩的”司机老秦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做了四五年生意,几乎每年的台风季都能遇上一两次的积水,最深处要到小腿中间。 “往年如果下特别大的暴雨,凯旋北路上有一段就会积水,而且恰好在地铁出入口的地方。这个时候我们的生意就挺好,很多白领不愿意自己淌脏水过去,就会坐我们的车。 ”

  家住附近的闵小姐则对即将到来的暴雨季有些担心,如果积水时正处上下班高峰,无疑会让她很狼狈。 “前两年这里积水特别厉害,没有什么上街沿可以过渡,一出站就得淌水走,前一天小摊小贩留下的垃圾还会随着水流漂浮,特别脏。希望今年能够好一些,至少泵车快点来。 ”不过,曹杨路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这里的积水情况已经大有改善,不但积水线往下调了不少,积水时间也缩短了。 “大概1小时左右积水就会退去了,所以只要暴雨不在上下班高峰来,影响有限。 ”

  普陀区防汛站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两条道路的地势高低一时难以改变,但他们会加强对下水道口的清理,避免被垃圾堵塞。一旦发生积水,也会保证在1小时内派出排水人员,尽快解决问题。

  应对措施

  去年中心城区道路积水88条次“十二五”基本消除低标排水系统

  目前,上海城市排水设防能力为一年一遇,可以抵御36毫米/小时降雨能力;机场、陆家嘴、世博园等重要地区按3到5年一遇设计,即抵御50至56毫米/小时降雨能力。

  上海市排水管理处表示,如果上海遭遇超标准、强降雨或台风袭击,仍会造成局部地区积水。积水原因包括降水超过排水能力、排水系统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排水管道排水不畅,垃圾、树叶等阻塞雨水口等。2011年,本市中心城区道路积水88条次,其中5条次道路积水超过4小时。

  上周,上海市排水管理处对外发布本市各级防汛排水部门梳理出的易积水路段103条(段),这些易积水点主要是中心城区的部分区域和个别路段因地势低洼或处排水系统末梢、排水条件相对较差的条(段),以及2009年以来曾经发生过积水或重复积水的地段。排水管理部门表示,将对着103处易积水点给予重点关注、全面监测,已制定了相应的应急举措。

  针对中心城排水管网陈旧老化、管径不达标所造成的市区道路暴雨积水现象,自2001年起至今,已有175个积水点实施了专项积水点改造工程,涉及187条市政道路,完成了87.1公里的排水管道改造工程量,总投资9.2亿元,直接受益面积约40平方公里,有效地缓解了市区暴雨积水状况。“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每年投入两亿元用于道路积水点改造。

  “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计划新建和完善虹许、龙华机场等28个排水系统,新增雨水排水能力500立方米/秒,基本消除建成区空白点和低标排水系统;郊区重点建设南桥、青浦、嘉定新城和大型居住区排水系统建设。

  相关报道

  闵行设全市首个公园防汛避险点

  记者 冯兰蔺

  晚报讯 近日,细心的市民发现,在闵行体育公园门口的《游园须知》上多了“公园内设有避险点”的文字标识。而这亦是全市首个公园防汛避险点。

  按图索骥,可以发现在公园内一共有三处建筑挂上了 “防汛临时避险点”的牌子。据该区绿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为了方便游园市民的又一创新举措。夏天是极端天气频发的季节,雷电暴雨以及由此引发的城市内涝常常让外出市民猝不及防。为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闵行区所有公园均利用现有资源开辟了防汛避险点,一旦灾害性天气来临,市民能及时按照提示迅速找到可供 “遮风避雨”的安全场所,公园管理人员还将为避险人员提供人性化服务,并在极端天气过后引导大家有序离开。

  作为全市首个免费开放公园的区县,公园引入了社会化力量,通过确立公园、当地居委和志愿者“三位一体”模式联动参与公园管理,使公园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此外,公园方面还积极开辟“志愿者工作站”为游客提供心理、情感、法律、健康等方面咨询,同时推出“微笑”服务等。

分享到:

 
  • 新闻武警部队司令等6人晋升上将
  • 体育奥运-体操男团中国夺冠摘奥运第9金
  • 娱乐《暮色4:破晓下》曝贝拉吸血鬼形象(图)
  • 财经庐山发改委擅改批文为山上建豪宅开绿灯
  • 科技ChinaJoy另一面:Showgirl不简单(图)
  • 博客赛场外萌萝莉(图) 西门庆小妾被打屁股
  • 读书晒工资:毛主席一天生活消费多少钱
  • 教育北大清华回应大幅扩招偏袒属地生源质疑
  • 育儿男子为防毒奶粉养5只羊供女儿喝鲜奶
  • 健康空调开得久PM2.5浓度高 人体器官潜能
  • 女性大赛前禁欲科学吗 杨丞琳装嫩土掉渣
  • 尚品龙虾:最好吃的硬壳海鲜 辣评奥运名流装
  • 星座12星座8月好运榜 12星座婚姻雷区
  • 收藏巨蟒偷恐龙蛋的化石 亿年牡蛎或含大珍珠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